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三國之公孫天下》第129章 許攸獻計,最後1役
  壓抑。

  燃燒的爐火,時不時發出一兩聲爆裂的聲音,一聲一聲,似炸裂在眾人心頭一般,激得心臟不斷悸動。

  沉悶。

  整個大帳之中,所有人皆靜坐無聲,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大氣不敢喘;唯有上首幾名謀士,依舊氣定神閑,似乎未受影響。

  “嘭!”

  面色陰沉似水的袁紹,沉默須臾之後,終於爆發,將案上酒盞拿起,狠狠摔落在地,清澈的酒水,瞬間濺出,四散飛射。就如同此時跪於帳下的顏良、淳於瓊二人內心一般,碎了一地。

  “主公息怒!末將無能,折了眾多將士,落了我軍士氣,還請主公責罰!”。顏良以額叩地,虔誠請罪。其身後,淳於瓊也慌忙表態,“末將無能,還請主公責罰!”。

  這帳中氣氛如此壓抑,沉悶,皆由此二人而起。顏良、淳於瓊二人一大早趕回袁軍大營,悉述戰敗過程,讓袁紹頓時面色陰沉下來,雙目之中,怒火中燒,讓眾人皆不敢言語。

  “二位將軍莫要如此!”,袁紹見顏良、淳於瓊磕頭請罪,忙起身而出,親自扶起二人,“我非因你二人戰敗而憤怒,實為惱怒那韓馥如此不知抬舉!既如此,就莫怪我不講舊情!”

  袁紹話音剛落,幾位謀士便知道袁紹已經發泄了怒火,並收買了將心,該輪到自己出場的時候了,於是,心中早有計較的許攸快人一步,拱手起身。

  “主公莫惱,攸有一計,可不日破城,讓主公進駐高邑!”,許攸話音停轉,轉頭看向顏良、淳於瓊,故作高深莫測狀,摸了摸胡須,“只是,尚需二位將軍之力!”。

  顏良、淳於瓊二人正愁不知如何開口將功贖罪,聽聞許攸之言,心中大喜,“還望先生賜教,我等萬死不辭!”。

  郭圖眼中閃過一絲暗惱,不願見到許攸如此拉攏人心,尤其對象是冀州大將顏良和淳於瓊。許攸似見到郭圖眼神變化,余光淡淡一瞥,嘴角帶起一絲弧度,有些嘲笑意味。郭圖心中更怒,暗暗記下,等到日後加倍奉還。

  “哦?”袁紹一幅饒有興致的樣子,目光看向許攸,“子遠有何良策?不妨道來!”。

  “二位將軍新敗,又率兵而回,此時高邑城中以及潘鳳之輩必然防備疏漏,正是可趁之機。此時,主公可再與顏將軍五千精兵,令將士帶足乾糧,星夜繞往高邑城後,潛於林中,莫被城中發現。”。

  “而後主公令幽州兵加快行軍,於明日到達冀州營前,與潘鳳交戰,消耗其兵力。待我大軍到時,再與淳於將軍五千精兵,於夜間往城中與潘鳳營地之間埋伏。主公與公孫瓚於夜間傾巢而出,襲擊冀州兵營,無論對方防備與否,隻管殺敵放火,燒其軍營。”

  “高邑城中不知情況,但為防止潘鳳有失,失去掎角之勢,必然會先遣先鋒隊伍出城試探,此時由淳於將軍率兵截住,城中必然以為潘鳳遭遇夾擊,增派士兵救援。到時,城中守備必然減弱。”

  “顏將軍到時以火起為號,見得城外火起,便率兵貼近高邑,待見得城頭守衛削減,靜等半個時辰後,估摸城中守兵出城交戰,便立即揮兵攻城!”

  袁紹靜靜聽取許攸意見,沉思片刻之後,表露疑惑。

  “高邑城中守兵數萬,韓馥怯懦,必會留精兵守城,到時城中守備雖弱,但以五千兵馬,怕也難以破城。”

  許攸再次做出胸有成竹樣,悠然道,“此就賴主公之力也!”。

  “將軍可休書一封,

具言高邑危亡在即,不日城破,若不想待得城破後玉石俱焚,雞犬不留,便要韓馥即刻開城投降,到時必秋毫無犯,保全城中百姓性命。由下人複製千余份,待我軍到高邑後,主公只需派出百余精騎,繞過潘鳳大營,將書信射入城中,攸料定,屆時必有人聯系主公,以求自保,主公便可將計就計,令其於顏將軍攻城之時,打開城門。如此,攻取高邑,實如探囊取物也!”  “子遠謬矣!”,終於見得紕漏,郭圖立即發難,“若高邑城中,眾皆一心,此計不頃刻落敗,白白犧牲我將士性命?”。

  許攸直接無視郭圖,目光盯向袁紹,他知道,袁紹心中也必然有此疑慮,“主公,高邑城中,多有袁氏門生故吏親袁之人,皆受過袁氏恩惠,若主公對袁氏一族影響力無甚信心,連此成功可能性十之八九之事也不敢放手一搏!那攸奉勸主公一句,不若重回渤海,固守一郡,莫思進取!”

