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興師漢末》第3章 早朝 中
  “陛下,陛下,您醒了嗎?”

  “嗯,時辰到了嗎?”昨晚竟在胡思亂想中睡著了。

  “是的陛下,奴才們這就給陛下更衣。”

  你還別說,雖說擁有了劉協的記憶但真讓我自己穿衣服的話我還真不會,這衣服,嗯不對,應該是龍袍,那真是一層套一層,一件接一件。結果穿完了我都不知道有幾件。

  隨著宮人來到未央宮,說起未央宮還要感謝董卓老兄,以前的未央宮早就破敗不堪了,是董卓出錢出人重修的。這時大臣們都已經到了,行禮入座後,突然我後邊的太監就扯著嗓子叫“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我去,真是制度惹的禍。怎麽可能沒事嗎?都說商議國事了。(其實是我沒有準備好,嚇到了。)

  話音剛落下邊就議論紛紛,武將那邊為首就是呂布,雄姿英發,氣質不凡,宛如神將下凡,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果然名不虛傳。文臣還在議論,呂布就開口了,武將和文臣的區別就在這裡,武人心直口快,文臣心思多,至於是好心還是壞心以後自有分曉。

  “陛下,董賊已經伏誅,但西涼余孽還在逍遙法外,末將請提一彪軍馬前去討伐。憑臣手中方天戟,胯下赤兔馬,西涼余孽定能手到擒來。”聲音洪亮,中氣十足,自傲但不失霸氣,睥睨天下之氣油然而生。

  呂布話音剛落,武將就炸開了鍋,紛紛請戰。什麽魏續啊,宋憲啊,侯成啊,紛紛叫囂,大有一戰定西涼之意。隨著武將的積極請戰文臣們也開始發聲“陛下,西涼軍作惡多端,不誅不足以平民憤。”“西涼軍藐視皇威,不殺不足以正朝綱。”總的來說現在滿朝文武態度統一,那就是西涼軍必須討伐。看到這裡我內心暗暗冷笑,要不是我身為後世之人,提前知道結果,現在估計就答應了吧,畢竟文武兩派意見達成統一的情況可不多見。但現在的我是絕不會答應的,畢竟收服西涼軍是我立足漢末的第一步。可現在眾口一詞,眾人之意不可違,我要用什麽辦法,用什麽理由來說服這些人呢?

  正在我胡思亂想之際,一將越眾而出“殺雞焉用牛刀,不勞各位將軍出馬,末將李肅願領軍令狀,請帶三萬軍馬,不日就將郭李二人的人頭獻於陛下。”

  李肅?此人還是比較有名的,就是他說服呂布背叛丁原投靠董卓的。不得不說此人有膽識(獨自一人就敢去丁原軍營),有辯才(不然董卓也不會讓他去說服呂布),有眼光(能看出董卓必亡,及時投靠王允),而且還能征善戰,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將才,可惜的的如此人才一敗就被呂布斬殺,據說他和呂布還是同鄉好友,而呂布殺他的理由僅僅是輸了一陣挫了軍威。這個理由太牽強了。唉,真的想不通。此時他這麽積極請戰應該是因為他很早之前就追隨董卓了,現在看到滿朝文武都要嚴懲西涼余孽,作為西涼出身的他急於劃清界限吧。

  此人挺識時務,不過想到這裡,他現在也處於自危之中,滿朝文武他不屬於任何一派,是個人才,稍加拉攏應該就能效忠於我,看來要找機會接觸他一下。

  唉,現在當務之急是如何說服滿朝文武招降西涼軍,李肅的事還是往後放一放吧。但看著群臣的眾口一詞我真的不知道說什麽。正在我胡思亂想之際,群臣竟然安靜了。

  只見王允上前一步,(呵呵,好大的威勢,上前一步就能令百官緘口,真是威壓群臣。)沉吟一番才道:“陛下,老臣以為,西涼余孽隨董卓燒殺搶掠,惡貫滿盈。郭李二賊,更是董卓心腹爪牙,其罪不在董卓之下。故臣建議,郭李二賊應誅其九族,其余余黨按罪名大小論其罪。”

  話音剛落,附議之聲此起彼伏。呵呵真是一呼百應。

  看到群臣擁護,王允滿意一笑。接著說道:“陛下,如今文武一心,何愁漢室不興。老臣建議陛下應當立刻下旨,開放函谷關招關東聯軍即刻入關討賊,同時令李肅將軍為先鋒,溫侯為統帥,趁西涼余孽人心惶惶之際進攻西涼軍,定可馬到功成。”

  “哼!什麽關東聯軍,不過一群烏合之眾而已,鼠目寸光之輩不足與謀。王司徒之意是不信我呂布及我並州狼騎嗎?”我真沒想到第一個反對王允的竟然是呂布。感覺呂布對關東聯軍有一種濃濃的厭惡。

  “溫侯之勇,天下無雙。老夫認為現在朝廷兵力有限,而西涼余孽勢大,招關東聯軍入關才是萬全之策。”

  “哼!”呂布雖說沒再說什麽,但不滿之意是人都能看得出來。

  這時一衛士匆忙趕到大殿“報,有人在收斂董卓屍體。”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