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季漢風雲錄》第1章 序幕
  七月十六日,劉備和王翊兼程回到彭城,一面部署遷治於彭城的行動,一面開始討論出兵兗州的計劃。

  關羽、張飛、趙雲、梁習、李通、趙昱等各部隨後行動,返回原先駐地,關羽以九江都尉轉任魯國長史,移屯魯縣,和呂岱合兵;張飛移屯睢陽,趙雲所部移屯沛縣,整修戰具、兵器,預備用兵。

  “諸位請看,這是目下兗州的形勢。”王翊將自己畫出的兗州形勢地圖掛在牆上,圖上標注了曹操和呂布雙方已知的兵力部署和勢力范圍,以及周邊勢力的方位。王翊本來想製作一個沙盤,但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如何準確地在沙盤上表現出地形的變化,便索性放棄了。

  鑒於這圖並不是人人都能看懂,王翊解說道:“今年初春的時候,曹操困頓窮厄,一度曾想放棄兗州,送人質到鄴城,徹底投靠袁紹,卻被程昱勸止。其後曹操在諸多文武的支持之下,數設奇伏,遂破呂布。如今兗州諸郡國,大都已被曹操收復。只有陳留郡在張邈控制之下,山陽郡呂布自己佔據。去年和今年冬春之交,曹操乏糧,於是解散了相當一部分軍隊,目前前線所余僅有四萬余人。根據目前得到的情報,曹操以曹仁率樂進、李乾、曹洪等諸部,共一萬五六千人,負責西線戰事;曹操自率夏侯淵、於禁、程昱、曹純、朱靈、路昭等將,共二萬五千余人,攻擊山陽的呂布;夏侯惇領護軍韓浩,率兵五千守定陶,接應兩路,督運輜重。其余任峻、棗袛、荀彧、滿寵、薛悌等皆留守各郡——曹操雖然依賴袁紹的援助,但並不信任袁紹,後方各郡要地皆有士兵把守,雖然數量不多,應該足以為曹操爭取到反應的時間。”

  劉備道:“此前我們讓臧、孫二太守進入泰山郡,奪佔郡治奉高,曹操任命的泰山太守薛悌不戰而退,說明在解決呂布之前,曹操並不想直接和我們交戰。越是如此,我們越不能讓曹操如願,如今曹操通過驅逐呂布,徹底掃蕩了兗州反對他的力量。一旦他將呂布的勢力徹底逐出兗州,那麽兗州就會成為曹操最為堅固的堡壘,這是我們所不願看到的。按照之前商議的結果,我打算在秋收之前,就派出一部分軍隊進入兗州,目的在於干擾兗州的秋收,至少不讓曹操順利地征集糧食。諸位有什麽見解?”

  劉曄道:“此計深合兵法‘分軍肆敵’之策,可以一用。目下我軍兵力、糧食都多於曹軍,故而這樣最能以我之長,攻敵之短。此外還可請張稚叔、孔文舉從旁策應,以保萬全。不知明公打算出動多少軍隊,分幾路進軍?”

  劉備道:“此次當以襲擾為主,自然不宜動用過多士兵。按照子弼的建議,分三到四路,每路四五千人足矣,過多的話,反而不夠靈活,容易被曹軍咬住。”

  眾皆稱是。

  王翊道:“眼下我軍大軍正在回師徐州、豫州,曹操對我們關注甚多,不可能不知道。他也一定能夠推斷出,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他。故而我們對曹操的戰爭很難達成突然性,所以我們只能憑借自己的優勢,正面將其擊敗。等到秋收之後,九月下旬,十月初,那個時候,戰馬肥壯,錢帛糧谷豐足,正好用兵。屆時,除了此前出動的幾路人馬之外,預計將會出動八萬到九萬人,諸位要提前制定好計劃,絕不可誤事。”

  眾皆稱“諾”。

  劉備道:“我知道諸位辛勞,但如今正是多事之秋,用命之時,若不能自強,便有傾覆之危,諸君當謹記。

”  諸從事很快散去,隻留下長史王翊、參軍劉曄、主簿簡雍。劉備府中諸吏,陳群外放為太守,魯肅督豫州,決策核心只剩下寥寥幾人,這樣的好處就是更容易達成一致。

  劉備道:“既然大略已定,事不宜遲,即令——田豫率軍五千,進入陳留郡,幫助張邈牽製曹仁;徐盛率軍五千,進入濟陰郡,攻擊曹操糧道,牽製夏侯惇部;臧霸率軍五千,出泰山,轉略濟北、東平二地;呂岱率軍三千,相機出東平。嚴令諸路人馬,不得與敵軍大隊正面交戰,務必以侵擾糧道為主,以戰養戰。此外,所到之處,要嚴守軍紀,不得劫掠、奸淫,更不得濫殺。子弼你親自擬定條令,嚴格執行。”

  王翊訝然,道:“不用子龍出兵嗎?”

  劉備笑道:“子龍婚期將近,備豈能擾了他好事?”

