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傾危大秦》第46章 打壓項羽
  章邯在定陶大敗楚軍之後,當即自己率軍過黃河攻克鄴城之後,留司馬欣、董醫留守定陶。大軍渡過漳水,開始準備在趙國李良、陳餘內戰不和之際一舉擊破趙軍。

  如果趙高上下一團和氣,全軍團結,章邯還不至於這麽快便可以同趙地之軍決戰,本來章邯擬定計劃,先將上黨東南的太行山高台地險隘關卡閼與(今山西和順西),然後東出武安,向東進攻邯鄲,這有前面秦軍滅趙國之戰的參考。

  但是如今這個計劃倒是用不上了,一軍統率,有智而無勇則不足以勵士,勇有余而智不足則容易使全軍陷入死地,如今經過一系列的作戰,秦軍完全認同了章邯的作戰才能。

  章邯在與山東起義軍作戰過程中表現的算計謀略,以及勇猛果決,讓秦軍士卒在一次次勝利者中,對章邯的崇拜愈發加深,現在全軍兵知將意,將懂兵心,戰力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楚軍的主力如今還在,如今修整之後,戰力也已經恢復。趙地軍隊也有數萬之眾,但是因為內戰,不能統一戰線,面對章邯率領的大軍,完全沒有抵抗的能力,被章邯一舉擊破,直接攻入趙都,趙王歇向北逃入巨鹿城,章邯率軍追擊,讓司馬仁圍困巨鹿,自己則屯兵巨鹿之南,靠漳水河畔,準備一舉攻破巨鹿。

  此時的陳餘已經被秦軍的強大震懾,顧不得內戰,開始跟李良合作,聚集兵卒與巨鹿之北,但是趙地之軍僅有數萬,不足以對抗勢頭勁猛的秦軍,於是向楚、燕、齊發出求援,請求一起對抗秦軍。

  楚懷王熊心雖淪為放羊多年,但是卻有異於常人的果決,他在彭城跟呂臣、項羽、宋義說道:“唇亡則齒寒,這是我們如今反秦之士都要有的共識,秦軍精銳僅靠一部難以抵抗,若放任不管,我們則會被秦軍逐個擊破,如今想要取得反秦成功的結果,那麽齊、楚、趙、燕等地反秦義士都要聯合起來,全力抗秦。”

  在議何人可擔任主將時,楚朝堂則出現了極大的分歧,項梁舊部之將認為應該命勇猛無雙的項羽為主帥,但是舊楚貴族因為項羽屠殺襄城之事,十分反對任用項羽為主將,認為其殺心過重,軍紀散亂,不是合適的統率人選,楚懷王再三思索之後,決定任用老成謹慎的宋義為主將。

  宋義在定陶之戰的表現,被大多數舊楚貴族認可其穩重可帶兵的將領風范,

  封宋義為上將軍,尊稱卿子冠軍,令項羽為宋義次將,范增為末將。

  這些表面之舉雖然瞞得過大部分將領,但是范增卻對楚國舊貴那點花花腸子心知肚明,他找到正在大帳中喝悶酒的項羽說道:“將軍,可是為上將軍人選而生氣?”

  “亞父,宋義何德何能可以統率我等,如果不是我叔父聚攏兵卒,立熊心為楚王,他們楚國貴族現在還不知在那裡給人家當下人。”項羽把酒爵重重往桌子上一拍,生氣地說道。

  “將軍莫要如此氣憤,你認為楚懷王是因為宋義的才能麽?”范增說完看到項羽看著自己有些不解,便接著說道:“宋義謹慎不假,但是統率之能不如將軍,整個楚朝堂所擔心的正是項家。”

  “擔心我項家什麽?都已經立熊心為楚王了,他們還有何好擔心的?”項羽看著范增,怒氣就要從心底升起。

  范增看了項羽一眼,說道:“當時是武信君擁立的楚懷王,當時武信君握有楚地所有士卒,大權在手,又封陳嬰為上柱國,整個楚地軍政權利都集於武信君一人之手,

楚舊貴族的生殺任免之權都掌握在項氏手中,如今楚舊貴族見武信君已死,想自己扶持力量來製衡項氏。”  看著項羽就要拔劍去鬧事,范增趕緊攔住他,“將軍勿要衝動,如今要殺宋義只會削弱項家聲望,楚軍大部都是武信君拉起來的,我們只需在適當時機這樣。”范增說著,做了個殺死的手勢,項羽看著范增,領會其意,克制住衝動,等待時機。

  項羽聽從范增的建議,開始聽從宋義的調遣,跟隨楚國援軍渡過汴水之後,向安陽(山東曹縣)進軍,但是宋義到達安陽之後,下令全軍在安陽駐軍修整,項羽見宋義遲遲不肯發兵救趙,而章邯軍開始向巨鹿猛攻。

  項羽佩劍來到宋義的營帳,說道:“如今秦軍攻巨鹿迅疾,將軍現在應當立刻發兵援救,跟趙夾擊秦軍,秦軍必敗,為何遲遲不肯發兵!”

