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宋小良人》第75章 浮梁縣與景德鎮
  眼看著離景德鎮越來越近,官道上開始出現大量的馬車,路兩旁散落著不少從車裡掉落出來的石頭。

  見到孫山對這些石頭很是好奇,甚至為了撿拾它們,竟連騎馬都改成了步行,蕭玉真十分不解地問道:“孫郎,這些破石頭有什麽好瞧的,就算你天天盯著它看,它還能開出花兒來不成?”

  “你不懂!別看這些石頭瞧著不起眼,卻是關乎整個景德鎮的命根子。沒了它們,這偌大的景德鎮怕是都要散場嘮!”孫山一邊給蕭玉真解釋著,一邊拿起塊石頭放在嘴邊,用舌頭輕輕舔了舔,石頭表面蘸濕之後,有種粘粘的觸覺。

  這種石頭看起來白乎乎的很普通,卻有一個很響亮的名字“瓷石”,它是現如今大宋製瓷行業最為普遍的一種原材料。

  此時的景德鎮磁窯,也全部在使用這種瓷石,但是孫山一路走來,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道路兩旁的山林中,不時可以見到一些瓷石礦,其中大都早已開采一空,還在進行開采的著實不多。

  可以說,這種現象間接印證了孫山心中的一個想法,那就是景德鎮的瓷器行業多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只因作為傳統主材料的地表瓷石越開采越少,而作為新式替代材料的高嶺土卻還未被人發現。

  孫山前世讀過明代刊印的《天工開物》一書,隱約記得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土出婺源、祁門兩山。一名高嶺山,出粳米土,其性堅硬;一名開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軟。兩土和合,瓷器方成。”

  這是一段有關景德鎮青花瓷之原材料產地的記載,高嶺山地處祁門縣境內,開化山位於婺源縣治下,而且這兩座山此時也同屬於徽州管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誰掌握了這兩座山,誰就掌握了景德鎮這座未來瓷都的命脈,也就相當於掌控了海貿行業的半壁江山。

  由於這兩座山離著景德鎮有些距離,目前還都屬於無人問津的荒山野嶺,這樣一來,先知先覺的孫山手中就握有極大的優勢,只需花上很少的錢,他就可以先人一步地找到這兩座山,再全部買入自己名下。

  如此一來,也就相當於他一個人壟斷了整個景德鎮未來的原材料供應。

  至於具體如何成事,他心中也有了一個大概的計劃。

  反正此行帶了足夠的本錢,他可以先去本地官府辦理個置地過戶手續,將兩座山握在自己手中。

  短時間之內,他並無大規模開采的打算,而是想先壓一壓,只要稍微開采一點,夠他自己在西山島的使用即可。畢竟現如今,他在景德鎮毫無根基,人常說強龍不壓地頭蛇,作為本地的外來戶,行事還是低調一些為好。

  或許在當地人看來,他花錢買上兩座荒山,這種行為有些古怪,但絕不會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可是一旦青花瓷的秘密泄露出去,絕對會招惹來其他人的窺視,說不定就連皇家製瓷廠也會跑來橫插一腳。

  …

  孫山兩人行沒多久,前方便出現了一座城池,正是浮梁縣城所在。再往南行二十余裡,便是天下聞名的景德鎮。

  說起浮梁縣,世人知之者甚少,它的名氣完全被景德鎮身上散發出來的巨大光環給掩蓋住了。

  其實早在唐代,這裡便是全國茶葉的集散中心之一,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道:“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這裡的浮梁說的便是浮梁縣。

  北宋真宗景德年間,天子下詔用自己的年號為景德鎮命名,由此可見此地的重要性。到了南宋,天下六大窯系可以說是“失四存二”,其中北方的定窯、鈞窯、磁州窯、耀州窯四處均被金賊佔去,隻余下南方的龍泉窯和景德鎮窯兩處,如此一來,本地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彰顯。

  最後到了元明清三代,隨著青花瓷的盛行,一舉佔據了海外貿易的半壁江山,景德鎮也籍此奠定了天下瓷都的霸業,同時歷代朝廷也都會在景德鎮開設禦窯廠,於是乎,浮梁縣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別的地方縣令多是七品,而浮梁縣令卻能高居五品,因此便有了“江南第一衙”之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