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關隴》第五十三章 任愷
  那人聽畢,看向張韜的眼神之中閃過一陣驚異:“唔,果真如此麽?今日群賢畢至,想必那擺鍾確有獨到之處。令郎看上去不過五六歲,如何能夠製作出這般精巧之物?還請茂先莫要大言相欺!”

  張華苦笑著搖搖頭,輕聲道:“元褒,你我在此爭論無用,慶典就要開始了,是否小兒製作,稍後便知。”

  那人與張華交情匪淺,素知張華為人。見他言之鑿鑿,當下心中便信了七分,不由感歎道:“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張韜見到此人與父親談笑風生,卻隱隱猜出了此人的身份。

  任愷,字元褒,魏明帝曹睿女婿,父親乃是曹魏太常卿任昊。此人在十年前可以說是司馬炎眼中最大的紅人。

  兩漢時代,官製是三公九卿製,而隋唐時代為三省六部製。後世之人均以為三省製出自隋煬帝楊廣,乃是隋唐初創。卻不知任何一項制度的革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月革新,隨著時代的演進而逐漸成熟。

  這三省製就是誕生於三公製崩壞之後,出於皇權集權的需要,誕生於司馬炎之手。

  如今的大晉,乃是三公九卿製與三省六部製同時存在,官製相當混亂。官職小的權力未必小,相同的,官製大的,權力未必大。

  譬如三公九卿中,九卿的俸祿是“中兩千石”,食俸月九十斛。而三省六部中的尚書省首官尚書令只是“秩千石”,食俸月五十斛。但只要對朝政稍有了解的,相信沒有誰會認為尚書令的權力不如九卿。

  朝廷之中均是一時之才俊,如何不知道這種混亂?然而由於各種關系盤根錯節,即便是司馬炎,亦不敢輕動,只能依靠循序漸進逐步改革。

  要知道官職本身從來沒有意義,一切都要看其本身職權大小。

  比如說“刺史”原本只是監察官,又叫“刺使”,專門監管各地官員,澄清吏治。相比於太守的兩千石,它的俸祿只有六百石。然而隨著職權的擴大,最後轉化為地方官,成為州一級最高行政長官,亂世之中甚至可以對太守生殺予奪。

  再比如說“省”,三省六部製建立後,乃是中央的行政中樞,最終演變成了地方最大的行政單位。

  總而言之,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博弈,所有解決問題的答案,最終都會成為問題。

  三省六部製的建立,也正是由於三公九卿製的權力過大。即便三公由實權轉為虛職,亦掌控著天下的士望。

  所謂“三公坐而論道,九卿坐而成務,天子可恭己南面而已”。天下的規則由三公商量著制定,天下的事務由九卿指揮手下完成,至於天子,只要坐著看就行了。

  如此規則,又有幾個皇帝能夠接受?

  司馬氏取代曹氏,本身就是與士大夫之家進行妥協而完成。除了高貴鄉公曹髦以年少血勇之氣拚死一搏,淮南三叛更多是對自己失去權力的不滿。除此之外,根本見不到像樣的反抗。

  要知道曹操本身只是“奉天子以令諸侯”,便引起漢朝諸多大臣不滿,反曹叛亂前後相繼。而司馬氏取代曹氏,像任愷這樣的曹魏女婿,卻大多直接進入了大晉出任高官。所以實際上,這大晉乃是司馬氏與諸世家共治天下。

  由此可以想象,皇權已經虛弱到了何種地步。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司馬炎首建門下省,任愷成為門下省第一任長官。門下省不但可以與中書省同掌機要、還有封駁尚書省的特權。

  十年前,朝廷有兩大朋黨,其一為以尚書令賈充為首的賈黨,另一個便是門下侍中任愷為首的任黨。

  那個時候,父親張華不過是中書侍郎,在上面還有中書監荀勖與中書令庾純兩位大佬。當然,荀勖是賈黨的得力乾將與智囊,庾純支持任愷,機謀也不逞多讓。

  任愷這一方,有庾純、溫顒、向秀、和嶠、杜友、劉良、裴楷,他不但受到司馬炎的器重,且還受到鄭衝、王祥、何曾、荀顗、裴秀等一乾元老重臣的支持。

  賈充這一方,則是荀勖、王恂、華廙、楊珧、馮紞以及石苞等人。賈充作為司馬昭的托孤大臣,一手將司馬炎扶上了皇位,這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功勳。再加上平陽賈氏出身法家,與杜預等人一起制定大晉法典《泰始律》,可以說盡得與民休息之便。他雖然由於弑君風評不好,卻樂於提拔世人,在士大夫中也有屬於他的一批死忠。

  那個時候,父親站在任黨之中,大概也只有搖旗呐喊的份兒。如今卻取代任愷、庾純成為任黨領袖,不得不說世事當真是變幻莫測。

  在兩黨交鋒中,任黨第一回合差點將賈充打的萬劫不複。那就是推薦賈充出任都督雍涼諸軍事,去平定禿發樹機能的叛亂。

  賈充身上的黑點那麽多,一旦離開司馬炎身邊、離開朝政中樞,被人清算不過是分分鍾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荀勖幫他出謀劃策,讓他與太子結親,從而以籌備婚禮的原因留了下來。

  當然,打蛇不死、後患無窮。

  任愷的這一招賈充接住了,很快便做出了應對。他開始不斷在司馬炎面前稱讚任愷,說他有識人之明,如果讓任愷去掌管選舉之事,則天下賢才盡入朝中。

  就這樣,任愷被調去出任吏部尚書。

  這一招看似為任愷著想,乃是物盡其用,然而實際上呢?

  將任愷調離了皇帝身邊,哪怕別人汙蔑他也無法及時回應。更何況掌管吏部本身就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位子就那麽多,有人選上,就肯定有人落選。哪怕再公正,那些落選的人也不會都認為是自己的錯、是自己的才能不夠,而是會認為任愷給自己穿小鞋,不賞識自己。

  果然,汙蔑很快就來了,有人上奏說任愷奢靡浪費且僭越使用皇家禮器,任愷也由此被免官。雖然後來調查清楚了,那些禮器都是他老婆齊國長公主在曹魏時代得到的賞賜,然而已經無法改變什麽。

  這些年來,他每次將要翻身的時候,就會被打落下去。到了現在竟然被閑置在家。

  方才他的感歎看上去是稱讚自己後生可畏,實際上更多是自傷身世。畢竟他已年過五十還一事無成,回想少年時代的經國遠圖,如今不過是鏡花水月,這人生還有多少時光能供浪費?

  四十五十而無聞,斯亦不足畏也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