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61章 美人之貽
  “若是如此,在軍隊方面倒也算是說得過去。不瞞二位將軍,此次領兵出征將是由我兒諸葛亮代替本官前往,一切事宜皆由他決斷,還望二位將軍能盡心輔助,待凱旋歸來,諸葛氏必當厚待酬謝。”

  諸葛珪見領兵的是認諸葛亮為主公,加上軍隊兵員和戰力還算不錯,總之挑不出什麽毛病,便開始防薛悌和高堂隆臨陣思變,立馬給二人開一個口頭支票,表示保護諸葛亮,勝利歸來,將會有重賞。

  “末將遵命,必定不辜負大人和主公的厚望。”

  薛悌和高堂隆不敢托大,連忙應承了下來,畢竟自從投靠了諸葛亮,認諸葛亮為主公,就差不多是將身家性命和前途名聲都交給了諸葛亮,自然不能陰奉陽違,聰明反被聰明誤。

  諸葛亮看諸葛珪問得差不多了,心裡應該也差不多放心了,便適時站出來,為薛悌和高堂隆二人解圍,以免諸葛珪問個不停,引得二人不得不紙上談兵,空談誤人。

  “父親,如今我泰山郡兵精將強,萬事俱備,還請放心讓孩兒領兵前往,也好給孩兒多些歷練。如果父親沒別的事了,孩兒便和薛都尉、高督軍先行告退了。戰事緊迫,孩兒也好早些和二位將軍學習排兵布陣,用謀用計。”

  諸葛亮知道諸葛珪其實也問不出什麽來,更加無法真正了解薛悌和高堂隆二人所說的代表什麽。畢竟,諸葛珪只是一個郡丞,一個文職官吏,又從不曾習練過武藝。

  “你這孩子,難道還怕為父答應你的事反悔不成。好吧,為父看你們三人是早已一心,互相通氣,便不再問了,免得為難你們。全都下去吧,離出發征討的時間不多了,好好做準備,千言萬語總之一句話,保命要緊。”

  諸葛珪明白諸葛亮這是要護短了。也罷,當父親的豈能拆自己兒子的台,加上薛悌和高堂隆目前算是軍人,與郡丞這種文官也沒什麽好聊的。諸葛珪也就不自討無趣了。

  “孩兒(末將)告退。”諸葛亮和薛悌、高堂隆如獲大赦,趕緊施了禮,退了出來。

  三人退出房間後,卻沒各自散去。而是隨著諸葛亮到了另一間院子裡,重新密謀議事。

  “主公,不知對此次有何打算?還請告之,末將等也好早些準備,以免臨時倉促,誤了主公大事。”

  薛悌見諸葛亮自進了院子,便沉思不言,隻好心急地詢問,認了諸葛亮為主,哪怕內心有想法也得以主公的為先,所以想知道諸葛亮有沒有安排,若是沒有,才需要薛悌等人自己開動腦筋。

  “孝威兄,別急。亮自有妙計。你和升平兄回去之後,讓將士先歇息養好精神,同時多備糧草,帶足羽箭,待三日之後,我等一齊率領泰平騎兵,出發討賊,建功立業。”

  諸葛亮懂得薛悌和高堂隆的心理,二人是怕諸葛亮年紀太小,害怕親往戰場,而打退堂鼓,所以先吩咐二人回去先做好戰備準備,約定之期一到就出征。

  大漢王師,平叛太平道,簡直就是白送的功勞,撈功名的大好時機。

  “末將遵命。”聞言,薛悌和高堂隆總算是放心了,只要不慫,敢去討賊,又是率領騎兵,哪怕建不了功,揚不了名,保全性命總是沒問題的。若是連去都不敢去,就太可惜了。

  於是,二人向諸葛亮拱了拱手,行了一禮,便緩緩退下,去準備出征的事務了。

  諸葛亮見薛悌和高堂隆出了諸葛府,轉頭向府裡的下人吩咐道:

