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鄭王天下》第194章 魯國君臣的反應
魯都,曲阜。

曲阜建於洙、泗、沂三水交界處。

曾為古奄國國都,周公受封魯國後,留周輔政,命其子伯禽製奄,並轄殷民六族。

奄民不服,勾結淮夷、徐戎發動叛亂,伯禽親率師伐之,用刀槍將奄化魯。

這才有了而今的禮儀之邦――魯國。

魯國也是在列國中唯一一家有天子禮樂的國家。

當初武王將周公封到奄地建魯,目的其實並沒有那麽單純。

左右無非就是為了挾製太公望所受封的齊國。

但問題是,天豈能盡如人意。

正如伯禽初治魯時,報政遲而太公望報政早,周公便感歎道:“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

這個預言在而今隱隱有成真的趨勢。

魯國在此時雖然依舊是中原大國,但是在與近鄰齊國的對抗中,已經開始處於下風。

無奈之下,魯國隻好把紀國拉到自己的陣營裡來,共同對抗齊國。

從隱公時起,魯國就推動魯紀友好,隱公更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紀侯。

桓公雖然殺隱公,但是卻延續了隱公時與紀國的友好關系。

如果說鄭國在中原是個不安分的國家,那麽齊國在東方也是個愛折騰的主。

鄭齊兩國折騰的目的其實都差不多,就是擴張領土。

齊國一直明著宣揚復仇怎麽怎麽樣,其實真實目的也就隻能呵呵了。

現在的齊侯一系又不是當初齊哀公的後代,要是沒有當年紀侯進讒言,哪輪的到獻公這一脈上位。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紀國還是當今齊侯一脈的恩人。

當初之所以會打著復仇的旗號,一來是為了爭取國人的支持,二來則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紀國距離齊國國都就隔了一條淄水,當時的紀國又是不亞於齊魯的東方大國。

不把紀國打趴,齊國可能就要亡國。

後來的齊國國君在復仇的這面旗幟的號召下,逐漸取得了對紀的優勢。

但,人會有滿足的時候嗎?

答案是否定的。

於是,齊國開始由自保向擴張轉變。

到而今,不但蠶食紀國領土,魯國也未被放過。

所以,紀魯倆難兄難弟湊合到一塊,那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

而且歷史上還有一件非常值得玩味的事情。

齊襄公使彭生拉殺魯桓公的前一年,齊、魯、紀三國盟會,魯桓公試圖調和齊紀矛盾。

然後,魯桓公就死了,要說這裡面沒有蠶食魯紀二國領土的意圖在內,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不過,總體而言,齊魯兩國此時還沒徹底撕破臉,雖然私底下都是小動作不斷。

譬如魯國,不但和紀國結盟,而且還和齊國北方的戎人勾搭到一塊。

據《左傳》上記載,桓公二年,也就是上一年,魯桓公與戎人會盟於唐。

傳所謂,公及戎盟於唐,修舊好也!

由此可見,魯國和北戎的友好關系並非一日。

此時,魯國大殿中僅剩下魯桓公、臧哀伯和公子三人。

魯桓公面有憂色的對二人道:“宋衛齊蔡鄭五國旦夕即至,至而共論鄭世子侵奪蔡地之事,二黨相爭,寡人該如何自處?”

公子道:“鄭忽劫奪蔡侯而有其地,此所謂盜也!且魯,故周公國也,昔我先祖,篤行於義,諸侯順之,先祖垂德如此,後世子孫豈能背先祖之德乎?”

“鄭之為無道也,公然盜奪同宗之地,此風絕不可縱,值此之時,君上宜宣施以大義,返鄭以大道,昭諸侯以明德,願君上慮之!”

公子當初與鄭忽有爭次之仇,遇到這麽好的落井下石的機會,

他豈能放過?況且公子此人靠戰爭起家,隱公四年時,不顧隱公反對,帥師會諸侯伐鄭,擊敗了鄭國的步兵,取鄭之禾而還。

後來鄭莊公假命伐宋時,他又再次帥師會鄭齊二國,伐宋而勝之。

連戰連捷,讓本就有些跋扈的公子氣焰更加囂張,根本就不把當世的幾個大國看在眼裡。

與鄭國結怨在他眼中也沒什麽了不起的,大不了打一場也就是了,反正鄭國是他的手下敗將。

再加上他助桓公弑隱公,坐上了他夢寐以求的魯國正卿的位置,此時正是他意氣風發的時候,不大展一番手腳怎能顯示他這個正卿的權威。

臧哀伯聞公子之言,向魯桓公諫曰:“不可!”

“鄭雖無道,然君上嘗與鄭盟,曰:‘無相犯!’,君上若助宋衛蔡三國,是背盟也!君上苟背盟,則鄭有辭,鄭與齊黨,鄭聯齊師伐我,齊師旦夕可至,刀兵加於我,此非社稷之福也,不如持中!”

公子反駁道:“臧大夫之言謬矣,君上雖與鄭盟,然我未嘗侵鄭,不過申以大義而已,鄭有齊黨,宋衛蔡亦為我黨,苟鄭伐我,臣願結三國之師伐鄭, 又何慮焉?”

“公子言過矣!鄭,大國也,嘗敗衛,伐宋,掠蔡,三國皆非鄭敵,我亦非鄭敵,且宋人畏鄭,已非一日,公子即合三國之兵,何敢言勝?”

“不然,……”

……

二人你來我往,爭論了大半個時辰,最後爭的二人都有些面紅耳赤,也未分出高下,隻得將目光轉向魯桓公,請魯桓公裁決。

魯桓公本來想問個對策,誰知這二人的政見卻完全相反。

關鍵是這二人說的還都有些道理。

如公子所說,魯國必須要出來主持正義,這是政治正確。

而臧哀伯所謂鄭勢大,與其結怨殊為不智,也是現實。

本來魯和齊的關系就已經不怎麽樣了,再得罪了鄭國,這不是給了齊國一個伐魯的理由嗎?

而且若是鄭國再出兵,那魯國估計就隻有挨揍的份。

宋國是指望不上了,宋公是怎麽換屆的,別人不知道,魯桓公可是心知肚明。

畢竟宋國賄賂的大鼎還在周公廟擺著呢!

指著魯、衛、蔡三國和鄭齊兩國剛正面,魯桓公心裡有些犯嘀咕。

“二子之言,皆有道理,寡人當兼采之!”

最後,魯桓公給了個含糊其辭的說法,算是終結了二人的爭論。

二人聞言,雖然都有些心不甘,卻默契的道了聲“唯!”

而魯桓公卻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等到五國前來的時候,他自己的立場如何,視情況而定。

若鄭齊強或勢均力敵,他就嚴守中立。

若宋衛蔡三國強,他便打著中立的旗號,暗中偏幫三國。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