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諸葛天下》第349章 烏鴉嘴
  諸葛亮看到鮑信領著大軍,好像是想經過澠池回到泰山,瞬間起意,心生一計,想試試看能否勸服鮑信效忠。於是派出陳宮匆匆前去遊說,將鮑信請來繩池一見。

  鮑信對於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倒是有所耳聞,但諸葛珪的兒子諸葛亮卻是所知甚少,因此諸葛亮相邀,談不上有什麽好感,也談不上反感,自持著年長,鮑信應該答應陳宮的請求,願意前去和諸葛亮相見。

  鮑信也知諸葛亮現在雖名不露聲不顯,可有著青州作為幫襯,諸葛亮的起點比一般人都要高許多,將來說不定官職還要比鮑信更好,鮑信也打著結個善緣的心思。

  鮑信一到澠池,諸葛亮就趕緊讓陳宮請到軍帳來議事,見到鮑信,諸葛亮表現得一臉高興,熱情地對鮑信說道:

  “鮑將軍不愧是忠君愛國,為大漢肝腦塗地之人,一聞知天子有難,宦官弄權,就起兵不遠千裡,前來京師洛陽助陣,真是令亮欽佩,自感相比不及千萬分之一也。”

  “不過,亮倒有一疑惑想請教一下鮑將軍,敢問鮑將軍,先有宦官禍亂朝政,將軍不辭辛苦,願意招兵募勇前來撥亂反正,如今宦官雖除,但大漢仍是搖搖欲墜,天下兵馬猶如一盤散沙,京師洛陽更是橫行霸道,肆意欺凌之事不絕。鮑將軍何以卻率兵離去,而不力挽狂瀾呢?”

  諸葛亮前面說得好好的,那是一通表揚,說得鮑信心花怒放,諸葛亮年紀小是小了點,眼光卻是不差,終於懂得鮑信的一片苦心了。

  不想,諸葛亮後頭話風一轉,居然說鮑信完全不顧大漢的安危,宦官一除就帶兵先跑了,渾然不顧京師洛陽的水深火熱之中,諸葛亮的含沙射影,鮑信哪裡還會不懂。

  諸葛亮所說的橫行霸道,欺凌頻頻,無非就是直指董卓嘛,諸葛亮雖是說得有些責備鮑信,但鮑信不會和諸葛亮計較,年紀太閱歷不多,況且童言無忌嘛。

  事實上,諸葛亮是故意為之,對於鮑信,諸葛亮並不陌生,鮑信的戰力如何,諸葛亮還沒考驗過,不過以鮑信之才,能順利當上濟北相,相信也是有些真村實學的,能從泰山郡招募到大量軍兵就是最好的佐證。

  諸葛亮覺得鮑信最可取之處,乃是鮑信簡直就是教科書般的烏鴉嘴,說啥啥都中。比如,鮑信勸說何進不要重用袁紹和曹操等人,這些世家子弟始終不會真心接受毫無底蘊的何氏,免得自受其害。

  可惜何進不聽,最終還是被落入了十常侍張讓等人設計的陷阱之中,堵在宮門之內,硬生生被砍殺,一身權勢隨著消逝。若是袁氏或曹氏,在宮裡耳目眾多,願意幫忙何進一把,而不是坐山觀虎鬥,準備當漁利之翁,恐怕何進不至於如此落得身首異處。

  鮑信的烏鴉嘴基本是勸說什麽,什麽最終都會實現,這也是一種才能,類似於預言術,因此諸葛亮才想將鮑信收入麾下,完全可以信任為諫官嘛。

  想想上一世,當初鮑信回到洛陽時適逢董卓進京,鮑信勸袁紹除掉董卓,袁紹不同意,後來證實了董卓果然成為全大漢天下的心頭大患。後來,袁紹、曹操等人起兵對抗董卓,鮑信也起兵響應,直到聯盟破裂,鮑信又勸曹操靜觀其變。

  曹操聽了鮑信的建議,方免得大敗一場。再後來,青州黃巾軍進攻兗州,刺史劉岱不聽鮑信所勸貿然出戰,最終落得兵敗戰死。諸葛亮如此一回想,鮑信簡直就是神了,就像冥冥之中早就看到了結果一樣。

  越回想,諸葛亮就越覺得一定要將鮑信收入其下,實在不行,鮑信也不能留下,必須斬草除根,要是有朝一日對戰軍前,鮑信要是來一句青州必敗,那諸葛亮還不得趁早舉旗投降算了。

  鮑信還以為諸葛亮只是想借父親諸葛珪的大儒之名,或者恩師蔡邕的直諫之望來結交鮑信這個濟北相,因此諸葛亮一開始說的也是好話,盡皆表揚讚美之語,誰料後面越說越離譜,越描越黑,鮑信這回就不願意了,待諸葛亮一說完,立即為自身辯解,說道:

  “無知小兒,不如爾父君貢之德,未有爾師伯喈公之才,竟也敢評議本將?你又是如何得知本將放任不管那橫行欺凌的董卓?實話告訴你,本將也曾多方建言,為了京師洛陽的安穩,必須速速除掉董卓。”

  “可惜的是京師洛陽雖大,卻毫無血性方剛之人。本將先是找了袁紹袁本初, 可那袁本初浪得虛名,空掛袁氏聲望,毫無四世三公的果敢和謀略,後來本將又找了司徒王允王子師,王子師同樣是坐視不管,任其自流。”

  “本將正是看不慣董卓胡作非為,又無人敢與謀,方出了洛陽皇城,自引本部兵馬,打算徑自回泰山郡去,眼不見心不煩,圖個乾淨。你身為小兒,雖是統領大軍,卻也不能亂放厥詞,汙了本將的名聲。”

  鮑信有點後悔貿然前來赴會了,現在諸葛亮佔據澠池,要是帶著泰山兵跟諸葛亮的青州兵硬乾,勝負還是五五分,但至少也是得鮑信出得了澠池的青州大軍軍營再說。

  鮑信自覺之前是看諸葛亮年有些托大,不然要是敢在泰山郡地界這樣大言不慚,鮑信一定揍得諸葛亮頭腫臉青,哭著喊著回家去找諸葛君貢告狀。
/>
  不過不同於鮑信義憤在胸,諸葛亮始終心平氣和,甚至鮑信言語之中,頗為不敬,諸葛亮也不計較,更是止住了典韋等人想出手教訓鮑信一番的衝動,諸葛亮似乎對鮑信的冒犯毫不在意,露出個謎之微笑,而後說道:

  “既然鮑將軍忠誠如廝,勇於建言,不愧亮遣人前去相邀,果然沒有看錯鮑將軍,鮑將軍別惱,稍安勿躁,亮之所以請將軍前來,不是為了置慪,傷彼此的和氣,乃是有要事相商,且容亮為將軍引薦一人,待將軍見後,一切事由,自然分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