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66章 截獲錢財
  諸葛亮想起來了。

  曾經,此二人與蜀漢皇帝劉玄德可是有大淵源,可以說沒有此二人,劉玄德發家發跡就難得多了。

  劉關張出道之前的第一桶金,便是蘇雙,張世平。

  不然,憑著張翼德的全部家財,雖夠招募幾百鄉勇,卻難以成大事。

  諸葛亮就不曾一次聽劉備說起,當初在老家涿縣,剛剛起事,響應大漢朝廷,苦於缺盔少甲,多虧了蘇雙、張世平的相贈,才能有今日的輝煌。

  聽到二人乃是蘇雙和張世平,諸葛亮不由一下子重視了起來。

  “不知公子所言一場大富貴,指的是什麽?在下等人,不過一介商賈,有些許薄財,別無長處,加上天資愚鈍,還請公子示下。”

  精明的商人,從來都不會小看任何人,哪怕站在面前的諸葛亮年紀輕輕,蘇雙也不敢小視,這世道爾虞我詐,害怕一不小心就讓諸葛亮挖坑,給忽悠了。所以,不管是什麽,凡事還是先問清楚為好。

  “不瞞二位,家父雖是郡丞,乃是文職,卻常常感到手下的人不夠用,尤其是像二位這樣精通於帳目往來,資金流動之人,在下見賢遺在野,心有不忍,也有心為父分憂,故想舉薦二位,屈居我郡丞府管事,待他日磨練熟手,資歷已足,也好引薦,出任各郡縣主薄,步入官道,不知二位可願降尊紆貴助我諸葛氏一臂之力?”

  諸葛亮身為官家子弟,卻主動去招攬在大漢人人皆視為賤籍的經商大賈,這種行為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說諸葛亮求賢若渴吧,對象卻是商賈,要說諸葛亮沒禮賢下士,卻是主動地提出想要招攬人。

  雖說初為諸葛府管事,專事錢財,但諸葛亮也說了,乾久了,乾好了,到時會引薦為郡縣主薄,那就不一樣了,等於脫離了賤籍,身為大漢官吏。

  雖說一縣之主薄,在大人物眼裡,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官,舉手可得。但在商人眼裡,哪怕是奮鬥一生,都有可能獲取不到。

  所以,諸葛亮這個提議不止是令人大吃一驚,而更像是晴天霹靂,六月飄雪般世所少見。

  蘇雙驚得嘴巴雙開,一時忘了合上,失了禮儀;張世平聽得整個人陷入呆滯,久久回不了神;就連唐周,也為主公的大餅,吸引得兩眼發光。

  房內,一時靜若深夜,落針可無。

  諸葛亮隻好靜下心神,無奈地等蘇雙和張世平的回應。

  過了晌久,蘇雙和張世平總算是回過神來,互相望了望,皆看到雙方眼中的熾熱和渴望,雙方點了點頭,突然齊齊地向諸葛亮行了投效禮,跪拜在地。

  “願為主公效力驅使,萬死不辭。”二人如同聲翻譯一樣,同時表態,認了諸葛亮為主公,生怕慢了,眼前這場大富貴就會飛走,化為鏡中水月,過眼雲煙。

  “大善,我得二位,如虎添翼也。”諸葛亮扶起了蘇雙和張世平,口中連連稱讚。

  雖然二人還沒什麽貢獻,但諸葛亮知道這二人,可能什麽都沒有,甚至才能也有限,可是有錢的標簽,肯定是跑不了的。

  “蘇兄,張兄,在平初到幽州涿縣,也不知二位的來歷,不如便由二位來說說,在下也好根據二位的情況安排相應的差事。”

  諸葛亮對蘇雙和張世平只是存在於聽說,如今卻就站在面前,不由好奇,想聽聽此二人到底是什麽來頭。

  “主公,在下和雙兄乃是世交,家居中山,世代從商。因中山有甄氏一族在,糧食及普通物品皆甄氏一家獨大,

我等難以經營,故轉而養馬,同時收集草原上的隕鐵镔鐵,然後結伴同路,往返於各地販馬售鐵。”  張世平向來和蘇雙交好,經常終日在一起,也就對蘇雙的底細知根知底,便統一為二人作了介紹。頓了頓,又接著說道:

  “我等約好每年往北販馬一次,卻因近日黃巾反賊欲攻打幽州,賊勢浩大,不得不返回幽州,盤旋於涿縣。幸而遇到了主公,才有此天大機緣。我二人願將良馬五百匹,金銀五千兩,镔鐵一千斤贈與主公,以便主公建功立業。”

  張世平和蘇雙的馬沒賣出去,錢自然沒賺到,所以對黃巾算是恨之入骨。知之諸葛亮乃是官家之後,不難猜到必是為了剿賊才到此地。

  二人一個眼神,便做出了決定,將帶在身邊的全部家財資助於諸葛亮,一來可以作為晉身之資,二來也算是增加諸葛亮心中的印象分,減少歷練的時限。

  大漢朝廷對黃巾反賊早定義為卑鄙亂國者,所以為殺黃巾做貢獻,張世平和蘇雙不覺得這錢財送出去可惜,反而很光榮。更何況是送給自己的主公,可謂是一舉多得。

  “如此,便多謝二位的仗義相贈。二位待我重義,我必待二位重情,還請二位跟隨於我左右,待回了泰山,定將二位薦任重職。”

  諸葛亮收下了錢財,馬匹,不禁心裡笑咪咪,不過表面上,卻連連安撫蘇雙和張世平,表示回了泰山,必不食前言,兌現舉薦。

  領兵有益,出征有得。這才一開始,不止收了二位斂財高手,更是得了一筆橫財。諸葛亮覺得哪怕現在就打道回府,這一趟也就不虧了。

  不過,想是想,諸葛亮來得了,現在可回不去。要是現在再強行趕回泰山郡, 以區區二千泰平軍,若是遭遇了黃巾反賊,很可能有大的傷亡。

  諸葛亮心情大好,也就準備給蘇雙和張世平多施加些恩惠。

  “不知蘇兄和張兄,可有表字?”

  諸葛亮問及二人的表字,沒有表字,可不是讀書人,這年頭要想為官,讀書人的身份是基本標配。

  不過,料來二人必定是沒有的,若是有表字,就不會淪落到成為經商大賈,一介商籍。

  “回主公,在下雖從小有幸讀書識字,卻未曾拜得良師,故無表字。世平也是一樣,我們隻懂得文字和帳目,對於經史書學的深意皆一無所知。”

  蘇雙將二人的情況告訴諸葛亮,二人也知道想當官,哪怕是主薄這種文吏,登名造冊,盤點核算,撰寫公文,這些是最基本的。雖然懂得識文寫字,但能多了解一些經書史學,更有增益。

  “既然這樣,那以後可要勤加讀書,多思多學。我便為你等表個字吧,蘇兄表字勤思,張兄表字學進,以示鼓勵。”

  這年頭,對於商人示恩,要麽給官,要麽給身份。

  錢財,莫說諸葛亮沒有,有也舍不得。況且蘇雙和張世平的錢財可瞬秒諸葛亮好幾條街。所以表字,既省錢,又大恩。

  “多謝主公賜字。”

  蘇雙和張世平齊齊跪謝。

  又談了一會兒,諸葛亮就讓蘇雙和張世平暫且回去,做好準備,到時一切妥當,便會派人通知二人,再作進一步的安排。

  至於二人贈與的那些東西,諸葛亮也讓二人先暫為保管,以待使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