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興師漢末》第115章
  “征兵乃國之大事,然主要參與者卻是百姓。我大漢崇文尚武,曾經幾時,我大漢男兒都以成為一名大漢軍人為榮,然現在國難當頭,卻無人從軍,何也?以某觀之,此皆是朝廷之過也。先不說桓,靈二帝昏聵無能,就是桓,靈二帝之前亦是宦官與外戚輪流專權,天下百姓早就苦不堪言。直到桓靈二帝在位,不思改革圖新,反而更加變本加厲,橫征暴斂。以致天下各地暴亂不斷,已有百余年已。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又有多少百姓背井離。再加上黃巾起義,董卓專權,人們早就厭倦了戰爭。如今朝廷免費分地,並配發種子,這正是百姓之所求啊!幾畝薄田,就能安定,而一旦安定,誰又想去參與戰爭?”

  “真乃愚民也,他們的土地都是朝廷所發,如果此戰朝廷戰敗,他們的土地誰又能保證?”

  楊奉聽到這樣,很是氣憤,這簡直就是白眼狼嘛。

  “百姓卻不會管這些,他們要的只是安穩的生活。”

  單福繼續侃侃而談。

  “百姓不懂時勢,他們只在意眼前。好不容易安定下來,誰又想再去從軍?哪怕這安定只是暫時的。”

  “那以先生所言,朝廷給流民分發土地,倒是錯了。”

  皇甫嵩皺眉到。

  “倒也不是。”

  “先生切莫再繞圈子,如先生有征兵之策,還請速速告知。某軍人出身,說話比較直,還請先生見諒。”

  “無妨,其實征兵之事易兒。某說過,百姓隻想安定,哪怕只是暫時的安定。可誰如果想將這安定打破,百姓所爆發的反抗力量是驚人的。前有陳勝,吳廣;亦有赤眉,綠林;近更是有黃巾之亂。某亦說過,百姓無遠見。但如果讓百姓知道此次朝廷戰敗的後果呢?”

  “哈哈,大善!老夫怎麽就沒有想到呢?如老夫猜的不錯,先生之意應該是安排人到百姓之中,傳播此次諸侯作亂是要反對朝廷政令的消息。”

  單福說到這裡,皇甫嵩已明其意,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正是,我們只要讓百姓知道,他們的利益是跟朝廷的安危緊緊的捆綁在一起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百姓知曉此理,征兵難之事定會迎刃而解。”

  單福一語定音。

  “好,既然這樣,某這就與楊將軍下去安排,末將告辭。”

  既已知曉辦法,董承恨不得立刻去辦。

  皇甫嵩亦知此事緊急,也不多留,楊奉董承二人告辭而去。

  “先生真乃大才,輕描淡寫便解決了朝廷燃眉之急,請受老夫一拜。”

  說罷起身就要行拱手之禮,單福見狀急忙上前緊握皇甫嵩雙手。

  “太尉大人此禮,在下實在受之不起,在下只不過是為朝廷略盡綿薄之力罷了,何德何能蒙受太尉大人親睞。如太尉大人不棄,願為太尉門下一書佐。”

  “不可,這不是屈才嗎?等征兵之事後,某定向陛下舉薦先生。”

  之後兩人又暢談國事,越聊越投機。隨著話題的深入,就談到了當下時局。

  “如今天下諸侯起兵近百萬以攻朝廷,先生可有良策?”

  “某無名之輩,怎敢在太尉大人面前班門弄斧?”

  “先生大才,又何必妄自菲薄?”

  “既然太尉大人不以某學識淺薄,那某就鬥膽一說。此次諸侯起兵近百萬犯上,朝廷看似岌岌可危,但只要解決征兵之事,朝廷就能穩若泰山。因為諸侯雖然名義上聯盟,然卻是各懷鬼胎,勢必不能長久。如某所料不差,只要朝廷再堅守一個多月,等到今年第一場大雪,諸侯定會退兵。”

  “但這一個月也不好守啊。”

  “哈哈,太尉何以如此悲觀?朝廷坐擁天險,這就不必多說。而太尉可知,在此次諸侯聯合兵犯朝廷之前,正在各地打生打死。這樣倉促聯合在一起,又怎會齊心協力?而朝廷卻是上下一心,同仇敵愾,陛下更是禦駕親征。以某觀之,此次諸侯起兵犯上,定然會虎頭蛇尾。只要守住前幾天,朝廷便會轉危為安。所以某以為,我們現在就可以考慮此戰之後,朝廷該如何發展了。”

  皇甫嵩聽完單福所說,也感覺很有道理,心也放下一半。

  “既然先生如此說,當然是已經胸有成竹了。”

  “只是一些愚見,太尉暫且一聽。某認為…………”

  單福敘說自己觀點,雖然與賈詡所定方針稍有不同,但大致意思卻是絲毫不差。

  賈詡為劉協規劃之時,皇甫嵩並不在場,此時聽聞單福所說,頓時驚為天人。

  “先生之才,不下管仲樂毅。老夫這就飛鴿傳書陛下,好叫陛下知曉,朝廷又多一定國安邦之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