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關隴》第五十二章 南匈奴(下)
  南匈奴單於羌渠是怎麽死的?

  就是因為羌渠乃是親漢派,匈奴部民擔心單於聽從朝廷安排無限征發他們,害怕自己死在外地,於是就造了單於的反,將他殺了。

  羌渠死後,已是天下大亂的前夕,其子於扶羅與呼廚泉相繼擔任單於。

  尤其是於扶羅,還曾經出兵幫助漢獻帝從長安東歸。

  之後曹操將呼廚泉扣押在鄴城,待以國賓之禮。派遣右賢王去卑回去監國,並且將匈奴分為五部。

  對於曹操的這一措施,匈奴不是沒有過反抗。【注①】

  呼廚泉死在鄴城,去卑也在三十多年前去世。當此之時,司馬氏與曹氏相爭,代理左部帥的劉豹趁機將匈奴並為一部。

  等到司馬師專權用事後,重新將匈奴切割為左中右三部。

  劉豹只是左部帥,單於羌渠的兒子、也即是於扶羅和呼廚泉的弟弟劉宣,成為右部帥。中部匈奴則是從劉豹所部中析出的叛胡,以呼廚泉之子劉猛為中部帥。

  這一次劉豹統一南匈奴的企圖,可以說被司馬師迎頭一棒打了回去。統一匈奴之事,終其一生不敢再提。

  他不提,不代表匈奴之中沒人提。

  樹機能在涼州發動叛亂,在萬斛堆擊殺秦州刺史胡烈,關中震動。中部帥劉猛趁機叛逃出塞,然而朝廷以胡奮為監軍,數月即平定叛亂。【注②】

  劉猛死後,朝廷考慮到當初去卑監國勞苦功高,完美執行了朝廷的政策,但由於其與匈奴王族攣鞮氏關系已遠,其子並沒有繼承他的地位。便讓其子劉訓兜接替了劉猛的部眾。【注③】

  南匈奴內附時,乃是草原大旱,赤地千裡。匈奴牛馬羊群凍餓而死不計其數。加上匈奴諸部之間為了爭奪生存資源而導致的內訌,才讓他們不得不放下“天之驕子”的驕傲,臣服於後漢。這個時候,南匈奴余部僅剩下五千余落。

  一群有著相近的血緣或者利益關系的人組合在一起,稱為“部”。一群直系血親聚集在一個帳篷裡,稱為“落”。哪怕一落有二十口人,南匈奴此時也不過只有十萬人罷了。

  南匈奴雖然需要不斷為漢庭打仗,但不可否認,內附的決定讓他們的部族得以傳承。等到曹操分匈奴為五部的時候,五部匈奴已經有部民近三萬落。

  但無論承認與否,那個曾經與大漢爭雄的匈奴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現實就是,匈奴只能寄人籬下,任人宰割。

  在這種情況下,極力漢化,早日融入漢人之中,對於他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比如說單於羌渠之子劉宣,作為南匈奴碩果僅存的耆老,早在後漢末期便拜大儒孫炎為師。

  那孫炎師出鄭玄,乃是當代學術正宗,號為“東州大儒”。即便孫氏門下人才濟濟,劉宣亦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再比如劉淵,從小便拜上黨人崔遊為師,學習《毛詩》、《京氏易》和《馬氏尚書》,尤其喜歡《左氏春秋》和《孫子兵法》。他的學問,比很多出身世家名門的子弟都要高上太多。再加上他猿臂善射,天生具有匈奴尚武之風,可以說是姿兼文武,也難怪連王渾王濟父子以及祁侯李憙,都對之傾心不已。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王渾父子出身太原,祁侯李憙乃是上黨人,與被安頓在並州的劉淵算是半個老鄉。但假如劉淵本領不濟,以這些高官大族的高傲,哪怕是同族之人,亦未必看得上,又怎麽可能會將一個區區異族放在眼裡?

