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古術奧義之催眠術》第89章“超我”控制實驗密碼
巫長生想盡了一切辦法,意識到“本我”是根深蒂固的存在,想要將“本我”像“自我”那樣關進“小黑屋”貌似不可能實現,那麽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超我”壓抑住“本我”,讓“超我”主導人體。

由於有一定精神力的修為的犯人不多,因此第一階段實驗前,巫長生給那些精神力不達標的實驗人員服用了提升精神力的湯藥,這些人果然是熬過了第一階段,沒有發生癲瘋狀態。

第二階段的實驗,巫長生是想到方法了的。既然要達到“超我”境界,必須讓實驗體歷經**之關,才能達到無欲無求的狀態。

由於“本我”人格是祛除不了的,只能想辦法壓抑住,但是一直找不到壓抑的方法。

每當巫長生在實驗對象催眠狀態下,描繪場景讓其歷經**考驗時,“本我”人格總是出現在最關鍵的時候,第二階段的實驗結果往往是“本我”佔據了人體的主動權。

實驗又陷入僵局。

但是巫長生並沒有放棄,實驗終於出現了轉機。

有一個實驗人員竟然出現了短暫的“超我”境界。

巫長生在實驗中怎麽區分‘自我’、‘本我’和‘超我’人格,其實很簡單。

“本我”人格隻留下人的本能,記憶已經丟失,呈現的是初生幼兒的狀態。

“自我”人格就是人平時的狀態,該怎麽說話就怎麽說話,該幹什麽就幹什麽。

而“超我”人格已經擺脫**,達到無欲無求的狀態,呈現出的是得道者的姿態。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平時唯唯諾諾或者粗魯不堪的人,突然有一天講出來的話都是人生真諦,你能區別不出來嗎?

當然說話什麽的都能假裝出來,但是得道者身上散發的氣息是裝不出來的。

那個唯一出現短暫“超我”境界的人叫做莫能禦,從小被景教長老收留,後因為屢犯教規,被驅逐出教,混跡於鄉野之中,因調戲婦女被收監。

由於莫能禦的精神境界不夠,第一階段的實驗前服用了增強精神力的湯藥,順利進入第二階段。

巫長生在第二階段實驗前,害怕莫能禦的精神力不能承受第二階段的催眠實驗,於是又給他服用了增強精神力的湯藥。

第二階段實驗結束後,巫長生解除了莫能禦的催眠狀態。

莫能禦從催眠狀態中蘇醒過來,睜開眼後,慢慢地坐了起來,笑容十分和煦,笑著說道:

“真主無元,湛寂常然,長生獄長,幸得你助,吾得重生。”

巫長生感歎萬分,雖然是經過自己的手,但是這個結果也是有些出乎自己的預料。

在實驗前通過對莫能禦的了解,他雖然從小在景教的寺院長大,但是身上卻沒有絲毫景教的教士之氣,加上平時喜歡拈花惹草,混跡於鄉野,身上流裡流氣的。

但是眼前的這個莫能禦身上的氣息卻宛若另外一個人,談吐間就流落出修道者的口吻。

巫長生問道:

“莫能禦,你現在感覺怎麽樣?”

莫能禦依舊帶著和煦的笑容,笑著說道:

“長生獄長,現在的我已不是剛才的我,現在的我也不是將來的我,重生是一個階段的開始,也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天尊悲憐,借長生獄長之手,賜我重生。”

巫長生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實驗時,莫能禦的感受,找到莫能禦達到“超我”境界的原因。繼續問道:

“莫能禦,你是怎麽將你的“本我”壓製住的?”

“本我?”

莫能禦略微一思,笑著說道:

“你的意思是我怎麽將我的原始本能壓抑住?原始本能是一個執念,

世間的**也是一個執念,信奉天尊其實也是一個執念,只是我現在信奉天尊的執念超過了一切。”“至於為什麽我信奉天尊的執念突然變得這麽強烈,我也不清楚,因為催眠時的記憶我沒有什麽印象。”

巫長生陷入了沉思,一遍遍梳理著莫能禦催眠實驗中的步驟。

突然有一個想法出現在巫長生的腦中,會不會因為實驗前服用了增強精神力的湯藥緣故。

那些本身精神力境界高的實驗人員,巫長生並沒有讓他們服用增強精神力的湯藥。

“本我”是人的本能狀態,並不依靠人的思想精神;而“超我”由社會規范、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追求完善的境界,“超我”不是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認識它們,而是按照自己主觀上認為它們應該是怎樣而去認識的。

因此“超我”境界需要人花大量的精神力思考,完善自己,所以就需要大量的精神力支持。

巫長生也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信仰的重要性。

莫能禦的成功不單單是精神力的大量支持,也是因為他從小處於景教施教的氛圍,減少了他對人生的思考,為他敲開“超我”境界的大門。

“景教”,是在唐代正式傳入中土的基督教聶斯脫裡派,也就是東方亞述教會。

景教起源於今日敘力亞,是從希臘正教分裂出來的基督教教派,由敘力亞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聶斯脫裡於公元428-431創立,在波斯建立教會。

唐朝時曾一度在長安興盛,並在全國都建有“十字寺”。

聶斯脫裡為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主教,主張基督有神、人“二性二位”,在東羅馬被視為異端,被絕罰出教會。

一部分追隨者逃至波斯,得到波斯國王保護,成立獨立教派,與摩尼教、祆教共同形成波斯當時的三大宗教,流行中亞。

唐貞觀年間,景教僧侶阿羅本將此教傳入中土,唐太宗李世民詔稱“波斯僧阿羅本,遠將經教來獻上京”,並命令在長安城中義寧坊建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許其傳教。

唐代儒釋道三教鼎立,景教傳入中土後為了適應和生存,便極力順應,進行本色化的努力。

景教在教義敘述中采用了道家所常用的語句,更借助於當時極為興盛的佛教的術語,還非常強調儒家思想之忠孝二道。

當初跟隨祝由門來到這個小島上的波斯人都是景教的教徒,雖然在與祝由門人互通互婚後,小島上的純波斯血統的人早就不存在了,但是景教還是小島上與道教並駕齊驅的兩個大教之一,島上信奉景教的人不在少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