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140章 忠厚傳家詩書長
劉備觀陳宮在行軍之中的安排,發現陳宮此人對行軍布陣,還真有一手,也是眼紅諸葛亮,就沒話找話說起陳宮。

 “公台兄與我一見如故,又不嫌棄我年幼,不通世故,願意助我一臂之力,我頗為感激。這也是天意眷顧,全靠運氣也。”

 諸葛亮不鹹不淡地為了欺騙劉備而『亂』說一通。其實諸葛亮對能收陳宮入麾下也是大感意外,畢竟陳宮這人記得是極其有能力,可以說是輔助誰,誰就混得風生水起,比如曹『操』、呂布,皆在陳宮的幫助之下,獲得很迅速的發展。

 可陳宮又是一個很有風骨的人,只要認定了,就固執得很,不願為了心中的堅持而隨意改變。比如在呂布打輸,想投降的時候,陳宮卻是寧死也不降,心生死志,而成全了聲名。

 諸葛亮自然是不會和劉備分享以之前的經歷,而對陳宮的評價,諸葛亮是怕劉備突然心思大起,一心想要挖他的牆角,那樣就不好了。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劉備雖感歎時運不濟,也無可奈何,加上劉備是一個很有毅力之人,很能隱忍,見諸葛亮顧左右而言其他,也就不自討無趣,多談論陳宮。而是和諸葛亮談起經書史集的了解,以及對當前時勢的一些看法。

 諸葛亮對尚未崛起的劉備的觀感,始終覺得遠遠不如之前的蜀漢昭烈帝,可能是經歷與閱歷尚未到位,或者是此時的劉備還沒建立起可觀的班底,說話之間缺少一種舍我其誰的威勢。

 一路也就沒多少話可說,氣氛並不熱烈,可也算不上冷淡。劉備的『性』格,善於左右逢源,懂得借勢,知道有時說對一句話,比打勝十場仗還重要,也就不會為了逞一時嘴快,而交惡諸葛亮。

 諸葛亮也是同樣的心思,雖說這輩子不會認其他人為主,而是選擇單乾。可要是一切沒有改變的話,劉備是個有大氣運的人,將來早晚都會崛起,只是時間問題,沒必要在劉備未得勢之前,將雙方關系搞得太僵。

 諸葛亮和劉備等軍到了廣宗,離盧植所率的大漢官兵軍營尚遠,就早早扎營,派人前往盧植軍中通報,以免誤會,將諸葛亮等人當成黃巾敵軍,那就鬧大烏龍了。

 經通報後,盧植大喜,派人將諸葛亮和劉備等人迎進軍中,吸納了諸葛亮和劉備等軍隊,同時劃撥出相關的軍營駐地給諸葛亮和劉備安排駐扎。

 進到盧植軍中,諸葛亮和劉備前去拜見盧植,入了盧植的軍帳後,二人紛紛施禮,諸葛亮這也算是第一次近距離地親眼看到大漢名將盧植的真容。

 盧植,字子乾。涿郡涿縣人。盧植『性』格剛毅,師從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等,為鄭玄、管寧、華歆的同門師兄。盧植身長八尺二寸,聲如洪鍾。『性』格剛毅,有高尚品德,常有匡扶社稷,救濟世人的志向,不喜歡做辭賦,能飲酒一石。

 盧植博古通今,喜歡鑽研儒學經典而不局限於前人界定的章句。馬融是外戚豪族,家中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盧植在馬融家中學習多年,從未為此瞟過一眼,馬融由此對盧植非常敬佩。【6】盧植學成之後,返回家鄉涿縣教學,門下弟子有劉備、劉德然及公孫瓚。

 建寧元年(168年),竇皇后之父竇武因為援立漢靈帝劉宏即位有功,被拜為大將軍,開始掌控朝政,當時竇武想要為其族人封爵,盧植以布衣身份上書給竇武,勸阻竇武封爵,而竇武不聽。後來竇武在當年九月辛亥發生的政變時被殺。

 此後,州郡屢次征辟盧植,他都不應。直到建寧(168年—172年)年間,被征為博士,才開始步入仕途。

 熹平四年(175年),揚州九江郡蠻族叛『亂』,朝廷認為盧植文武兼備,於是拜他為九江郡太守。盧植到任後,很快便平定叛『亂』。之後,盧植因身體健康原因而辭職。

 同年,由蔡邕、李巡等人發起的校勘儒學經典書籍的建議得到朝廷批準,並將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學門口,史稱“熹平石經”或“太學石經”。盧植主動上書,『毛』遂自薦。

 後來,廬江郡再次發生蠻族叛『亂』,朝廷因為盧植在九江郡擔任太守時,對當地人有恩威信義,於是再次拜其為廬江郡太守。

 一年多後,盧植又被召回朝廷擔任議郎,與馬日磾、蔡邕、楊彪、韓說等人一起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並參與續寫《漢記》(史稱《東觀漢記》)的工作。但劉宏認為寫書不是緊要的工作,便又拜他為侍中、尚書。

 光和元年(178年)二月一日,天空發生日食。盧植就此上書,人稱:“上陳八事”。陳說政要,提出八策:

 1.用良:讓州郡核舉賢良,隨才任用。

 2.原禁:對黨錮之人多加赦宥。

 3.禦癘:安葬無罪被害的宋皇后的親屬。

 4.備寇:優待侯王之家,以防變『亂』。

 5.修體:征召如鄭玄之類的有才德之人。

 6.尊堯:按時對郡守刺史進行考績。

 7.禦下:杜絕設宴請托之類的惡習,責成有關部門辦好薦賢之事。

 8.散利:建議劉宏不再蓄積私財。

 但劉宏並未采納盧植的建議。

 諸葛亮進了軍帳,看到雖然年紀已過半百,然則面『色』剛毅,神『色』如重棗,臉正如天方,印堂平滑見反光的盧植,一看其外表,不得不引起諸葛亮的興趣,從而試著激發了一下氣之術。

 之前諸葛亮在收下陳宮之後,就曾試著用望氣術觀看過陳宮,發現陳宮頭頂上的氣團既非白也非青,而是呈紫『色』,然而今天諸葛亮用望氣術觀看盧植,卻驚訝地發現盧植的頭頂,竟然是一團濃厚得如水滴的雲團,且是呈紫中透黃。

 此過這樣直觀的對比,諸葛亮也漸漸明白望氣術的使用,同時也對盧植有了個直觀的評價。畢竟,以前只是聽說,未曾親眼,還是怕有可能盛名之下,其實難附,如今驗證過後,諸葛亮才不得不感歎盧植,當真是大漢世所難有的名將,且出『色』的大儒學家。

 對於盧植盧子乾,可以說是: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三國之諸葛天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