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關隴》第六十二章 出繼
  眼前的這位廣安公甄德,便是明元皇后郭氏的堂弟。他可以說是以一姓之尊,擔四家之榮,成為諸姓之間的緩衝劑,所以即便沒什麽特殊的才能,還是得以享受公爵的榮耀。

  因為緩解諸姓之間的矛盾,加深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便是他所立下的最大功勳。

  首先一點,他出身於河西郭氏;

  其次,他過繼給了文昭皇后甄宓的侄孫甄黃為後,繼承的是甄黃的香火,那甄宓正是曹睿的生母;

  再次,甄黃乃是早夭,被魏明帝曹睿召為駙馬,娶的是平原公主曹淑,曹淑也是早夭,二人舉行的是冥婚;

  第四,他成年後先是娶司馬師之女為妻,此時可以看做是明元郭後與司馬氏之間的妥協。前妻死後,他又娶了司馬昭之女京兆公主。

  第五,司馬氏代魏後,他入仕大晉,如今身為宗正,掌管著宗正寺,負責宗室子弟的入籍登記以及封爵待遇。

  甄氏、郭氏是後族,曹氏、司馬氏是皇族,他出身郭氏、繼承甄氏,成為曹氏的外孫、司馬氏的駙馬,再加上他本身又是廣安縣公,這樣一個人,在宗族外戚中的能量可想而知。

  在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他一向支持齊王,與他態度相同的還有王濟王武子。

  無論是齊王還是太子即位,他們的地位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是一個明智的君主無疑更能保持秩序的穩定,不會出現危險的政治動蕩。

  而穩定,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利好。

  自從齊王為景獻皇后守靈以來,朝中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還未從根本上逆轉,但是甄德已經看到了齊王出局的風險。

  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此番前來,雖然是奉司馬炎之命商量過繼事宜,他還是忍不住勸司馬攸早做打算。

  臨近年關,本來是一個喜慶的日子。然而對於司馬攸來說,並不喜慶,因為他的第五子司馬讚夭折了。

  五個兒子中,長子司馬蕤(ruí)出繼遼東王司馬定國,五子司馬讚出繼廣漢王司馬廣德。如今司馬讚年僅六歲而夭,以司馬炎的意思,廣漢王一系還是以齊王之子繼承,這才叫身為宗正的甄德前來,希望齊王再出一子過繼。

  在司馬氏皇族之中,司馬懿這一代乃是兄弟八人,號稱“司馬八達”。八房之中,以二房、三房、四房最為興盛。其他五支因為種種緣由,逐漸在皇族之中掉了隊。

  二房便是司馬懿這一支,作為為皇帝掌控江山社稷,成為司馬氏的大宗享有祖先的祭祀權,這個不必細說。

  三房則是司馬孚這一支,三房到底有多興旺?在建國之初分封的二十七個同姓諸侯王之中,這一系佔了十個名額!而司馬懿這一支,憑借帝王至尊將一些孩子封了王,才只有九個名額,還是稍遜三房一籌。

  這兩房便佔去了十九個名額,剩下的八個名額為六家瓜分。而四房司馬馗這一支拿到了三個,六房司馬進、七房司馬通各佔兩個,五房司馬恂則得到一個。

  至於八房司馬敏則一王未得。

  早些年司馬進之子高陽王司馬睦,由於看不慣長子司馬彪的好色薄行,且性格頑固又難以管教,便上書皇帝將之出繼司馬敏,從而廢除了他的封王繼承權。【對,這個司馬彪就是寫《九州春秋》和《續漢書》的那位,作者君受益良多,看來學霸往往都是問題少年,叛逆期不是現在才有。】

  而大房司馬朗,則是通過禮法過繼,

以司馬孚次子義陽王司馬望為嗣,得以分享封王的榮耀。  至於二房司馬懿這一支,九個兒子中,長子司馬師無子,過繼司馬昭次子司馬攸繼承香火。次子司馬昭也生了九個兒子,卻隻活下來四位。

  在這四位之中,齊王司馬攸繼承給了司馬師,燕王司馬機出繼清惠亭侯司馬京,那司馬京便是司馬懿的三子,早在司馬氏代魏之前便去世。

  所以實際上,司馬炎雖然活下來的有三位弟弟,禮法上的弟弟便只剩下樂安王司馬鑒。夭折的那五位弟弟的後嗣,按照禮法關系,便需要從他們活下來的這四人的子孫中選取。

  比如說城陽王司馬兆乃是司馬昭三子,十歲夭折後,便是司馬炎的兒子出繼這位弟弟。他先是以四子司馬景過繼,司馬景夭折後,又五子司馬憲過繼。司馬憲也沒有活下去,他又以六子司馬祗過繼。可惜六子也短命,他只能繼續以十三子司馬遐過繼。

  再比如說司馬昭四子司馬定國,三歲夭折後,便是齊王司馬攸的長子司馬蕤過繼。而五子司馬廣德二歲夭折,則是以司馬攸的五子司馬讚過繼。

  可惜司馬讚年僅六歲,便於日前而亡,著實令司馬攸痛惜。痛惜歸痛惜,他還是要承擔弟弟司馬廣德繼承香火的重任,而甄德也正是為此而來。

  面對甄德的質問, 司馬攸歎了一口氣,悠悠道:“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這話乃是孔老夫子的名人名言,說的是假如追求富貴合乎天道,那麽就可以去追求,如果追求富貴而必須使用非常規手段,那麽寧願不要富貴。

  司馬攸說這話,實際上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甄德聽後沉默良久,也只能無可奈何。

  大家傾心齊王,正是因為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事情看得實在太多,而齊王的出現如同一股清流,讓大家看到了一位謙謙君子般的貴公子。這樣一位以禮自拘、至性過人的人選,現實中沒有見過,也許只有從上古仁君中尋找。

  更何況與太子的癡愚相比,這樣的人選至少不會讓國家變得更壞。

  甄德見到齊王心意已不可更改,當下便道:“如今阿讚早夭,不知桃符想要讓哪位繼承廣漢王之爵?”

  司馬蕤出繼遼東王,司馬讚又夭,實際上司馬攸還有三個兒子,他必須要留下一位繼承自己齊王的爵位。而且萬一日後齊王繼承大統,這齊王嗣子的身份甚至可以讓他繼承江山。

  所以齊王的決定,影響的不止一個人。

  三個兒子分別為次子司馬寔、三子司馬冏、四子司馬川。司馬攸走出茅屋,看著不遠處隆起的山丘,輕輕道:“阿讚已亡,阿川尚幼,若是以阿川出繼,一旦夭亡,難道還讓我再出一子嗎?既然姐夫前來,那就讓景深(司馬寔)過去吧。”

  齊王的一番話,實際上也便意味著,他要將三子司馬冏留下來,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