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勝敗難以定論的交戰過後,徐州聯軍各部無不枕戈待旦,以防曹軍來襲,卻不知曹軍早已連夜退去,隻留下一座空營。
平明,陶謙稍作休息,便召集各部,通報損失情況,並商議方略。
毫無疑問,若趕跑了曹操,各部功勞大小,自然是看殲敵數量,而補償多少,則看的是損失大小。
“各位但可暢所欲言!”在陶謙看來,他挫敗了曹操的進攻,雖然是戰勝了,但他自己的形勢並未得到太多改善。徐州徐州二郡化為丘墟,地方勢力尾大不掉。他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在戰後放棄一部分權力,用來補償在這場戰爭中遭受的損失的各方勢力,這意味著他手中能掌控的地盤和資源將會進一步減少。
中原日漸頻繁的戰爭讓陶謙很有力不從心之感,而徐州四面,皆有諸侯虎視眈眈,就連原本是南方盟主、徐州盟友的袁術也在佔據淮南之後,自稱徐州伯,毫不掩飾對徐州的覬覦之心。
關東局勢的瞬息萬變,諸侯敵友難辨,讓陶謙頗覺無所適從。加上他年事已高,二子無定亂之才,深感身後無人。所以陶謙想要在自己尚能掌控住徐州局勢的時候,尋找一個可以托付身後事的人,這樣才能在自己百年之後,保家門不滅。
安撫好眼前這些人,就是關鍵的一步。
昨日一戰,損失最大的當屬東南寨的臧霸。他的部隊在幾乎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遭到了曹軍的突襲,若非因為準備出兵的緣故,提前集結完成,能夠及時進行防禦,損失必然更大。即便如此,他的部隊傷亡也超過六千人。
臧霸性情耿直,當先站起來,大聲道:“我為陶公拒賊,兵不釋甲,馬不去鞍,勞心盡力,未嘗懈怠。何以昨日遇襲,陶公僅以數千人援我,而用大眾擊賊本寨。以致援軍反為賊軍所破,幾敗大事!昨夜我部驟然遇襲,折傷逾半,血流成河。願陶公能秉公處事,善加撫恤,否則不能令士卒效命。”
客觀來說,昨夜陶謙所用圍魏救趙之計,於大局上是有利的,但當損失的是自己的人馬的時候,就沒有人能對此毫無怨言了。
陶謙也知道自己昨夜沒有全力援救臧霸,會讓臧霸心中埋下一顆釘子,所以此刻也就誠懇地解釋,並安撫他道:“昨夜賊軍來襲,非我等所能預料,故而不知虛實,不敢妄動,唯恐為敵所乘,反而大敗,故而才攻敵之必救,以解宣高之圍。不過雖然如此,也是謙做的不對,在此,便向宣高賠罪。”
他這般懇切地賠禮,臧霸反倒不好再不依不饒,道:“陶公也是以大局為重,只是我部折損實在太重,將士恐生怨言。”
陶謙點了點頭,道:“宣高所慮極是。嗯,待班師會郯城之後,自當撥付錢糧,從優撫恤,宣高也可於各郡募兵,重建部曲。如何?”
如此,臧霸也就滿足,行禮拜謝了。
安撫了臧霸,陶謙又顧向田楷,道:“田刺史所部,折損如何?”
田楷早已問了軍吏,道:“昨日交戰,我部折騎兵六百余,步卒二千余人。”
陶謙了然於心,道:“田刺史為徐州之事,勞師千裡,謙不勝感激,必有厚報。”至於回報有多厚,便不是此時商議的事情了。
王翊立在劉備身後,冷眼旁觀。徐州聯軍昨日小挫曹軍之後,他本想提醒陶謙防止敵軍夜襲。但劉備認為,眾人戰勝之下,難免自得,若是王翊當場提醒,必然遭人忌恨。王翊出於削弱陶謙力量的考慮,
不再堅持。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因此受到損失最大的,卻是臧霸。王翊不知道這會不會影響臧霸和劉備已經初步建立起來的良好關系,畢竟臧霸前來參戰,其實和劉備有頗大的關系。 “玄德所部損失幾何?”先問了田楷和臧霸這兩個大軍頭,才輪到勢力微小的劉備。
劉備早已清點了損失,道:“昨日數戰,備所部步卒戰死者四百六十七人,輕傷六百八十人,重傷四百九十二人;騎卒戰死百二十九人,輕重傷百三十四人。”
這個傷亡數字,於實際的誤差,最多在二三十人之間,對於總兵力不過六千人的劉備來說,這時相當巨大的損失,在損失比例上僅次於猝然遇襲的臧霸所部。
但是眾人一想到昨日劉備所部經歷的苦戰,也就能理解為何會有如此之大的損失了。劉備率領不到五千步卒,結陣固守,與兩倍於己的強敵野戰,傷亡近三分之一,戰陣依舊牢不可破,這是不可多得才能。
之前小看劉備的徐州諸將,眼下也對劉備刮目相看。
陶謙歎道:“平原以孤弱之師,抗對強敵,步騎並力,不退一步,使賊眾不能得其所欲,真良將之才也。”他稍作沉吟,道:“眼下玄德不在青州,一時間難以補充兵力,不如先使假司馬徐盛率本部在玄德部下聽用。徐文嚮資歷雖淺,然膽氣過人,智略足備,昨日交戰,身先戰陣,克敵致勝,今實授軍司馬之職,堪嘉其功勞。”
眾人於是向徐盛祝賀,不過除了劉備和王翊是真心高興之外,其他人多半都是看徐盛前途光明,預先結交。
大略安撫了各部,陶謙開言,道:“今我軍雖多傷折,亦已稍挫賊軍。賊眾跋涉而來,糧道綿長,輜重等物,亦不足備。只要我軍分兵守城,高壘不戰,賊軍退兵之日近矣。然猶不可待其從容自退,今我欲遣一軍出賊軍之後,偽襲彭城,撓其糧道。不知哪位將軍願當此重任?”
