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59章 代父出征
  一直在旁邊靜靜聽著的諸葛亮,關注著諸葛府內的一切,心中也不免緊張著急。當突然聽到母親章氏不是犯病,而是有喜了。

  諸葛亮總算是放下心來了。從前,諸葛亮幼年便失去母親,對擁有母愛的快樂回憶並不多。

  這段安靜幸福的生活,諸葛亮倍感珍惜,並不想像曾經一樣,太快的失去。所以無論如何,諸葛亮一定會力保家裡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活下去,最好是都能得到幸福。

  諸葛亮腦海裡的記憶,開始如潮水般湧來。

  郡丞府諸葛珪夫人章氏有喜,代表的意義重大。但只有諸葛亮一人知道,諸葛瑾和他即將要有一個弟弟。

  失去了父母之後,諸葛亮三兄弟相依為命,一直追隨著伯父諸葛玄,艱難長大。後來,又在戰亂不已的年代,和大兄諸葛瑾走散,直到多年之後,才兄弟重新相逢。

  諸葛亮印象最深的,不是父母,因為諸葛亮很小的時候,父母便雙雙去世;

  不是伯父諸葛玄,等到將諸葛亮兄弟撫養成人,諸葛玄便去還荊州劉表的人情,而去揚州豫章當太守去了。

  也不是大兄諸葛瑾,自從兄弟走丟分散之後,諸葛亮便好多年沒有見過自己的兄長諸葛瑾了。

  而是弟弟諸葛均。

  一直陪伴、跟隨在自己身邊的弟弟諸葛均。

  陪諸葛亮一同流浪,哪怕是諸葛玄去世之後,更是對諸葛亮不離不棄的弟弟諸葛均。

  諸葛亮忍不住地想起以往這段充滿兄弟情的日子;尤其是父母雙亡,伯父去世,兄長失散,兩兄弟相依為命,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的時光。

  那時,世道很亂,到處都是戰火連天。

  那時,南陽很好,臥龍崗隱居,晴耕雨讀。

  從前那一個從咿咿學語、蹣跚學步就步步緊跟的弟弟就要來到身邊,諸葛亮不禁覺得十分期待。

  一生兄弟情,來世兩兄弟。

  哪怕是在先主漢昭烈帝劉備劉玄德來南陽隆中請諸葛亮出山相助之時,三顧茅廬。

  諸葛均的能力與水平也並不差,卻仍然能淡泊名利,將機會與風頭全部給了兄長諸葛亮,繼續留在隆中種田度日,為琅琊諸葛氏留下一支血脈,以預防不測,絕了香火。

  一直默默地付出,直到很久以後,兄長諸葛亮手下實在是沒人可用了,又義無返顧地幫助諸葛亮,出任蜀漢長水校尉一職。

  與諸葛亮並肩作戰,共同進退。諸葛均安居樂業,謹守本份,支持自己的兄長諸葛亮,從不爭名奪利,從不計較得失。

  諸葛亮得知弟弟諸葛均即將降生,來到諸葛氏的大家庭。心中歡喜之余,卻也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變得更重了。

  諸葛珪溫聲細語地安撫了仍然身子不適的夫人章氏,讓章氏無須擔心,安心靜養。然後,又事無巨細,將細節要求一吩咐了婢女,強調要細心照顧章氏的起居飲食,不得有誤。

  諸葛珪這時才想起,剛才正要詢問諸葛亮的事,尚還未詢問諸葛亮。心中對關於去巨鹿郡討伐張角的事情,到底怎麽樣了,並沒一個底。

  諸葛珪隻好將諸葛亮喚到另一個房間。準備細心開始詢問,以免影響章氏的休息和擔心。

  “阿亮。為父見你前幾日一直奔波在府外。是否去見那個大漢天使左豐了。可有收獲?”

  諸葛珪和諸葛亮兩父子,就不打算七轉八拐了,直接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回稟父親。還真有。

孩兒與那大漢天使宦官左豐委與虛蛇。問了他許多尚未公開的內幕消息。尤其是在花了一些錢財從那左豐的手裡,買下了一個太平道叛逆教徒,就是那個告密的人。此人名喚唐周。孩兒已收服了此人,將其納入麾下。”  諸葛亮將這些天的主要活動成果,告訴了諸葛珪,還把唐周供出來,以免諸葛珪日後見到唐周,引起了誤會。

  諸葛亮順著話頭,把自己獲利的情報與諸葛珪分享,接著說道。

  “這唐周在太平道教之中,職位不低,乃一州之渠帥,對太平道教的內部機制和機密消息都極其靈通。屆時,率兵出征討伐巨鹿郡張角等人。帶上此人。這個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吃少些虧。”

  “大善,如此甚好。如果有此人幫忙指引,為父帶領泰山郡郡兵去討伐那太平道張角,可就勝算大多了。”

  諸葛珪得知有叛逆棄暗投明,轉為己方人,一時覺得作為郡丞文職去攻打太平道,也不是不可能。

  諸葛亮聽到諸葛珪想要親自出征帶兵攻打太平道教娥賊,不由心中暗想,從前諸葛珪就是因為去平定黃巾之亂,才導致命喪戰場,身首異處。

  害得整個諸葛家,分崩離析,家破人亡,不得不流落天涯,四海為家,寄人籬下。

  想到這裡,諸葛亮猛然一驚,暗暗在心中下了決定。

  一定要阻止諸葛珪再次提刀上馬,奔赴戰場,以免重覆後轍,馬革裹屍,人死兩空。

  “父親。如今母親身懷六甲, 剛剛有喜,片刻離不得人,你若親自領兵出征,要是有個什麽突發事件,府內也找不到一個主事的,兼之戰場無情,刀槍無眼。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則我諸葛氏危矣。留下我們這些孤兒寡母,不堪大用,在這世間艱難存活。苟且偷生,實屬不易。領兵親征,還請父親三思而後行。”

  梳理了一下想法,組織了一下語言,諸葛亮開始勸諸葛珪放棄親自出征的念頭。

  諸葛珪聽到諸葛亮提起這個,覺得諸葛亮說的也有道理。

  畢竟,郡丞只是一個文職。加上未習武藝,不通武事,只會舞文弄墨。若是親自上場,不但對軍隊的指揮作戰不熟悉,而且自己的性命也堪憂。完全是個累贅。

  諸葛珪不由越想越無頭緒,甚至竟想得隱隱有些頭疼。隻好習慣性的問諸葛亮。

  “阿亮,不知你有什麽好想法?畢竟,多做防備,討伐巨鹿郡張角一事,乃是朝廷降詔傳檄;郡守張舉大人親自委托我郡丞府全權處理的。若是為父不親自領兵出征,如何有所交待。”

  “父親,自古忠孝,難以兩全。男兒頂天立地。自當報國,為國盡忠效力。但您身為一家之主,有妻有兒,是我諸葛家的頂天支柱,不得不慎重。孩兒認為,兩全辦法也並非沒有。就是讓孩兒代替父親領兵出征,去討伐那巨鹿群太平道張角。”

  諸葛亮微微一笑,向諸葛珪提議由他來接替,親自領兵出征。

  諸葛亮並不知道,多年以後,同樣和一個女子,名喚花木蘭,替父從軍,而盛世流傳。

  代父出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