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50章 驅逐收編
  “不知孝威兄和升平兄,可對太平道有所耳聞?可對盤踞泰山的賊寇有所了解?”

  敲定了軍號後,諸葛亮沉思了一下,便向薛悌和高堂隆了解一下太平道和泰山周邊的賊寇情況,好做下一步的計劃,準備對太平道和泰山賊寇開刀。

  支撐一支軍隊的消耗,實在是太吃錢了,一直養著,放著不動,實屬浪費,且戰力提升有限,最好是通過軍隊生財有道,以戰養戰,帶出一支虎狼之師。

  “主公,末將曾任兗州從事,處理公榜文書之時,發現各郡縣官吏皆多次提起太平道,故而對太平道有所了解,但恐知之不詳,至於泰山賊寇倒是不甚了解。”

  薛悌一聽諸葛亮問起太平道和泰山賊寇,就知諸葛亮要搞事情了,連忙表示以前當兗州從事時,職責之便,打探到不少太平道的消息。

  “孝威兄,就不要賣關子了,請說來聽聽,我們三人也好一同參謀參謀這太平道是為何物,是正是邪?是善是惡?”

  諸葛亮笑罵了一下薛悌,知道薛悌故意不直接說,是怕諸葛亮和高堂隆恥笑,泄露曾就任官職的機密,可不是什麽品行高德的人所為。

  “是,主公。想知太平道,先得知‘太平道人’,據聞巨鹿郡有一落魄書生,名喚張角,原本為秀才,屢次不第,舉薦無望,生活艱難遂入山采藥,卻遇到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那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自稱南華老仙,將張角喚至一洞中,傳授《太平要術》天書三卷。自那以後,張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自號為‘太平道人’。”

  薛悌如數家珍,將太平道的創始人張角的老底刨個乾淨,講得頭頭是道,仿佛是酒樓裡的說評書人,把正事說得像八卦一樣,引人入勝,身臨其境。

  “孝威兄,後來呢?還有其他的資料?”諸葛亮不得不催薛悌,之前諸葛亮懂事之後,黃巾之亂已成歷史,反而知之甚少。

  “恰逢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那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更是自稱“大賢良師”。聽說角有徒弟頗多,雲遊四方,皆能書符念咒。凡治病施藥者,不收錢財,只需入道即可。久了,人數多了,便各立渠帥,稱為將軍。到處散布流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還讓道眾用白土在自家中大門上寫“甲子”二字。各大州太平道眾極多,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

  薛悌不敢再藏著捏著,怕把諸葛亮給惹毛了,隻好將知道的全部消息一口氣說出來。

  “治病卻不收錢,廣納道眾,以“甲子”為暗號,更是散布流言。想來那太平道暗藏禍心,用意不良呀。”

  諸葛亮根據薛悌的片面之詞,加上認為黃巾之亂首因在太平道,故而對太平道的感觀極其不好,便一語定音,將太平道定為邪道,為後面驅逐太平道眾做準備。

  諸葛亮了解後,將太平道放於一邊,轉過頭,詢問起泰山賊寇來了。

  “升平兄乃泰山本土人士,又曾為督郵,奔走於各郡縣之間。那泰山賊寇應是大多由附近之人上山為賊,不知可對泰山賊寇有所了解?”

  “回主公,泰山山高聳天,寇賊賊如蜂窩。大的山賊,不下萬人,早已立寨建營;小的山賊,眾者十百,謂之落草為寇。以末將的了解,泰山山賊主要以四大賊寇為主。分別為:孫觀、吳敦、尹禮、昌豨。其他小賊寇,不計其數,數不盡數,但都不足為患,不足為慮。”

  高堂隆也將了解到的泰山山賊情況原原本本告訴諸葛亮,

其實高堂隆當督郵時,也曾督促各郡縣對泰山山賊進行圍剿,只不過效果並不好,或者可以說是沒效果。  大的山賊,一二個郡縣打不過,兼之沒有都尉,群龍無首,各郡縣在兵權問題上也勾心鬥角;小的山賊,就算圍剿成功,又給不了一條生路,活計難尋,過不了多久又會重新回到山頭,當回山賊。

  山賊大多都是普通百姓,或天災人禍,不得不上山為賊,落草為寇之人。只要有口飯吃,大概沒什麽人願意當山賊,過刀口上舔血的日子。

  “如此看來,太平道與泰山山賊乃是我們目前最需要處理解決的事了。太平道眾多且分散;泰山山賊根在活難。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啃啃這二塊骨頭。”

  諸葛亮聽完薛悌和高堂隆的分析之後,覺得太平道和泰山山賊問題雖然有點棘手,但不至於搞不定。

  也是,智計百出,足智近妖的諸葛亮想一二條計謀,簡直是易如反掌,如牛飲水。

  只見諸葛亮正色地對薛悌和高堂隆下命令:

  “薛都尉,令你帶領泰平軍中,凡是操練完畢,歇息之際的軍士,加強泰山各郡縣輪流的巡邏,只要見百姓門口以白土書‘甲子’二字,則將白土取走,並登記造冊。屢次不改者,但超三次,則將該戶驅逐出我泰山郡。”

  諸葛亮三言兩語就將太平道眾的問題給解決了。 太平道用白土書“甲子”二字作為暗號,來分辨自己人。那諸葛亮就直接將白土取走。

  若是白土取走,不再重新寫上的普通百姓,證明信仰太平道還不到位,那就此揭過。若是白土取走後,又重新用白土寫上去的普通百姓,則不問緣由,直接無情驅逐。

  畢竟在泰山郡,從太守張舉到各郡縣,諸葛氏對付幾個普通百姓,可謂是隻手遮天。

  “末將得令。”雖然不明白為什麽要驅逐太平道眾,但薛悌明白自己要開始有事做了。不過這就夠了,在主公諸葛亮的面前,有事做就證明自己有用,先有用,才能有價值。薛悌說完,也不等高堂隆便退下離開了。

  “高督軍,令你即日起,率領泰平軍圍剿泰山山賊,將軍隊操練演變為實戰。除了泰山四大賊寇,按照五日圍剿一次泰山山賊的頻律,磨練泰平軍,力爭軍魂、軍膽、軍勢、軍氣、軍力都能得到穩步提升,早日練出一支精兵,百戰之師。”

  諸葛亮命令高堂隆去圍剿收編泰山,壯大軍隊。末了,諸葛亮怕高堂隆把軍隊越打越小,人越打越少,不放心的補充了一下。

  “注意收編泰山山賊中青壯之人充實軍隊,無論多少,只要投降,就吸收進軍隊,統一操練訓練,一視同仁,所應之物我諸葛氏自會提供,可表面上登記收為諸葛氏家奴,維持在籍軍隊人數不變,以免引起有心人的窺視。”

  “末將得令。”高堂隆知道督軍不用理太多,帶好兵,打好仗即可。因此,也不多問,領了軍令後便退下走了,去準備圍剿之事宜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