此言一出,無人應答。
本來熟知徐州地理的臧霸是最好的人選,可是他的部眾剛剛慘敗於曹軍,雖不至於徹底喪失戰鬥力,但要深入敵後作戰,顯然是難以做到的。田楷和劉備倒是還有足夠的機動兵力,但他們不是本地人,即便帶上大量的向導,執行這樣的任務還是有所勉強,所以不但田楷沒有作聲,便是劉備也沉默不答。
至於陶謙自己部下的將領,薛禮跑了,笮融剛剛被罷免,現在還關在郯城的大牢裡。許耽守武原,曹豹預定守傅陽,呂由能力有限,不見得能勝任。陶謙的丹楊同鄉團差不多快星落雲散,無人可用了。
陶謙好不容易提出了一個用智之計,卻無人能夠將之付諸實施,令他很是尷尬。
不過很快就有人來化解陶謙的尷尬,一個背插赤幟的小卒飛奔進來,稟報道:“賊已宵遁,隻留空寨矣。”
陶謙猛地佔地來,問道:“果真?”
小卒答道:“哨騎遠出二十裡,未見賊軍蹤跡。呂中郎已令哨騎繼續遠探。”
呂中郎,就是呂由。
陶謙沉吟,若曹軍果然已經退兵,那麽他這個計策也就沒有實施的需要了。
片刻之後,陶謙道:“既賊軍已退,我軍可先至傅陽,安撫守軍,然後可以恢復彭城。”
眾人皆稱善。彭城是徐州重鎮,若無彭城,等於徐州大門隨時洞開。
午後,聯軍拔寨起行,尚未到傅陽,傅陽便來人報稱:“傅陽曹軍已撤圍而去。”
於是陶謙派出中郎將曹豹去加強傅陽的防守,繼續率軍向彭城前進。彭城距離傅陽稍遠,但徐州聯軍依然隻用了不到三天時間,就暢通無阻地到達彭城城下,而這個時候,彭城的曹軍也已經撤退。
兵不血刃拿回了彭城,徐州軍繼續向北,又收復了留縣、廣戚、沛縣、豐縣,沛國北部諸城,皆不戰而下。
但這離戰前兩軍的實際控制線,依然有一段距離。要知道此前,陶謙可是趁著曹操尚未安定兗州的時候,進攻到任城一帶的,西面的兵鋒也直達碭縣。不過現在能夠基本收復領土,陶謙也感到滿意,不再繼續進攻了。
陶謙於是還軍到沛,召集各部主將商議軍事。
王翊知道,這是真正的善後大會,所以也格外重視。他比照著地圖,盤算著該爭取哪個地方養軍。歷史上陶謙給了沛縣,但王翊知道,沛縣是不夠的,就連整個沛國,也不夠。何況在沛西的譙縣,還盤踞著一個豫州刺史郭貢,擁兵數萬,雖然戰力不強,但現在劉備暫時無力與之爭鋒,這就嚴重限制了劉備的發展方向。
田楷首先起來告辭,道:“今徐州既已解圍,楷留此無益。青州留守諸將屢次發來信報,言袁譚數起戰端,寇略諸縣。楷當還軍以拒之。”
陶謙雖然不喜歡田楷這個北地武人,但若是田楷能夠留在徐州助他,必定將十分利於他鞏固在徐州的統治。因此,出於客氣,也出於實際需要,陶謙出言挽留,道:“田君聽老夫一言。青州荒殘, 人物殫盡,非爭霸之所。今徐州四面皆敵,若田君離去,何人助我拒敵?願田君留在徐州,如何?”
說實話,這一瞬間田楷確實動心了,他是個貪心的人,所以才想擠走劉備,獨據青州。但在貪心之外,他還有更多的忠心存在,所以田楷並沒有答應,而是直言道:“以楷之微力,不足以當陶公十一。今陶公部下有臧宣高、徐文嚮、陳元龍諸人,若得善用之,足以拒敵四面,開辟土地。楷受奮武將軍(公孫瓚)厚恩,誓當以死相報,終不棄之。”
聞言,陶謙雖有些失望,但也沒有表現出來,而是讚許道:“田君慷慨忠義之士。”
田楷繼續道:“若如此陶公尚憂不足,我可留平原相助陶公。”說完,又轉向劉備,道:“玄德意下如何?”
劉備當然是要答應的,但他不會直接答應,而是問道:“備若留此,青州之事如何?”
田楷答道:“我與北海(孔融)為之。”
劉備又問道:“幽、冀之事如何?”
田楷於是答道:“此奮武將軍為之。”
劉備轉向陶謙,問道:“然則陶公之意如何?”
陶謙喜形於色,道:“此求之不得也。”
劉備的才能,陶謙早已看在眼中,他認為像劉備這樣的人才,公孫瓚陣營一定是舍不得的,但沒想到田楷竟然願意讓劉備留在徐州。這讓陶謙意識到,青州諸將,是非常不團結的。
但這又有什麽關系呢?只要對他有利就好了。
劉備於是起身,道:“既然陶公不棄,備願為陶公藩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