  逢紀雖不願見郭圖、許攸二人私鬥,也不恥許攸為人,但此計確實甚妙,成功性非常之高,而且逢紀也知道,袁紹好謀無斷,若此時自己不推波助瀾一番,怕要錯失良機。“紀以為,子遠此計可行!”。

  顏良急迫於戴罪立功,有此機會,如何願意錯過,於是也趕緊表態,“主公放心,即使城中無人接應,末將也保證,只要城中守備減弱,必一舉破城,否則,提頭來見!”

  袁紹眼中閃過一絲糾結,心中開始矛盾起來,良久之後,在逢紀、顏良以及許攸又一聲焦急的催促聲中,拍板定案,“就依子遠計!”。

  不說顏良先行領五千精銳騎兵,星夜兼程,從另外一個方向繞至高邑背後。單說公孫瓚接到行軍交戰命令,裝模作樣加快行軍,次日達到高邑城外,與潘鳳、麴義相對而立,安營扎寨。

  為防止袁紹詬病,公孫瓚一面安營寨扎,一面令嚴綱、牽招率兵於陣前搦戰,做做樣子。嚴綱、牽招並無戰心,潘鳳、麴義也早有投幽州之念,這一戰如何打得起來,於是眾人如走馬觀花一般,嚴綱與潘鳳鬥四五十合回馬,牽招與麴義鬥將小半時辰回營,而後,雙方擂鼓進兵,但剛剛短兵相接,便鳴金收兵。

  如此雙方做戲兩日,袁紹大軍終於抵達公孫大營。聽聞公孫瓚兩日與潘鳳接連交戰四五場之後,袁紹大喜,誇讚了公孫瓚,並要公孫瓚休養生息,等待次日晚間劫營。

  袁兵午後便到,時日尚早,於是袁紹聽從許攸計策,將早已準備好書信盡數纏與箭上,由淳於瓊領一百精騎,輕裝出行,繞過潘鳳大營之後,直逼高邑城下,將一千封書信盡數射入城中。

  高邑城中,見袁軍書信,果然人心惶惶,就連韓馥在見到書信之後,也沉默良久,整個人都消極了不少,似乎失去了信心。

  晚間,果然如許攸所料一般,有人秘密出城,送來了降書,並且分為兩撥前來。第一撥,為審榮,其代表的是城中眾多袁氏門生,眾人商議,將與袁紹裡應外合,在袁紹攻城之時,獻出城門,袁紹大喜,讓其回城準備,待顏良率兵攻城之時,即可獻出城門,審榮領命而去。

  第二撥,為甄逸,其代表的是城中大戶和富商,願意在袁紹攻城之時予以幫助,擾亂城中秩序,袁紹也讓其回城,待的攻城之時,在城中製造混亂,阻攔衛兵,甄逸也領命而回。

  至此,袁紹心中已定,知曉高邑已經如在囊中,探之可得,所以心中大喜,犒賞三軍,並在大帳之中宴請文臣武將,大肆慶賀。尤其對許攸更是親近,在席間親自為其斟酒,讓郭圖心中暗恨。

  宴席過後,眾人回營,郭嘉讓公孫瓚準備收軍回幽州,公孫瓚問為什麽。

  “袁紹今日宴請眾人,觀其神情,必是已有破城之計。而與今日設宴,想來當與明後兩日便可攻取高邑。 今日席間,嘉觀顏良不在,袁紹又親為許攸進酒,嘉料定顏良此時必已在高邑城後,只等與我等前後呼應,攻取高邑。”

  公孫瓚問為什麽袁紹這麽肯定能夠攻破尚有數萬人防守的高邑,是否過於自信。郭嘉對公孫瓚說城中有鬼,公孫瓚恍然大悟,於是秘密傳令嚴綱、牽招,若明日交戰,保存實力,等待撤兵回幽州。

  次日,袁紹讓公孫瓚與日間去潘鳳陣前搦戰,但不知為何,潘鳳麴義隻高掛免戰牌,堅守不出。袁紹無奈,只能等到夜間行動。

  如郭嘉所料,袁紹於行軍前半個時辰,方通知公孫瓚夜晚襲營,卻並未告訴實際目的,只要公孫瓚做先鋒,答應為其記頭功。

  郭嘉告訴公孫瓚,晚間襲營,不必深入,以防中伏,只需要在外圍遊走,多放火箭皆可,袁紹意圖,必然是虛張聲勢,誘高邑城中出兵,給城後顏良創造機會。公孫瓚領會,將將令傳達下去。

  入夜,三更天,公孫瓚親自披掛,與嚴綱各自統兵八千,號稱一萬,離開大營,直奔高邑城外潘鳳大營而去。袁紹知曉後,大喜過望,暗道公孫瓚果然無腦莽夫,心中更是輕視。而此時,袁紹卻不知道,公孫大營中的,未出戰的牽招早已經率領余下精兵,將郭嘉護住,只等袁紹攻取高邑之後,便立即拔營起寨,撤回幽州。

  待得公孫瓚起兵之後,袁紹也親自披掛督陣,以高覽為先鋒,蔣奇、郭援等為副將,盡起渤海馬步兵,緊隨幽州兵之後,攜必勝之志,直撲潘鳳大營。

  最後的決戰,一觸即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