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51章 文姬撫琴
  諸葛亮在安排了薛悌和高堂隆的事之後,又開始變得沒什麽事可做,於是整天繼續跟著蔡邕學習,沉浸感受著家庭幸福完整的快樂。

  經過這段日子跟著蔡邕學習的時機,諸葛亮的書法和學識飛速地進步,增添了許多的閱歷知識。

  這天,諸葛亮得心應手地完成了蔡邕布置的任務後,一時興起,便在院宅之中散散步,卻不想聽到遠處傳來一陣一陣的琴聲。

  琴聲如泣如幽,仿如《琵琶行》。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彈者有心,聽者會意,從琴聲中,諸葛亮聽出了彈琴之人心中無限的憂傷。不禁暗想,不應該呀,身在諸葛府,為何如此悲傷欲絕?會是誰在彈琴?

  如是想,腳隨心移。循著琴聲,一步步地向琴聲深處走去。

  待走得近了,只見一女子在涼亭一旁坐著,琴身放平,女子的一雙玉指在古琴上不斷地波動,時而輕輕撫摸著琴弦,時而玉手輕佻,十分流暢。

  伴隨著古琴,只見那芊芊玉指在琴弦上風快的彈奏著,婉轉,又有些哀愁的歌聲緩緩流出,

  一會又突變,琴聲尖利,高昂,卻不突兀。猶如無數烈馬跑去,壯懷激烈。

  原來是蔡琰,文姬師姐。

  深夜撫琴,琴聲幽怨,料來是悲傷到了極點。

  想到這裡,諸葛亮再也顧不了什麽,出聲打斷正在彈琴的蔡文姬,想好好開導一下這個身世淒涼,一生坎坷的女子。

  “不知文姬師姐為何深夜獨自一人在此撫琴,可是有什麽心事?可否與師弟分享一二?”諸葛亮假裝是偶遇,驚訝地向涼亭中的蔡琰發問,驚得蔡琰的琴聲戛然而止。

  “原來是阿亮師弟,可是琰兒彈琴,吵醒了你,這就收起,不影響大家的歇息。”

  蔡琰抬頭,看見來人是諸葛亮,心中也松了一口氣,寄居在泰山諸葛府,最怕行為影響了他人,惹人非議。

  “師姐誤會了。師弟是聽師姐撫琴,技巧高超,琴音潺潺,琴聲之中卻暗含憂傷,令人聞之傷感。一時好奇而問,若有冒犯之處,還請師姐見諒。”

  諸葛亮趕緊澄清,乃是因琴聲吸引才來,而非為了趕人,責怪蔡琰擾人清靜。

  “師弟有心了。只是今晚月圓花好,想起了已故的母親,思及年事已高,仍勞累不堪的父親,以及居無定所的日子辛酸,加之不知道將來如何,引起淡淡地傷感,故而撫琴解憂。”

  蔡琰看著諸葛亮這個師弟,這是整個泰山郡對蔡琰一家子最好,也最親近的一人了,也就不怎麽瞞諸葛亮,如實地將心中所想告訴諸葛亮。今夜乃是身在他鄉,久經漂泊,又思念母親,故而傷感。

  “師姐,往者已矣,還請不要太過於放在心裡,為難了自己。雖然令尊是師弟的老師,您是師弟的師姐兼客人,但在下心裡,卻早已將你兩人視為家裡的親人。”諸葛亮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

  “還請師姐得知,但凡師弟能做到,必定不讓師姐一家再過那漂泊顛波的日子,

所以還請師姐安心住居,就當這裡是自己的家,當師弟一家人為自家人。”  “多謝師弟。”看到諸葛亮推心置腹,蔡琰心中一陣溫暖,卻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麽好。想到諸葛亮說當自己為家人,卻不知是當作哪一種,是師姐還是?蔡琰突然害羞得臉都變紅了。

  “師姐這琴,看起來成色不錯。師弟也粗懂琴道皮毛,不知可有幸與師姐共譜一曲,也好請師姐指點一二。”諸葛亮看蔡琰靦腆起來了,而氣氛突然變得古怪,都不知該往哪裡繼續話題。

  還好,諸葛亮急中生智,提出想跟蔡琰學琴。

  反正,文學、書法、音律,蔡琰的造詣都甩諸葛亮好幾條大街,諸葛亮覺得誠心向蔡琰請教,也無不可。

  “這是家父的焦尾琴,平時皆是琰兒在保管。此琴乃是家父在逃亡之際,看見有吳地的人把一塊桐木‘劈劈啪啪’當柴燒,家父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心生不忍,遂買下,並親手製成一張七弦琴,果有美音。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

  蔡琰淡淡地介紹了一下這把名琴,還沒認識到焦尾琴的珍貴,焦尾琴貴重不在於材質,材質只是普通的梧桐木,也不在於焦尾,而在於是大儒蔡邕蔡伯喈公唯一一張親手製作的琴。

  齊桓公的號鍾琴、楚莊王的繞梁琴、司馬相如的綠綺琴和蔡邕的焦尾琴,號稱古之四大名琴。

  焦尾琴,以它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製法聞名四海。

  蔡琰眨了眨眼睛,做了個調皮的笑臉後,又接著說:

  “既然阿亮有邀,那琰兒就獻醜了。彈得不好,還請阿亮不要取笑。”有諸葛亮陪著聊天,蔡琰暫時拋開了心結,心情輕快起來了,也就同意和諸葛亮一起彈彈琴。

  “去取府裡最好的琴過來。”聽見蔡琰同意, 一起撫琴,諸葛亮心裡高興極了,忙吩咐下人去取琴。

  諸葛亮又怕蔡琰琴道過高,自己只是半桶水,導致曲高和寡。於是提前問道:

  “不知師姐會撫哪些曲子?師弟學琴時日太短,很多曲子還不會,要是《陽春白雪》還能勉力附和,要是《高山流水》,那隻好仰慕師姐了。”

  諸葛亮故意詢問蔡琰一起撫琴選哪支曲子,隨著繞對蔡琰表白了一下。

  “那我們彈《廣陵散》?該不會要彈《鳳求凰》吧?琰兒可不敢,要是引來了家父,就可大事不好了。”

  蔡琰聽到仰慕她,臉不由又紅了,像極水分充足,嬌滴滴的蘋果,也不管諸葛亮所說的是真是假,試著問問諸葛亮會哪一些,怕諸葛亮是真的不會,那一起撫琴便自然作廢。

  蔡琰也不敢選擇《鳳求凰》這一類的,沒辦法,蔡邕管得實在是太嚴了。

  諸葛亮笑了笑,心想要是彈《鳳求凰》就好了,隻好搖搖頭,道:

  “《廣陵散》太偏了,師弟還沒學會。師姐挑一挑其他的,可以嗎?”

  “那我教你《焦尾十八拍》吧。”

  蔡琰無奈,隻好提出將逃難以來,自創的《焦尾十八拍》教給諸葛亮,這樣就等於手把手教諸葛亮撫琴了,不存在學沒學過之別。

  夜深人靜,亭院之中,一男一女。

  男子膚白氣潤,女子唇紅臉粉,正在撫琴,學那《焦尾十八拍》。

  《焦尾十八拍》,蔡文姬以後的成名之作。

  如此傾囊相授,前無僅有。

  第一次,竟給了諸葛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