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興師漢末》第42章
  原來,楊奉董承本是前司空張溫的部將,而那時的董卓也還是張溫手下的一員大將。(這裡我將楊奉董承二人的歷史人設改變了,各位書友姑且看之,不必太過較真。)

  張溫由於抗擊羌族不力,被朝廷拿回京城問罪。張溫一走,董卓就成了抗擊羌族的主帥,這也是董卓發家的原因。

  張溫被朝廷問罪,楊奉董承二人自是惶惶不可終日,無奈之下隻好投靠了董卓。董卓那時正急於擴張實力,見楊董二人帶兵來投,自是喜不自勝,就接納了。

  後來,楊董二人見董卓太過凶戾,便與董卓刻意保持距離。這自然引起了董卓的反感。但想到此二人是帶兵來投,太過為難他們反而影響自己招攬人才,所以就索性將他們劃歸牛輔麾下,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雖然楊奉董承畏懼朝廷問罪,但二人還是心向朝廷。這也就是為什歷史上的楊奉為了漢獻帝力戰而死;漢獻帝秘傳衣帶詔,唯獨隻傳董承的原因。此二人雖然本領不強,但對漢室卻是忠心不二。

  此時忽聞牛輔要起兵反叛朝廷,自是要急思對策。董承也不傻,這牛輔看樣子是主意已定,如果此時出言阻止,不但沒有效果,說不定還會引起牛輔疑心。

  大腦急轉。

  有了,函谷關!

  函谷關外可是有關東諸侯虎視眈眈。如果他們得知董卓身死的消息,定然揮軍攻打函谷關。有此為借口,自己就可以請求留守,這牛輔定然會答應。果不其然,牛輔一時略微考慮了一下,就答應了。而且由於楊董二人跟隨牛輔的時間也不短了,牛輔也沒有對他們有什麽疑心,故而就別提什麽派人監視了。

  李儒也沒什麽意見,所以這事就這麽定了下來。

  等牛輔帶兵出發以後,董承與楊奉就急忙聚在一起商議。

  “楊兄,如今雖然董賊已除,但朝廷卻是兵力空虛,如今牛輔帶兵意欲兵犯長安,朝廷危已。不知楊兄可有良策?”

  “董兄,我見你請求讓我們兩人留守,定然是已有對策,不如直說,難道你還信不過我嗎?”

  “唉,我也是沒有什麽辦法,不過卻有一拙計,不知可行不可行。”

  “董兄但說無妨,不行我們可以在議。”

  “為好。我認為,現在我們只有兩萬人馬,況且都是新兵,戰力不足,不足以改變戰局,所以我們只能見機行事。”

  “董兄所言不錯。”對董承說的,楊奉深以為然。“但怎麽個見機行事呢?”

  “我們可以兵分兩路。我聽聞你麾下有一猛將,姓徐名晃字公明,曉勇異常,有萬夫不當之勇。所以我想由楊兄你帶領一萬人馬,緊隨牛輔軍後,而我領一萬人鎮守函谷關。如果牛輔不敵朝廷,你就斷牛輔歸路,如果牛輔與朝廷相持不下,你就帶兵襲擊牛輔,與朝廷裡應外合,共擊牛輔。如果朝廷不敵牛輔,長安陷落,你就帶著徐將軍,趁亂救出皇帝,回函谷關,傳令天下諸侯勤王。”

  “董兄真是妙計啊,就按此計而行。”董承話音剛落,楊奉就積極讚同。

  計議已定,兩人就分兵而行。董承鎮守函谷關,楊奉則帶兵緊隨牛輔,相聚差不多有半日路程。

  不過,當看到張濟與西涼軍相繼而來,並且都打著勤王的口號時楊奉不由得松口氣。本來還以為朝廷兵力空虛,卻沒想到西涼軍都已經歸順了朝廷,如此一來朝廷兵力是牛輔兩倍有余,這牛輔必敗無疑。如果牛輔知道這個消息,

想必再給他一個膽子,他也不敢起兵造反吧?  等到這裡,楊奉感覺勝負已定,就要現身。不過卻被徐晃攔住。

  “公明這是何意?”楊奉有些不解。

  “將軍你看,這牛輔看到朝廷援軍不到不撤圍為守,反而依舊擺出一副攻城的姿態,此事定有蹊蹺。”徐晃耐心解釋,自己的這個主公什麽都好,對自己更是沒話說,可就是在領兵打仗這塊實在有些欠缺。感覺實在不適合做一名武將,更適合做一名文臣。

  “公明這樣說來,確實有些蹊蹺。”聽徐晃說完,楊奉再笨也感到了此事的反常。“那我們該是如何是好?”