  宋義駐扎在安陽不前進,實在是因為見識過秦軍定陶之戰之後,深知自己統兵不如項梁,項梁尚且被章邯打敗殺死,自己肯定不是章邯的對手,但是他不敢跟項羽說,就想到一個借口,跟項羽解釋:

  “如今還不是我軍進攻秦軍的最好時機,等到秦軍攻打巨鹿多日不下,這樣秦軍就會疲憊,到時候,我們大軍壓上,勢必破秦。”

  宋義此時擺上了上將軍的架子,對項羽說教道:“將軍勇猛無敵,宋義比不上將軍,但是論運籌帷幄,將軍比宋義還差很多。”

  宋義對自己的拒絕,使得項羽心中大恨,看著宋義消極避戰,不敢面對秦軍鋒芒,各個將軍對宋義心中鄙視,認為其懦弱不堪統率大軍。

  而宋義擔心自己拒絕項羽之後,項羽會針對自己,項羽的勇猛,全軍皆知,宋義也很擔心項羽會做什麽事,便新增軍令“有猛如虎,貪如羊,狠如狼,不聽調令之人,立斬”。

  宋義又做兩手打算,派自己的兒子前往齊地聯絡齊軍以備不測,送走兒子宋襄之後,宋義還是不思索如何破秦,整日飲酒享樂,不顧楚軍將士的饑寒,看著軍中諸將對宋義漸生不滿,項羽與范增認為時機成熟,於是項羽出營帳激勵士卒,說道:

  “宋義多日高台飲酒享樂,不能體恤士卒,如此賊人怎麽能統率我大楚男兒!”

  諸將士被宋義的所作所為本就積壓著憤懣,如今項羽帶頭喊出,諸將都認為宋義不能再做統率,項羽持劍衝入宋義大帳,二話不說,走向前便一劍刺死宋義,然後提宋義的人頭出現在大營中,喊道:

  “宋義與齊暗中謀議反楚,懷王暗傳我誅殺宋義。”

  諸將士看到項羽斬殺宋義,高聲歡呼,此時一將校站出來說道:“第一個站出來帶楚人反秦的是項家武信君, 如今宋義已死,我們擁立將軍為全軍統率。”

  “我們擁立將軍為全軍統率。”全軍將士齊聲喊道。

  就此,楚軍完成強製權力交接,統率之權從舊楚貴族政治博弈中,轉移至真正想要反秦的項羽手中,此時秦軍也便面臨更大的壓力。

  胡亥、趙高在掌控朝政的時候,鹹陽的朝堂十分混亂,政治、經濟、軍事都在崩潰的邊緣,扶蘇入駐鹹陽之後,一直都在安穩政治局勢,遏止經濟繼續惡化。

  扶蘇每日忙於處理帝國積壓甚久的重要之事,經過這段時間的處理,如今的秦統治區域,政治、經濟、軍事的運轉開始緩緩再次啟動。

  扶蘇與蒙恬、馮去疾。馮劫以及九卿其他人,商議了如何處理胡亥的喪葬、李斯的喪葬與罪名,以及其子李由的處理意見。

  馮劫、馮去疾認為李斯篡逆禍害秦國至此,應當族滅,蒙恬則認為李斯之子與此事關聯不大,扶蘇如今廢秦律連坐之法,當率先從上執行。

  蒙恬雖認為李由不受連坐,但是李由以及不適合再做三川郡守此等要職,扶蘇覺得蒙恬說的有道理,便貶李由、長公主為庶民,居櫟陽永不地出櫟陽城。

  而李斯則讓李由等後人安葬,剝奪所有職位於爵位,胡亥則沒有這麽幸運,眾官吏一致認為胡亥不可葬入皇陵,幾番討論之下,胡亥以庶民的身份葬與渭水南。

  這些事情敲定,朝中大臣便提議讓扶蘇即位皇帝,但是來自蜀中的一份急報,讓扶蘇心中大驚,立刻將此事拖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