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古術奧義之催眠術》第83章催眠始祖人格理論
修普諾斯是希臘神話中黑夜女神尼克斯之子,司掌“睡眠”的神,與死神塔納托斯是雙胞胎兄弟。

修普諾斯與兄弟塔納托斯一起生活於地底,每當母親尼克斯令世界落入黑夜之時,他就會吩咐從者到大地上誘使人類入睡。

他與其無情的兄弟是相對的,修普諾斯的性格較為溫柔,往往在人的死亡之際,給予其恆久的睡眠。只要他以神力誘使人類,就能使人入睡。

他的催眠術,是人神皆不能相拒的。

因此修普諾斯是西方催眠術的始祖,催眠(hypnosis)一詞就源自於修普諾斯(Hypnos)的名字。

修普諾斯和帕西提亞生有三個兒子,他們是夢神墨菲斯、福柏托爾、和樊塔薩斯。

他們三個是所有其他夢神的頭頭,其中,墨菲斯化身為人托夢,福柏托爾化身為鳥獸托夢,樊塔薩斯化身為無生命之物托夢。

既然出現樊塔薩斯(Phantasus)的名字,會不會與前面的三幅壁畫有什麽關系?

庫恩·弗洛伊德陷入沉思。

突然庫恩·弗洛伊德開始有些意動,他想到了父親所提出的“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心理防禦機制”等理論。

此時的劉夏萊並不知道,庫恩·弗洛伊德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於凹地利摩拉維亞的弗萊堡市的一個猶太家庭,知名醫師、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被世人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

庫恩·弗洛伊德從小就跟在父親身邊,對於父親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研究十分清楚。

其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催眠術方面也頗有研究,在納粹發動大屠殺前,他正在研究催眠術對人類意識的影響程度。

“潛意識”是指人類心理活動中,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是人們“已經發生但並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又將潛意識分為前意識和無意識兩個部分。

潛意識是人類無法覺察的,但它影響意識體驗的方式卻是最基本的,比如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我們生活中日常活動的意義,我們所做出的關乎生死的快速判斷和決定能力,以及我們本能體驗中所采取的行動。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中,無意識、潛意識和意識雖是三個不同層次,但又是相互聯系的系統結構。

弗洛伊德將這種結構作了一個比喻:無意識系統是一個門廳,各種心理衝動象及許多個體,相互擁擠在一起。

與門廳相連的第二個房間象一個接待室,意識就停留於此。

門廳和接待室之間的門口有一個守衛,他檢查著各種心理衝動,對於那些不讚同的衝動,他就不允許它們進入接待室。被允許進入了接待室的衝動,就進入了前意識的系統,一旦它們引起意識的注意,就成為意識。

他將潛意識分為兩種:

一種是潛伏的但能成為有意識的潛意識——前意識;

另一種是被壓抑的但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使之成為有意識的潛意識——無意識。

但實際的潛意識其實是意識的一部分,只不過,是被我們壓抑或者隱藏起來的那部分意識。所以,潛意識能力在被發掘之前就被前意識與無意識的中間層間接和主動的否決了。

“自我”、“本我”和“超我”共同組成了人格。

“本我”是人格結構的最基本的層次,相當於潛意識。

它處於心靈最底層,

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動物性的本能衝動,特別是性衝動。它是混亂的、毫無理性的,隻知按照快樂原則行事,盲目地追求滿足。

它是人出生時就有的固著於體內的一切心理積澱物,是被壓抑、擯斥於一時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無意識的生命力、內驅力、本能、衝動、等心理能力。

“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

在我們的經驗中,覺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區別於周圍其他的物與其他的人,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識。

自己的一切是指我們的軀體,我們的生理與心理活動。

“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 往往處於社會生活的現實要求、超我的道德追求與本我的利益追求之間,按照現實原則協調矛盾,盡可能地尋找權宜之計,是個體最終行為表現的決策者,時而管理本我,時而服從超我。

“超我”是自我發展的最高階段,超我是孤獨的我,超我是博愛的我,超我是信仰中的我,超我是完善的我。

“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間不是靜止的,而是始終處於衝突--協調的矛盾運動之中。

“本我”在於尋求自身的生存,尋求本能的滿足,是必要的原動力;

“超我”在監督、控制自我接受社會道德準則行事,以保證正常的人際關系;

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並找到途徑滿足本我又要接受超我的監督,還有反映客觀現實,分析現實的條件和自我的處境,以促使人格內部協調並保證與外界交往活動順利進行,不平衡時則會產生心理異常。

簡單來說,“本我”是先天的本能,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

“自我”位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它一方面調節著本我,一方面又受製於超我,遵循現實原則。

“超我”是由社會規范、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追求完善的境界。

因此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超我”是人的最高境界,想要研究能不能通過催眠的作用讓人達到“超我”的境界,可惜直到他去世也只是有這個想法,而沒有去實施。

庫恩·弗洛伊德此刻想到了父親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論,再結合這這壁畫,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假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