  此話一出,好像徐晃才是主將一樣。

  “將軍,以我之見,不如我們先按兵不動,靜待其變。”

  “好,就按公明說的辦。來人,傳令全軍按兵不動,廣派斥候,注意牛輔軍的一舉一動。”

  “諾。”自有傳令兵下去傳令。

  等到天黑,呂布帶兵出城出擊牛輔,而本為勤王之師的西涼軍竟然開始攻擊長安。看到這裡,楊奉再次沒了主意。

  “公明,如今形勢我們該如何是好?”

  “看來只能按董將軍所說,趁亂救出皇帝了。”

  徐晃也是無奈,看來朝廷太相信西涼軍了。呂布這個時候竟然帶兵出城,只要牛輔拖住呂布,那其他兩面城池定是朝不保夕。看來自己要做趁亂搶人的準備了,可自己這一萬新兵真的能在數十萬大軍的眼皮底下救下皇帝嗎?

  想到這裡,徐晃滿嘴發苦。但眼神依舊堅定,事在人為!

  不過戰場瞬息萬變,本來徐晃以為應該一起攻城的張濟軍卻在留了五百左右人馬在城下呐喊以後將其余人馬全部繞到了牛輔軍後,而不到一刻鍾,牛輔後軍竟然和張濟一起攻擊牛輔左右兩翼!

  徐晃看的目瞪口呆,楊奉也是同樣。不過片刻以後楊奉卻是反應過來,這張濟應該還是效忠皇帝的。自己這時殺出定能一舉剿滅牛輔,想到這裡就要傳令出擊。

  “哈哈哈,真是好計謀!”徐晃突然的大笑嚇了楊奉一跳,令也忘傳了。

  “公明何故大笑啊?”

  “將軍,末將終於想明白了……”說著就將想法說於楊奉。

  不愧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不愧是被曹操稱為有周亞夫之風的將軍。徐晃憑借著對戰場的觀察,竟然全盤推算出了賈詡的全部謀劃!

  “朝廷這次定然是有高人相助,將軍,我們不必加入戰場了。這樣,將軍帶八千人馬前去去西涼的必經之路上埋伏,城外十裡左右效果最佳。 我在此處等到牛輔軍完全被擊潰,看看有無漏網之魚,之後便去與將軍匯合。”

  其實楊奉到現在還是雲裡霧裡的,不過出於對徐晃一貫的信任,也就按徐晃說的做了。

  聽到這裡,呂布終於明白了楊奉軍為何會突然出現在這裡,而李儒又是為何被徐晃所擒。

  “徐將軍真是有勇有謀,呂某佩服。”呂布又一次的被徐晃震撼,這一次卻是因為徐晃的智謀。而一日之內兩次震撼到呂布,徐晃也是獨一份了。

  “溫侯所讚,在下愧不敢當。”看到呂布出自真心的誇讚,徐晃自是要謙虛一番。

  “如今西涼已定,朝廷百廢待興,此時正是我輩戮力同心振興大漢之時,人人都要毛遂自薦,徐將軍何必過於自謙呢?”看來是要激將法了。

  聽到呂布這樣說,徐晃單膝跪地,雙手抱拳,昂首挺胸道:“願為陛下效死力。”聲音渾厚,猶如洪鍾。

  在徐晃的感染下,楊奉軍集體右手捶胸:“願為陛下效死力。”

  “好好好,陛下有各位相助,中興大漢指日可待。”

  “那好,兄弟們!”呂布聲音渾厚並帶有磁性。

  “有!”四萬將士齊聲回應。

  “回京!”

  “諾!”

  “面聖!”

  “萬歲!”

  沒有絲毫的彩排,四萬將士卻是整齊劃一。

  今夜之後這四萬將士心中都點燃了一顆火種――忠君的火種。等這個火種聚集萬千成為燎原之火之刻,那就是大漢軍隊戰力迸發之時。到那時,何愁漢室不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