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284章 出山的條件
  查明了真相的司馬徽,不但不責怪諸葛亮,反而覺得諸葛亮倒是頗有幾分靈氣,又加上相處日久,諸葛亮待司馬徽甚是用心,行事極孝,也就順便將諸葛亮收為學生。

  思緒飛快,然而司馬徽所言令諸葛亮實為困惑,也就收回了心思,想探明司馬徽剛才所說的,到底是偶然,還是早就知道諸葛亮會來,知道諸葛亮曾是他的學生。

  不懂就問,諸葛亮就像以前遇到不懂的,或者猶豫不決的,詢問司馬徽一樣,問道:

  “還請先生示下。”

  諸葛亮就是這樣,往往也不狡辯太多,而是直接做出一副聆聽的姿態,讓水鏡先生司馬徽直接為他解惑。司馬徽也是習慣這樣的諸葛亮,直來直去,和聰明人說話,本來就不累,不應該弄太多虛的。

  司馬徽輕輕地摸撫了一下胡須,又是眼中帶笑,說道:

  “孔明,無須感到震驚,你我本就是師生,彼此有緣,倒也不妨告訴與你。如今你自帶記憶,重生為人,是該知道得多一些。上一次,你懵懵懂懂,到了最後才算是有所頓悟,可惜為時已晚。”

  “天道注定,大漢難免傾倒,而天下三分,三國鼎立乃是天道運行的必然軌跡,人力無法改變。曾經的你,在紅塵之內,沉沉浮浮,根本不能自醒,難以自拔,為師也就沒告訴你太多,以免自招其禍。現在的你,倒是已有些資格知道這世間許多暗自發生的事情了,對你而言,不再是秘密了。”

  “為師這白馬洞,當初並非是為師執意選中,而在此建立水鏡山莊的,而是為師的恩師於吉與好友南華老仙、左慈一齊選中了此地,在這白馬洞賜下了許多天地靈寶,將其變成洞天福地。”

  “也許南華老仙等人,你並不了解,但是黃巾反賊賊首張角,想必你很是熟悉。張角正是南華老仙在天地凡間選中的傳人。為師的恩師留下天地靈寶之後,告訴了為師,只需要為師守在這白馬洞,自然會有有緣之人,前來取走。”

  “那些人本身就是天地豪傑,擁有左右天道運勢流轉之能,不用為師多說什麽,只要教其學會如何使用那些靈寶即可。因此,為師才能教了你們那麽多的學生,而個個不凡,才能揚名天下。”

  “孔明,你就是其中一個,而龐統、徐庶、石韜、崔州平等等都是,甚至為師教過的學生之中,也有人取得了靈寶,就提前離開了水鏡山莊,只不過你不知道罷了。當初,仙師們留下所有的靈寶共八件,而第八件就是孔明你所拿走的。”

  想不到水鏡先生司馬徽不止是諸葛亮的老師,竟然還保留了如此大的秘密。這簡直就是為了諸葛亮打開了一扇大門,若不是司馬徽提及,諸葛亮完全是不知道,這天地之間,有奇遇之人,不知有多少。

  諸葛亮清晰地記得當初水鏡先生司馬徽教了他們多年之後,更是從他們中挑選,將奇門遁甲傳授給了諸葛亮,諸葛亮更不知道的是像奇門遁甲這樣的靈寶居然有八件之多。

  諸葛亮自覺也不是很蠢,對於各種軍陣、道術,甚至是兵法,都是仔細鑽研,無一例外,卻總是最終棋差一著,導致三分天下,雖說三國鼎立成功,但諸葛亮深知蜀漢是最弱的那一個。

  這裡面的區別,在於蜀漢比東吳更有上進心,但屢次不得發展,而不像曹魏一樣,打下一個地方,休養幾年,就恢復生機了。

  不過,諸葛亮雖說驚訝於司馬徽所說,但諸葛亮卻不急著追問,畢竟諸葛亮也是了解自己的老師,這個水鏡先生司馬徽的,知道司馬徽有個習慣,就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如果問了司馬徽,只要司馬徽知道的,懂得的,就肯定會一股腦地全部告訴你,哪怕你並沒有問那麽深入。

  果然,司馬徽頓了頓,清了清嗓子,向諸葛亮示意,左手一指,指向旁邊的一排枯木支架。諸葛亮一看,回憶頗深,只見木支架子上面有八塊木牌,當初諸葛亮向司馬徽學了多本領之後,破了司馬徽的出山標準與要求,正是得到司馬徽示意之後,從其中一面木牌的背面,拿到奇門遁甲之術的。

  說起來,水鏡先生司馬徽對於學生是否能夠出山,獨當一面的標準也是頗為奇葩。司馬徽常年所教他們,自然對於那些學生的才能與品性如何,了解無疑。而司馬徽也不考那些排兵布陣,運籌惟屋,畢竟這些都是基本功,也沒什麽新意,每個學生都能做到很好。 司馬徽當然不會在這些沒多大意義的事情上浪費功夫。

  自從每位學生第一天上課開始,司馬徽都會告訴他們,無論在這個課堂裡學到多少,想要離開這個課堂,達到出山的條件,只有一個,若是達不成,就只能一直在這裡學習,直到司馬徽覺得所教的東西已是差不多了,方能下山。

  司馬徽的條件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就複雜。那就是:在未得到司馬徽同意之前,能夠出了課堂的門。這個初初一聽,好像很容易,其實很難。因為司馬徽此人的性格極好,脾氣可說是沒有,向來都是一幅“好好先生”的樣子。

  一方面,司馬徽所教學的東西,的確是諸葛亮和徐庶等學生所想學的,畢竟對於天文地理、文韜武略、軍陣兵法、算數
醫藥等等,都是聞所未聞,至少諸葛亮等人尚未掌握的。所以,諸葛亮和徐庶、龐統等人,每次都是齊齊地按時到達課堂,認真聆聽司馬徽的課。

  另一方面,司馬徽對各個學生,卻又十分寬容,無論是哪個學生,不懂或者是想學,司馬徽都會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替他們講解,直到學會為止,甚至哪怕是榆木腦袋,司馬徽也不會主動讓他們出了課堂,說是不教了,顯得極其負責。

  如此一來,年複一年,司馬徽胸中所學,也差不多讓各個學生掏空了,但想要下山,卻沒那麽容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