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關隴》第二十五章 8公
  “大兄,你不怪我麽?”

  從上車起,張禕便手握竹簡一言不發地看了起來。

  張韜滿以為會受到大兄的批評,然而當他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說出來後,張禕只是說了句:“如此也好。”

  到底是怎麽一個“好”法,張韜根本不知道。所以這一路上,他還是希望能夠聽到大兄的苛責,告訴自己這件事情做得不對。

  只是張禕的表情竟是出奇的安靜,眼看著洛陽城已在眼前,張韜終於忍受不住,對著大兄詢問了起來。

  張禕抬起頭,看著幼弟滿臉忐忑,不由莞爾:“阿韜,莫說一個不在圖籍的宮女,即便是那些護送中的東吳亡人,只要父親肯開口,陛下也會賞賜個百十人。此事你莫要擔憂,如今母親年事已高,你又逐漸長成,有一個女婢在身邊照料也好,也省的她老人家擔憂。”

  “……”

  看著大兄不鹹不淡的模樣,張韜頓時滿臉黑線。敢情自己不斷為家族考慮,反覆思考、一夜難眠,到頭來居然是杞人憂天不成?早知道是這樣的話,就該連虞婧也留下來了。

  張禕見到幼弟委屈的神情,鄭重道:“若無父親與陛下圍棋定策,江左又豈能在短短三個月之內便告平定?阿韜,只要你不是謀逆的大罪,在這洛陽城,便沒人能將你怎麽樣,你無需心懷長戚。君子執仁立志、先行後言,若總是心懷憂慮,徒勞心力,於事何益?”

  張禕的一番話雖然很輕,卻讓張韜內心暖烘烘的。大兄實際上是在告訴自己,以後但凡遇到事情,只要不是謀逆的大罪,盡管放心去做,有的是全家為你托底。

  看著大兄滿懷鼓勵的眼神,張韜恭敬地施了一禮:“多謝大兄,小弟受教了。”

  一直以來,由於大兄年紀過大,加上性格方正,張韜與張禕之間總是有著無形的隔閡。雖然同是兄弟,相比之下,他與二兄張韙的關系卻要好上很多。

  到今日他終於明白,兄弟畢竟是兄弟,雖然因為年齡與見識有著這樣與那樣的分歧,然而總歸是血濃於水。

  當然,所有的一切的底氣,均來自於父親在朝中的地位。

  朝廷“八公”中,太宰、太傅、太保為“上公”,其中太宰乃是由太師改製而來,主要是為避司馬師的諱。

  大晉成立初期,司馬炎以叔祖安平獻王司馬孚為太宰,太宰也是“八公”中榮譽地位最高的人。

  自從司馬孚死後,太宰一職空缺,直到郎陵公何曾臨死前數月,才短暫授予其“太宰”一職以安其心。

  何曾死後,太宰重新空缺,依照目前的形勢來看,只怕短期內也沒人能夠配得上這個位子。

  太傅號為“帝師”,一般是皇帝的老師擔任。

  大晉成立時,以出身滎陽鄭氏的壽光公鄭衝擔任。鄭衝死後,空了幾年,最後接班的也是何曾。

  司馬炎畢竟已經做了十六年的皇帝,當初教導自己的各位大臣均已去世,所以只要司馬炎繼續做下去,也不會再有人出任太傅。

  而第一任太保則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祥,王祥去世後,接任的還是何曾。

  這三位雖然地位尊崇,卻均是虛職。雖然一定程度上還有參政議政的權利,也不過是司馬炎出於敬重老同志的初衷罷了。

  當然,正是由於其地位尊貴,也不是誰都能做的。到如今,朝廷的“上三公”均已空缺。

  與“上三公”類似,大司馬、大將軍也是虛職,然而作為各地都督的加銜,

卻能突出其班次與地位。相對“上三公”來說,還能發揮余熱,不至於成為政治圖騰,只能供人膜拜。  就比如說大司馬一職,在建國之初授予的是石苞,當時的石苞乃是以征東大將軍兼領驃騎將軍都督揚州,給他加了一個大司馬的銜,瞬間便成為了官方第一人。

  在石苞之後,接任大司馬的依次為義陽王司馬望以及高平公陳騫。陳騫伐吳前夕入朝,屢請遜位,近期一直傳言由於其身體不好,司馬炎並沒有允許他的辭呈。

  畢竟已是八十余歲的老人了,隨時都有可能故去,所以實際上“大司馬”一職有亦如無。

  而大將軍在開國時授予的人便是陳騫,在司馬望死後轉任大司馬。在他之後,大將軍亦無其人。近期有傳言,琅琊王司馬伷由於伐吳以及受降之功,極有可能出任大將軍。

  然而在目前的局面之下,大將軍一職非同小可。至少在他看來,齊王就藩之前,司馬炎不太可能會輕易授予任何一人。畢竟當前哪怕在宗室之內,傳位齊王的呼聲也是很高。

  目前的形勢下,五公中只剩下一個垂垂老矣的大司馬陳騫,主要的政治角力還是在“三司”。

  太尉、司徒、司空, 與其余五公不同,這三公也是漢魏以來真正的三公,在朝廷中有著無可忽視的影響力。因為他們不僅僅地位尊貴,還有著一定的職事權。為了與上公相區分,所以又稱之為“三司”。

  大晉第一位太尉乃是何曾(沒錯,還是我),而後依次為司馬望、荀顗、陳騫、賈充。只是在孫皓“泥頭入洛”前,賈充雖然是伐吳主帥,卻乃是不得已之下被司馬炎趕鴨子上架。

  如今功成之日,朝廷不清算他作為反戰派的責任,已是看在他佐命元勳的份上的格外優待。畢竟這個時代雖然沒有多黨執政,然而作為黨爭中的失敗者,往往需要以遜位甚至身家性命為代價為決策失誤負責。

  便如當初東吳丞相諸葛恪,由於北伐失利,被對手孫峻聯合吳主孫亮將其滿門抄斬。

  所以魯郡公賈充目前雖然還是太尉,卻已經逐漸退出眾人視野,平日裡逐漸以宴引交遊為樂。

  而司徒自司馬望開始,荀顗、石苞、何曾、李胤相繼接任。目前的司徒便是廣陸侯李胤。

  李胤出身遼東郡之襄平,由於平州乃是鹹寧二年方才從幽州分割出去。所以實際上李胤也是父親張華在朝中的鄉黨之一。

  至於司空,從臨淮公荀顗起,依次為巨鹿公裴秀、密陵侯鄭袤、魯公賈充以及齊王司馬攸。

  只是兩年多來,司馬攸一直為景獻皇后守喪,並沒有參與朝廷大事。

  總而言之,目前的朝廷,八公實際上已形同虛設。只有一個李胤充當著門面。主要的權力格局則在三省zhang官手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