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興師漢末》第41章
  呂布回想著剛才徐晃的最後一擊,要是自己處於李催的位置,自己能接的下嗎?答案是否定的,那一擊實在太過凶悍。看來,是我小覷了天下英雄。

  就在眾人都還沒有回過神來,徐晃卻來拜見呂布。

  “溫侯恕罪,這李催的人頭已被末將劈碎,實在不能用了。不過,末將還有一人的人頭,想必溫侯會感興趣。”

  “哦?那我倒要看看了。不知是誰的人頭?”呂布饒有興趣。

  “溫侯一看便知。來人,帶上來。”

  “李儒!!???”呂布無比驚詫,他不是死了嗎?

  雖然這顆人頭蓬頭垢面,但呂布還是一眼就認出來了。如果不是這李儒,那董卓不過一莽夫而已,又有何懼?董卓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大多半都是這李儒的功勞。而丁原的死,可以說是這李儒一手促成的。所以,呂布對李儒的恨並不比對董卓的少。可當日除掉董卓以後,這李儒不也伏誅了嗎?而這又確實是李儒的人頭,而且看這顆人頭上的血跡未乾,顯然李儒剛死不久。他怎麽會又突然出現在這裡?又怎麽死在徐晃手裡?

  此時的呂布一頭霧水,心中有太多疑問,一時竟不知如何開口。

  徐晃也是看出呂布的不解,於是主動將之前的事一一道來。

  原來,當日謀董卓之時,李儒已經看出了王允等人的計謀。但無奈事事都聽從他的意見的董卓這次卻並不聽他的。而是一意孤行,隻帶數百名侍衛就進了長安。果然不出他的所料,董卓一去,就是有去無回。

  料定董卓定會身死,李儒怎會坐以待斃?

  李儒有一家奴,身高長相與李儒有七八分相似,對李儒更是忠心耿耿。當李儒將事情告訴他之後,他毅然決然的決定代李儒一死。就這樣李儒在眾人的眼皮子底下玩了一出金蟬脫殼。

  而當時,李儒逃出長安,一時也不知道去投奔誰去。不過,想了一想便有了注意。

  董卓一死,其部下李郭等人必定人心惶惶,甚至有可能會請求歸順朝廷。如果自己這時去投奔郭李等人,他們說不定還會把自己交給朝廷以做投名狀。所以眼下去路只有一個,那就是遠在函谷關的牛輔。牛輔是從董卓還沒有發家之時就跟隨董卓的元老,資歷比郭李等人都老,董卓更是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牛輔。雖然自己也娶了董卓的女兒,但是董卓對自己更多的只是利用罷了。可董卓對牛輔卻真的把牛輔當做了自己的兒子,而牛輔亦是奉董卓為父。董卓與牛輔名為翁婿,卻實為父子。如今董卓身死,牛輔必定會與朝廷反目成仇,而朝廷也定不會放過自己。

  為今之計,只有投靠牛輔。如今朝廷雖然除掉了董卓,但兵力卻是不足。由自己協助牛輔,起兵反抗朝廷。如果進展順利,那董卓的舊部定然會紛紛響應。到時攻下長安,這天下還是西涼一系的天下,而自己,依舊是西涼一系的首席謀士。

  所以,李儒從長安逃出,就一路直奔函谷關。

  而牛輔聽說董卓身死,就立誓報仇,如今李儒來投,兩人自是一拍即合。

  當然,這些是李儒對牛輔說的,而楊奉為牛輔大將,當時也是在場,自然知道。

  聽到這裡,呂布也大概明白了。 原來李儒是詐死,並跟牛輔攪和在了一起。

  “那楊將軍,徐將軍怎會突然出現在這裡?”這是呂布現在唯一的疑問。

  “溫侯,事情是這樣的……”接話的是楊奉。

  話說當日李儒找到牛輔,將所有事事無巨細全部告訴牛輔以後,牛輔就召集部將議事。而楊奉與董承也是牛輔部將,就參加了會議。在李儒的鼓動,牛輔的默許下,所以人很快就達成了一致:起兵造反。

  而楊奉、董承二人迫於形勢也是積極響應。但二人看到牛輔要盡起大軍之時,董承卻向牛輔建議道:“將軍,如今要是盡起大軍,函谷關無人把守,定然落入關東聯軍之手,到時就算我們攻下長安也要面臨關東聯軍的討伐。退一步講,要是我們攻不下長安,函谷關又被他人佔領,那我們將無家可歸已,望將軍三思。”

  牛輔想了想,董承說的也有道理,於是問:“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不如由我與楊奉將軍各自帶本部人馬一起鎮守函谷關。末將願立軍令狀,定保函谷關萬無一失,讓將軍無後顧之憂。”

  牛輔也不疑有他,楊奉與董承二人的部曲都是剛到洛陽時抓的壯丁,剛剛訓練了不到一年。這樣的軍隊守城還行,攻城野戰那是絕對指望不上。此去長安,定有許多硬仗要打,萬一這些人臨陣脫逃,恐會影響士氣。既然這些人主動要求留守函谷關,那也正好,畢竟也有兩萬人,雖然戰力不夠,但守函谷關也是綽綽有余,於是就答應了。

  殊不知牛輔這一答應,卻是正中董承下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