  “去通知住在府內的唐周,

便說三日之後,隨我大軍一同出發,前往討賊。”  諸葛亮做事最重細節,能利用得上的,哪怕是一個小兵,還是一件物品,一段交情,都會部署安排之中,便算計進去。

  下人應諾後,快跑著通知唐周去了。

  諸葛亮想到不久之後,領兵出征,要去外地,在禮節方面不能不做到位,以免惹得人責怪。

  母親章氏那,暫時不用告訴,章氏剛懷有身孕,若是得知諸葛亮回來泰山不久,又要出去領兵打仗,容易有情緒波動,不利於保胎。

  況且待領兵出征之後,諸葛珪自然會將諸葛亮的去向告訴章氏,並做好解釋。這一點,諸葛亮相信以諸葛珪的智慧,自然會辦好,不必無謂擔心。

  至於老師蔡邕、蔡文姬那裡,就得諸葛亮親自前去辭行了,以免得個目無師長的大罪。

  諸葛亮去尋了蔡邕,告訴了蔡邕,自己即將代父出征,外出前往討伐太平道娥賊。

  蔡邕聽後,既為大漢已經昏庸到百姓起兵造反的地步而痛心,又為學生諸葛亮這麽小的年紀就要外出領兵感到驚訝和擔心。

  不過,蔡邕知道此事已經決定,但不可阻擋,便只能囑咐諸葛亮領兵作戰,非同小可,萬事需注意,多加小心。末了,還扔給了諸葛亮一堆書帖和作業,說是出外也不能荒廢了學業,有閑暇之時,要多多讀書練字。

  就像小雞啄米一樣,無論蔡邕說什麽,諸葛亮都一一認真答應,並表示不會忘記蔡邕的教誨,更不會白白浪費時光,軍旅之中也必定多學多讀,精進學業。

  辭別了蔡邕之後,諸葛亮將書籍雜物等先放好一邊,準備去尋師姐蔡文姬,準備向蔡文姬說明即將外出,領兵出征,可能短期之內回不來,不能再陪她撫琴,談古論今了。

  “師姐,您的琴技越發神乎其神,臻入佳境了,看來師弟這輩子都沒辦法趕上您了。”

  諸葛亮進來之時,正遇蔡文姬一人在撫琴,隻好站在一邊靜心傾聽,待蔡文姬一曲奏畢,笑嘻嘻地向蔡文姬恭維道。

  “阿亮,你來啦,也不說話,一說又是取笑師姐,真是的。”蔡文姬不由臉上一紅,雖知諸葛亮可能有口無心,口不對心,但有哪個女孩子不愛聽甜言蜜語,稱讚表揚呢。

  “看師姐撫琴專注,不忍出聲打擾。師弟今日前來,是想向師姐辭行的,要外出辦事一段時日,恐怕無法再常和師姐一起撫琴學樂了。”

  諸葛亮不喜歡婆婆媽媽,通過一段時光的相處,知道蔡文姬也素來喜歡簡單直接,遂將領兵出征簡化為外出辦事,告訴蔡文姬,以免日後沒來,讓她亂想。

  兒女情長,難忘卻;征戰沙場,最熱血。

  “師弟有心了。無須傷感,待你歸來,到時再共譜佳曲便是了。外出辦事,路途奔波,師姐縫了一個貼身香囊給你,也好留個念想。”

  蔡文姬將自己偷偷縫了好久的香袋終於找到借口好送給諸葛亮了,手中的香囊遞給諸葛亮的同時,蔡文姬又一次嬌羞得臉紅如火。

  “多謝師姐。”感受到蔡文姬傳遞的絲絲眷戀與情意,諸葛亮接過了香袋,暗暗一聞,花香與體香共存,有一種令人心生清明,頭腦清醒的感覺。

  諸葛亮一時想起,此情此景,實在是令人珍惜,不由握緊了手中的香囊。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