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古術奧義之催眠術》第88章祛邪法術源自實驗
巫長生與巫青葉一起念完《洛神賦》後,長舒了一口氣,說道:

“這《洛神賦》果然是佳作,念得時候都讓人遐想萬千,而這《洛神賦圖》竟然能將這無限遐想躍然紙上,這顧愷之的畫作技藝誠不欺吾也。”

“當然哥哥巫自然喜歡這幅畫作,不僅是對其繪畫技藝的讚賞,也是對曹植在夢中能夠見到神仙的羨慕,他羨慕的不是曹植與洛神之間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的悲慘愛情,而是對神的一種向往。”

“因此在聽到當初庫恩·弗洛伊德提出‘自我’、‘本我’、‘超我’的理論後,再結合遠古石壁上的壁畫,他就自告奮勇的成為實驗對象,希望真的能觸摸到神的觸角。”

巫青葉小聲問道:

“你提出的‘祛邪重生術’是不是就是當年庫恩·弗洛伊德和你哥哥巫自然所進行的實驗?”

巫長生笑了笑,一掃之前的低落,說道:

“我就知道你一定會猜到,也猜到這幾天你就會過來找我。是的,這‘祛邪重生術’就是根據當年庫恩·弗洛伊德和我哥哥巫自然所進行的實驗演化過來的!”

巫青葉雖然已經猜到這個“祛邪重生術”一定與當年庫恩·弗洛伊德和巫自然所進行的實驗有關,但是再得到巫長生確切的答覆後,還是有些驚奇,問道:

“當年他們的實驗不是沒有成功嗎,所以才急著出去,想借助外面的醫療設備協助實驗,難道你竟然成功了嗎?”

巫長生有些得意,笑著說道:

“青葉,我雖然沒有我哥巫自然這麽聰明,但是我勝在時間多,又有我們祝由門的資源支持,這幾十年時間我一直在進行實驗,終於在最近有了成效。”

“當年哥哥和庫恩·弗洛伊德離島前,留了一份實驗的手稿給我,我偷偷藏了起來,為了不引人注意,事發後的幾年我都安分守己地聽從爺爺的安排,直到……”

原來當年巫自然在出發前已經想到了一切的可能性,也預感自己一行離島也許會遭遇不測,為了不讓自己與庫恩·弗洛伊德的心血白留,於是留了一份實驗手稿給巫長生保存,囑咐他有機會可以在小島上進行實驗。

沒想到巫自然一行在離島後真的發生了意外,巫長生那時候雖然年紀小,但是也算聰明,將這份實驗手稿藏了起來,再被祝由門的長老詢問時,咬緊牙關沒把這件事說出來,事發後的幾年也安分守己,事事聽從他村長爺爺的安排。

稍大一點後,巫長生被指派負責祝由村犯罪人員的管理,巫長生知道自己日夜等待的機會來了。

不久,巫長生就籠絡了牢房裡的看管人員,開始了催眠試驗,牢飯裡的犯人就成了他源源不斷的實驗對象。

怎樣麻痹人體的“心理防禦機制”,其實當初庫恩·弗洛伊德與巫自然實驗的時候已經找到辦法,那就是讓人體的“心理防禦機制”達到臨界點,乃至崩潰。

“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三方面的脅迫,如果它難以承受其壓力,則會產生焦慮反應。

然而焦慮的產生,促使“自我”發展了一種機能,即用一定方式調解衝突,緩和三種危險對自身的威脅。

既要使現實能夠允許,又要使“超我”能夠接受,也要使“本我”有滿足感,這樣一種機能就是心理防禦機制。

想要讓人體的“心理防禦機制”達到臨界點,乃至崩潰,就需要實驗人員不斷遭受“外部世界”衝擊。

現實中當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辦到,所以催眠就必不可上。

實驗人員被催眠後,

催眠師不斷在實驗人員的腦海中描繪其他害怕的場景,痛苦的事情,直到實驗人員的“心理防禦機制”崩潰,緩解不了自身產生的焦慮反應,開始從內心乃至身體表現出強烈的抗拒反應。當然,一開始並有沒全部成功。

由於個體差異,有的人在第一次階段就結束後,“自我”因為“心理防禦機制”的崩潰被隱藏在內心的哪個角落,“本我”和“超我”人格間歇性出現。這些人是成功的表現。

但是還有一些人在第一階段結束後,因為“心理防禦機制”的崩潰,“自我”、“本我”和“超我”似乎都消失了,呈現癲瘋狀態。

巫長生百思不得其解,同樣的方法在不同人的身上反映出的效果很不同,到底是哪個方面的原因呢。

實驗人員的成分十分複雜,高矮胖瘦、老中青以及男女都有,成功的案列和不成功的案例也沒有因為這些成分有區分。

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催眠實驗很長一段時間陷入膠著狀態。

終於有一天,巫長生找到了其中的關鍵,那些成功的實驗人員本身都有一定精神力的修為,至於那些實驗後呈現癲瘋狀態的實驗對象,要不就是普通的村民,要不就是精神力損傷的人。

想通了這一點,巫長生在實驗的第一階段就選擇性地挑選那些有一定精神力修為的人員,果然沒有再出現在第一階段後發生癲瘋狀態的人員。

第二階段是在“自我”被關“小黑屋”後,怎樣將“本我”也關進“小黑屋”,獨留“超我”人格來主宰人體。

“本我”是人體的本能反應,是從出生開始人體所擁有的第一個人格。

在生命降生之初,嬰兒只有“本我”,還沒有“自我”。

他們甚至不能意識到自己和外界事物的區別,他經常吮吸自己的手指頭,就像吮吸自己母親的**一樣津津有味,因為他把母親當作他自己的一部分。

可見,他還生活在主體和客體尚未分化的狀態之中。

嬰兒一般在8個月齡左右,“生理自我”開始萌生,這是“自我”的最初形態。

“自我”是靠通過活動、接觸,通過大腦神經活動的分化抑製過程才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

在與外界事物或他人交往中,通過與他人打交道,孩子通過建立聯系,建立分化,才逐漸形成了“自我”的意識。

社會的“自我”在幼兒時期是通過遊戲,扮演角色形成的,也依靠對父母行為的模仿。

進入學習階段後是依靠學校教育,意識到與同學的夥伴關系,明確當學生的義務責任,完成作業,以符合學校的要求,才逐漸建立起社會的“自我”意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