  就說王濟王武子吧,

其父王渾乃是長子,二叔叫王深、三叔叫王湛。王湛因為是幼子,年紀與王濟相仿。由於他從小沉默寡言,性格內向,一向被人看做是傻子。對於這個幼叔,王濟從來不拿正眼相看。  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母親劉氏也曾經將自己抱在懷中,擔心自己會得到王湛同樣的遭遇。所以有時候將王氏叔侄之間的事情講給自己聽。她只是出於擔憂,用故事哄兒子入睡。以為兒子太小不會懂,哪裡知道早已經被兒子聽了去。

  如今天下一統,鑒於當初劉猛的叛亂,朝廷重新將匈奴分割為五部。除了左部以外,其它四部分別為劉塗擔任右部帥,劉訓兜擔任中部帥,劉宣由右部帥改任北部帥,劉威擔任南部帥。

  劉塗與劉訓兜均是去卑之子,劉威乃是劉猛之弟。雖然劉猛叛變,劉威畢竟乃是單於呼廚泉之子,在匈奴部眾中威望不低。只是作為懲罰,南部匈奴也是五部中實力最小的。

  在場之人除了郭奕劉輿、王濟劉淵等人之外,還有中護軍羊琇、弘農楊氏的楊珧,以及扶風王世子司馬頎、高密王世子司馬越、琅琊王司馬伷之子司馬繇等皇族子弟。

  張韜甚至在眾人之中看到了歸命侯孫皓的身影,畢竟當初在東陽門外,他鑽在人群之中看得並不真切,所以也就不敢肯定。

  聽著父親的不斷介紹,張韜心裡清楚,父親對自己的期望很高,所以在介紹眾人時,往往將此人生平重點講出。侃侃而談中,他再一次感到了父親記憶力的可怖。這些人的家世、生平、人品、軼事、風評以及姻親關系,無不手到拈來。

  這邊父子之間言談正歡,那邊便有一人走了過來,年紀在五十上下。他走到張華身邊,淡淡道:“茂先,別來無恙?”

  不知為何,此人雖然神情風淡,張韜卻總覺得此人眉宇之間有一層憂色。

  張華見到來人微微一愣,不由驚喜道:“元褒,你我有些日子沒見了。今日既然在醉花樓相遇,可要一醉方休!”

  那人擺擺手,自嘲道:“任某早已廢棄在家,怎敢與當朝中書令相提並論。今日前來,不過是見識一番所謂的‘擺鍾’罷了。”

  他頓了頓,繼續道:“如今天寒地凍,漏刻已無用處。任某在家中,不知歲月消逝。卻被石季倫鼓動前來,想看看那擺鍾究竟是何物事,莫非茂先也是如此?”

  張華聽畢,回頭看看了幼子,眉目之間盡是笑意。他拱了拱手,輕聲道:“不瞞元褒,此物正是小兒戲耍之作。”

  龍湖注:

  ①:關於去卑身份,《晉書》記為右賢王,《魏書》、《十六國春秋》記為左賢王,本書取《晉書》之說。(多提及一下,劉淵之父劉豹《三國志》記為右賢王,《晉書》記為左賢王,本書亦以《晉書》為準。)

  其世系,有一種說法是其乃於扶羅之子、劉豹之弟,當是從左右賢王地位推測而來。《北史·破六韓常》中記為羌渠單於之弟,於扶羅、呼廚泉之叔。《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則記為光武帝劉秀與郭聖通第二子、沛獻王劉輔之九世孫。

  也就是說,其他匈奴貴族是改姓,而去卑一系本身是劉姓皇族沒入匈奴。具體說法是:劉輔六世孫劉進伯為度遼將軍,北伐匈奴被擒,在匈奴成家生了屍利。屍利之孫便是去卑。

  本書綜合各種說法,傾向於去卑乃單於支系,不過與羌渠-於扶羅-劉豹-劉淵一系關系已遠。

  ②:關於攻滅劉猛,《晉書·帝紀第三》中記載:八年春正月,監軍何楨討匈奴劉猛,累破之,左部帥李恪殺猛而降。

  《晉書·北狄傳》中記載:泰始七年,單於猛叛,屯孔邪城。武帝遣婁侯何楨持節討之。楨素有志略,以猛眾凶悍,非少兵所製,乃潛誘猛左部督李恪殺猛,於是匈奴震服,積年不敢複反。

  《晉書·胡奮傳》則記載:匈奴中部帥劉猛叛,使驍騎路蕃討之,以奮為監軍、假節,頓軍硜北,為蕃後繼。擊猛,破之,猛帳下將李恪斬猛而降。

  兩種說法不同、甚至相互矛盾,本書取第二種說法。

  ③:關於劉猛與去卑的關系,史書不見明確記載。有說法是劉猛乃去卑長子,當是從劉猛叛亂後,去卑之子劉訓兜取代劉猛這一說法推測而來。本書傾向於二人乃同族。從劉猛的地位來看,極有可能是單於呼廚泉之子,本書采用此說。

  歷史上本階段資料雜亂,記錄缺失,為小說行文方便,本書後文不再備注,此乃小說,切勿當成史書解讀,書中情節多少有作者君虛構成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