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關隴》第六十三章 酒樓計劃
  張韜從石崇手中拿到的180萬分紅,給了大哥與二哥各20萬,然後上繳母親30萬。再加上他又將5萬錢作為安家費撥給張孟,以及這幾日在洛陽大市不斷采買,這一大筆錢轉眼間便花了一半。

  所謂利可眾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謀眾則泄。

  他若想做事,首先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便要打理好。他現在雖然深得父母的疼愛,但作為幼子有著先天的劣勢。一旦父母百年之後,這個家庭便會落在大哥的手中。哪怕以後分家,大哥也有家族的處置權,除非自己能夠獨立出去另立分支。

  他當然不會將大哥二哥想的太壞,但將人生的主動權交給別人,也不是他的風格。畢竟只有給自己留有足夠的余地,才能夠進退自如。

  臨近年節的日子裡,爆竹聲此起彼伏。而在張家下人的眼中,府中的三公子突然之間開始忙碌了起來。

  他先是通過管家到洛陽縣幫張孟一家脫了奴籍,將之安頓在城南。然後在張孟四個兒子的陪伴下每日裡在洛陽城內四處遊覽,大包大包地往府中帶東西。

  這還不算什麽。

  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這位三公子買來的東西都是平日裡常用的,比如說菽(黃豆)、菉(綠豆)、石磨、麻布、以及釜(漢魏時代的鐵鍋)等等。

  下人們並不知道自家的三公子憑借一座擺鍾便賺了一百八十萬錢,但公子突然之間闊氣起來則是他們真實的感受。

  所以他們私底下議論的時候,紛紛覺得是不是這位公子又發病了?

  每日裡看著下人們異樣的眼神,張韜只能苦笑。

  這幾日之所以如此忙碌,便是想趁著年節時分給全家做上一頓大餐。

  說實話,隨著牙齒漸漸長齊,他開始懷念起後世美食的味道來。

  張家雖然乃是大戶人家,吃穿不愁,甚至可以說是豐盛。但是這種豐盛不過是與一般人家相比而已。真正論起來,可吃的東西並沒有多少,在冬季尤其寡淡。這也是為什麽何曾之流每頓飯花費萬錢仍然覺得沒啥可吃的原因。

  本身就沒有多少東西,還反覆吃,為了打開口感只能稀中求稀。平民百姓一日兩餐只求溫飽還不覺得什麽,王公貴族富貴已極,又如何不覺得膩味?

  針對這個現狀,張韜的想法便是,在洛陽開設一家酒樓,經營模式采用後世的方法,在服務對象上只針對中上層貴族。

  他的目的,便是從酒店業入手,融合宴飲、住宿、娛樂、交際,將酒樓打造成洛陽城的名片。

  酒店業可以有多賺錢?

  舉個例子,後世他有不少朋友喜歡在網絡上看小說,當時網絡文學中的領頭羊某文集團上市,估值是700億。

  那家公司有著一半的市場佔有率,即便說某文集團的市值沒有水分,整個行業的估價也不過1400億而已。

  作為類比,有一家某豪酒店,不過是酒店業的前十,整個集團的市值便是某文集團的四倍!

  所以一旦按照計劃完成設想,酒樓對他來說便是一只會持續下蛋的金雞,還是毫無競爭對手的那種。這對於他以後的行事無疑會便利許多。

  更主要的是,酒店業服務對象均是達官貴人,對於交結權貴有著天然便利。他完全可以依靠這種特點逐步滲透,成為大晉的無冕之王。

  當然,萬事開頭難。

  他現在首先需要爭取的便是父母的同意,沒有父母的支持他不可能放開手腳去做。

其次則是對計劃進行進一步的細化,畢竟他對大晉還不夠了解。  無論哪種稀奇事物,都需要與當代的特點相融合才能夠受到歡迎,這就叫入鄉隨俗。

  除此之外,酒店的位置、經營的菜式、做事的人選、原料的采購與培育等等,幾乎所有的問題都需要從開始就開個好頭。

  否則的話,一旦被競爭對手依樣畫葫蘆,極易功敗垂成。

  這幾天下來,他從市場買來的東西,便是為了探索改進的可能。他要做的可不是在現有基礎上的改進,而是對當前飲食習慣的顛覆,所以必須要謀定而後動。

  比如說他買來的“釜”,也便是這個時代的鐵鍋。當然,釜也是目前最流行的做飯的灶具。

  它從鼎進化而來,已經脫離了鼎的平底形成圓底,不但可以進行蒸、煮、還在一定程度上具備“煎”的功能。只是飲食上還是多以蒸煮為主,“煎”很少見到,更別說“炒”了。

  便如曹植在《七步詩》中所寫: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之所以多用來蒸煮,實在是因為釜壁太厚,還未脫離鼎的特點。

  所以在鑽研釜的過程中,他去過不少鐵匠鋪,觀察鐵匠的打鐵手法以及鍛造特點,看看能否打造幾口薄皮鐵鍋。一旦薄皮鐵鍋能夠打造成功,也便意味著他可以進行“炒菜”的探索。

  再比如,買來石磨便是想看看當代的石磨磨出來的五谷是什麽樣子,是否有具備改進的可能。

  畢竟小麥雖然種植面積與日俱增,然而大家日常主糧還是“稷”,也就是高粱。並不是因為高粱有多麽高產,而是小麥太難磨皮了,弄出來的麵粉往往會與麩皮摻雜在一起,口感並不好。所以飲食花樣也不夠多。

  比如說“面條”,這個時候叫做“湯餅”,便是將小麥麵粉用手扯成條狀用清水煮,口感可想而知。還有就是豆腐,相傳豆腐乃是由前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然而他吃過這個時代的豆腐,在口感上有股澀味,更多是沾著肉醬生吃,要麽便是切成塊狀做“羹”,完全沒有是後世那麽多花樣。

  再比如“黃豆芽”、“綠豆芽”、這些後世常見的蔬菜,在這個時代根本見不到。哪怕有人無意中得到發芽的黃豆綠豆,也往往將之當做果腹的東西。

  可以想象,一旦在冬天培育出豆芽,會有多受歡迎。這種後世進入尋常百姓家的菜式,極有可能打入權貴之家。

  如此等等,他一方面遊覽洛陽,一方面在家中鼓搗,他要在“正旦”那天,做出一頓讓全家人驚訝的宴席。只要這次實驗足夠成功,也便意味著他的酒樓計劃成功一半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