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關隴》第一十三章 卿雲
  作為冤句縣城最大的家族之一,卞府佔地很廣。不像張家在寸土寸金的洛陽城那般寒酸。張韜與大兄順著廊橋走進前廳的時候,前廳已經開始熱鬧起來。

  張韜放眼望去,發現眼前的一乾名士依次而坐各有形態,卻與當初羊琇府中的面貌完全不同。

  羊琇作為中護軍,又是泰山羊氏舉足輕重的人物,別人前去赴宴多多少少會受到一些束縛。也只有如同王濟王武子這般人物,才能恣意任性、灑脫自如。

  而卞府之中,來客均是各地有名於一方的人物,又是專程前來道賀,所以也就少了幾分拘謹,多了幾分放蕩。

  眾人圍繞著阮鹹,便有一人道:“向聞阮仲榮神音天成,號稱‘神解’,至此盛會,何妨彈奏一曲?”

  張禕見狀,示意幼弟坐在自己身邊,他對阮鹹仰慕已久,一直無緣拜會。前幾年由於阮鹹母親去世,其人已回尉氏縣老家奔喪,原本去年可以起複,可惜被陛下駁回。能在卞府之中見到他,確實是意外之喜。

  阮鹹看上去約莫四十歲的年紀,他頭戴一抹包巾,高額闊目,一縷胡須飄落頷下,確有幾分別樣的神韻。從張韜進入前廳開始,便一邊喝著酒,一邊拿起筷子在案幾上打著節拍。他見到眾人鼓噪,不由輕笑道:“如今四海承平,我為卿等彈奏一曲《卿雲》如何?”

  眾人聞言,臉上均有喜色,皆道:“此正其時也!”

  卞粹見狀,急忙示意婢女將古箏獻上。此舉惹得眾人一陣側目,隨即露出別樣的微笑。這個卞玄仁,為了聽到阮仲榮的妙音,怕是蓄謀已久了。

  阮鹹將古箏擺放在案幾上,輕微撥動著五弦,側耳細聽,隨即皺著眉頭。這把古箏雖然形製不錯,音律卻有幾分差錯,他雙手並用不停地校準著五弦,隨後露出滿意的笑容。

  張韜這才發現,端坐於古箏前的阮鹹一瞬間變得鄭重起來,早已沒了原先的輕浮。只見他撥動五弦,一陣清脆悅耳的箏音便微微流出,隨即引吭高歌:

  卿雲爛兮,糺(jiū)縵縵兮。日月光華,旦複旦兮。

  明明上天,爛然星辰。日月光華,弘於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

  於予論樂,配天之靈。遷於聖賢,莫不鹹聽。

  鼚(chāng)乎鼓之,軒乎舞之。菁華已竭,褰裳(qiān cháng)去之。

  初始時,在座眾人不過豎耳傾聽。經過阮鹹校準過的古箏那溫軟清脆的音質令人如癡如狂,而那充滿磁性的嗓音以一種低沉婉轉的方式唱出歌詞,逐漸引得眾人附和而歌。

  至於阮鹹本人,早已經在不知不覺間熱淚盈眶。

  世人皆以為他虛浮荒誕,哪裡又知道在這看似荒誕的背後,他對虛假的抗爭、對“真”的追求以及對大道淪喪的沮喪與心痛!

  阮鹹的投入似乎感染了周圍眾人,便有人情難自禁放懷狂飲。張韜此時亦聽到大兄喃喃自語道:“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聖人所教吾輩時時牢記於心,為何《汲塚書》記載迥異?”

  看著原本穩重成熟的姐夫與大兄沉溺其中,不得不感歎阮鹹演奏的殺傷力之大。

  但是對於他來說,似乎有些摸不著頭腦。因為他無法明白,這些人怎會在這樣的一瞬間紛紛失態。

  張禕回過神來,見到幼弟一臉茫然,卻是歎了一口氣道:“阿韜,你可知阮仲容所彈之曲出自何處?”

  “正要請教大兄。

”  “此曲出自伏生的《尚書大傳》,據《大傳》記載: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禮,鍾石笙筦變聲。樂未罷,疾風發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見於鍾石!”即薦禹使行天子事,並與俊逸百工相和而歌《卿雲》。’”

  張禕說到這裡,沉吟良久,繼續道:“卿雲者,喜氣也。鍾石變聲,暗示虞舜遜讓;卿雲呈祥,明兆夏禹受禪。君臣互唱,情緒熱烈,氣象高渾,文采風流輝映千古。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是以堯讓舜,舜讓禹,正是惟賢為能。”

  在大兄的循循善誘下,張韜也逐漸了解到其中的脈絡。

  《卿雲》乃是當初舜帝禪讓時,與群臣百官一起相互唱和的歌曲。

  “卿雲爛兮,糺(jiū)縵縵兮。日月光華,旦複旦兮。”

  這四句乃是舜帝自唱,說的是如今喜氣燦爛如霞,瑞氣繚繞,日月照耀,天下升平。在如此大好的日子裡,我把堯帝傳給我的位子再次傳給大禹。

  “明明上天,爛然星辰。日月光華,弘於一人。”

  這四句則是群臣所上的賀詞,說的乃是如今光亮的上天,星辰燦爛,而舜帝你的品德,便如日月加身一般耀眼。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

  於予論樂,配天之靈。遷於聖賢,莫不鹹聽。”

  這八句則是大禹的回應。說的是,日月星辰都有屬於它原本的軌跡,一年四季也都是依時而行,人間的讓賢同宇宙的運行一樣,是一種必然的規律。只有遵循這種規律,才能使國家昌盛,萬民幸福。如今奏起音樂祭祀上蒼, 舜帝你將位子傳遞給我,我必定不負天下人的期望。

  “鼚乎鼓之,軒乎舞之。菁華已竭,褰裳去之。”

  這四句說的則是,當禪讓儀式完成後,百姓們鼓樂喧天,載歌載舞地慶祝大禹得到帝位。而自感“菁華已竭”的虞舜,卻毫無聲息地泰然“褰裳去之”。

  這首《卿雲》可以說將舜帝塑造成了一個推位讓賢、毫不留戀權位的形象,成為大家心目政治清明的象征。

  看著痛飲狂歌的諸名士,張韜突然間明白了他們的感情。

  惟大悲者有大喜,惟大哭者有大冀。

  當社會規則充滿了腐化與不公,便有人如同那金風未動時之蟬,早已經感受到其中的切膚之痛。但在無形的大網中又掙之不脫,便只能自我叛逆以抗爭。

  然而這樣的做法,最終卻讓自己成為社會的異類,為世人所側目。

  所以說這幫人看似輕浮,實際上卻是由赤子之心異化而來。

  龍湖注:1912年底,眾議員汪榮寶把《卿雲歌》改編為國歌,由比利時音樂家約翰·哈士東配樂。歌詞為:“卿雲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複旦兮。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卿雲歌》當時僅在1913年國會開會和外交場合使用,未正式公布。後為袁世凱所廢。

  1919年2月,北京政府為製新國歌,成立了國歌研究會,公開征求詞譜,經過討論決定仍以《卿雲歌》為歌詞,刪掉最後兩句,由音樂家蕭友梅配曲。

  “日月光華,旦複旦兮”,複旦大學校名亦由此而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