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353章 邀請
“若是隸書,則學父親的八分體即可,勢多波磔;要是真書,則以黃門侍郎鍾繇鍾元常大人最佳,可多多臨摩《賀克捷表》、《墓田丙舍》,自有增益;草書的話,則推涼州三明之一大司農張奐之子張芝張伯英前輩尤善,人稱張有道,天縱穎異,可將《八月帖》當為范本,專精其巧。”

 仿佛孔子附身的蔡琰滔滔不絕地講解三大書法字體,沉浸在書法的世界不能自拔,散發出另一種聖女般淡雅高貴的氣質,不可褻瀆。

 “不知師姐學的是哪一種字體?”諸葛亮恬不知恥地套問蔡文姬的秘密,想以此拉近與蔡文姬的關系,做到一脈相傳,同門不練二法。

 “自然是學習父親的八分體,不過有閑暇之時,也會練練隸書、真書之類的。”蔡琰不知諸葛亮只是為了套問,隨意地將所學告之諸葛亮。

 “那師弟也學老師的八分體,和師姐一樣。以後還請師姐多多教我,練字也好有個伴。若有叨擾師姐之處,還請師姐不要趕師弟走哦。”諸葛亮打蛇隨棍上,偷偷地一步一步引導,最終提出要和蔡文姬學字,實在是心懷不軌,昭然若揭。

 “無妨,若是有疑問,要是父親沒在,可以來問我。同門師姐弟,自當多照應。”大度的蔡琰就事論事,同意諸葛亮以後常來找她一起切磋學習。

 倆人談了許久,蔡邕總算是珊珊而歸。

 見此,倆人隻好停止交談,彼此倒有一絲不好意思,臉紅隱現。短短的交流,讓蔡文姬認可了諸葛亮這個師弟,諸葛亮也覺得蔡文姬美貌溫婉,見識不凡,自然願意親近。雙方的感情略略生溫,雖未有太多的好感,但也算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阿亮,為師看前路不遠,便要到了陳留郡境內,先前你說要回泰山,如今官府四肆搜捕,為師也得暫避風頭,抱頭鼠竄,為免得連累了你,看來你我師徒二人得就此分道揚鑣了。”蔡邕見諸葛亮也算是見過蔡琰了,便帶諸葛亮回到馬車內,然後告訴諸葛亮目前的情況恐怕無法繼續同行,繼續教導諸葛亮了。

 雖然師生緣分尚淺,時日無多,但蔡邕對諸葛亮這個學生,真是越看越喜愛,恨當初未能早些相見,結為師生。

 “老師說笑了,學生新拜入老師門下,聽老師諄諄教導的時光太短,且尚未學得老師的一二分功力,怎麽會舍得就此分開。學生自當長伴老師左右,勤思敏學,侍候孝順,還請老師莫嫌學生手腳笨重,留教身邊。”諸葛亮自是不願讓蔡邕就此離去,畢竟雖然拜師成功,但要是不能成為蔡邕的親傳弟子,僅僅只是萍水相逢的記名弟子,恐怕揚名天下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正如當初先主劉備劉玄德,曾師從鄭玄、盧植,但因劉備無心向學,玩風太盛,而鄭玄、盧植也不太重視劉備,以至於雖然貴為鄭玄、盧植的弟子門生,但在世間的文名卻遠遠不如其他的弟子。像國淵、公孫瓚等都略比劉備勝一籌。

 諸葛亮可不想再步這個前車之鑒。

 “為師願意新收你為門生,自是喜歡你的人品與才學,方如此,如今卻是為了避禍逃難,加之為師自身居無定所,有家不可歸,四處隱姓埋名,艱難度日,唯恐被朝廷奸佞所指認,為了不連累你,才出此下策,並非是嫌棄你天資不足,學問愚鈍,不願授學與你。”蔡邕也和諸葛亮掏心挖肺,說心裡話。奈何整日奔波,實在是不適宜繼續教導諸葛亮,終日人心惶惶,也無心授學。

 “老師有難,學生不會坐視不理,視而不見。依學生之見,為了一步到位,杜絕後顧之憂。懇請老師隨學生一同返回泰山。此舉有三利,一來泰山有家父身為郡丞,想來搪塞朝廷官府的搜捕更加容易;二來老師也能結束頻繁奔波,暫時安定下來,過安穩的日子;三來學生可以長伴老師身邊,承歡膝下,聆聽教誨,求學解惑。還請老師能夠同意學生一腔熱忱,些許心意。”

 諸葛亮想出了個一石三鳥的妙計。只要把蔡邕往家裡一拉,到時泰山郡郡丞府諸葛家還不得被天下文人視為聖地,被慕名而來的各路人才踩破門檻。

 當然,諸葛亮也確確實實有心為老師蔡邕解決目前的處境,雖不說蔡邕年紀大了,長期奔波,對其身體傷害很大,且論蔡琰歲數太小,就無法再這樣流離失所,蔡邕一家實在是折騰不起了。

 “去泰山郡?那不是給令尊招惹麻煩麽?要是萬一令尊不同意收留我等,不是陷你我師生情分於不義?況且,哪有老師住在學生家中的,還是為了避難?”

 蔡邕躊躇不已,一連疑問,對諸葛亮的邀請感到迷茫,害怕真的答應,前往泰山郡,萬一事有不利,恐難以回旋。畢竟,陳留,可是土生土長的老家,熟人也多,只要小心些,還是能安身立命的。

 “老師多慮了。 家父若是得知阿亮有幸能拜入老師門下,必定萬分高興。家父一直對老師之為人最是推崇,平常請都請不來老師到泰山一遊,如今老師親去投宿,家父必會掃榻以待,還請寬心。就算老師不思自身勞累,堅持得住,也請為文姬師姐著想一二,師姐正是如花年華,豈能將時光白白浪費在這荒郊野外,奔波疲命之處。”

 諸葛亮積極地勸說蔡邕同意前往泰山,入住他家。這樣一來,大家都好。諸葛亮從來都不覺得要是回了泰山郡,護老師蔡邕一家周全,是多大一件難事。關鍵在於蔡邕能夠同意,後面的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阿亮孝心拳拳,為師果然沒有看錯你,收你為門生,也是為師的幸事。如此,便也不好再多拒絕,為師一行人便隨你去泰山,暫居泰山避禍。多虧阿亮了。”

 提到蔡文姬,蔡邕總算是心軟了,同意了諸葛亮的邀請,前往泰山避難,投宿諸葛家。

 “老師願去,榮幸之至。再說此乃學生份內之事,多謝老師能成全學生的一片心意。”諸葛亮不敢居功,忙謙遜地向蔡邕行了個弟子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