  王翊忽然想起了這茬,於是不再問,又進言道:“原先出兵,皆置軍師、監軍、護軍,意在謀劃作戰、監察軍紀、督護將士,但監軍、護軍職權卻在將軍之下。翊以為,應設‘憲兵’,專門負責軍紀、軍容,而不負責戰鬥之指揮。‘憲兵’不受將軍管轄,直隸於將軍府。如此監、護軍隻管作戰,職權分離,專人專職,當更有利於執行軍隊法紀。”

  劉備道:“如此也無不可,子弼可詳細籌劃,寫成策論,待文武諸吏商議。”

  王翊稱是。

  正說話間,人報有劉繇使者來。

  王翊道:“此必是劉繇被孫策侵攻,後退無路,而見元龍始終留在江北,遲遲不渡江,故此來求援軍。”

  劉備道:“元龍胸中自有見識謀劃,我既然已經將渡江作戰之事全權交與他負責,便不會管他何時渡江。劉繇派人來見我,怕是來錯了。”於是隨口問道:“來人有沒有說自己姓名字號?”

  侍衛道:“來者自稱是東萊太史慈。”

  “哈哈!”劉備又驚又喜,道:“沒想到是子義來了。子弼、憲和、子揚,快隨我去迎。”

  劉曄奇道:“太史子義與明公有舊?”

  劉備笑道;“當初備在平原的時候,孔北海出屯都昌以討黃巾,被圍受困。子義之母曾受北海恩義,於是子義匹馬單槍,殺出重圍來見我,喻我以大義,請我去救北海。其時備籍籍無名,而北海名聲重於天下,備受寵若驚,出兵相救。都昌圍解,子義得以報了北海恩德。其後劉正禮為揚州刺史,子義乃劉正禮同郡人,因此前去投奔。子義勇冠三軍,弓馬無雙,這些年卻無大名,不知何故。”

  王翊道:“太史子義忠勇義烈,智略過人,有百步穿楊之能,如古之養由基。只看劉正禮待許子將以上賓,而不用忠勇如子義者,便可知其必敗無疑。”

  眾人走出府門,迎面便見一壯士,窄衣箭袖,身長七尺七寸,劍眉星目,須髯甚美。壯士見了劉備,不勝歡喜,拜道:“東萊鄙人太史慈,拜見征東將軍!”

  劉備疾步上前,扶起太史慈,笑道:“子義與備故交,何必用此虛禮?”便拉著太史慈進門,令侍者置酒以待。

  眾人皆與太史慈見禮。

  太史慈視珍饈美饌佳釀如無物,道:“慈受劉揚州之命而來,求救於將軍。孫策自渡江起,先攻涇縣祖郎,破祖郎之後,又出兵向宛陵、蕪湖,使別將朱治攻故鄣。揚州自度非孫策對手,將軍若不救之,必為所破,那時孫策亦必為將軍大患。還請將軍發兵救揚州。”

  劉備道:“子義勿憂,我已令陳元龍率兵二萬,駐兵皖口,只等戰船、水手齊備,便渡江追擊孫策。眼下元龍之所以按兵不動,是因為戰船未修,水手未曾招募完成。子義可作書回報揚州,請他堅守勿戰,救兵旬日可到。”

  太史慈得知劉備如此盡力,知道劉備也有難處,便不再催促。

  劉備令人斟酒,道:“備與子義都昌一別,轉眼間已經數年,撫今追昔,不勝感慨。請子義滿飲此杯!”

  太史慈不好不飲,於是一口飲盡。

  眾人於是輪流上前,與太史慈勸酒,殷勤備至,太史慈力戰眾人,毫無醉意。

  劉備笑道:“備與子義久不得相見,不知子義近來可好?”

  太史慈道:“托將軍福澤,慈一向還好。”

  劉備笑道:“子義忠勇無雙,智略過人,卻甘為劉揚州奔走,不知子義在劉揚州麾下任何職?”

  太史慈道:“蒙劉使君看重,使為騎督,偵知輕重,部下也有從騎數十。”

  眾皆訝然,劉備默然不語,不提此事,只是勸酒。

  片刻席散,劉備也不顧太史慈就在一邊,憤憤道:“以子義之才,劉繇竟然隻讓子義做偵騎,合該他被孫策殺得無家可歸!”劉備心中憤恨,在心腹面前便直呼劉繇之名。

  太史慈沉默不語,他其實也不滿足於這個職位,但他是個忠恪守禮之人,自不會抱怨。

  劉備道:“非是備嫉妒劉揚州,子義若轉投備麾下,備當以子義為大將。”他話剛出口,便知道不對,又複補充道:“子義當然不是這樣的人,但是子義有萬裡之才,卻只能做遊騎做的事,劉揚州實在是屈才太過。”

  太史慈不是迂腐之人,當然也就能看出劉備的雄心壯志,對劉備而言,劉繇的存在雖然有利,但同樣是劉備並吞江東的障礙,基於這個原因,劉備救劉繇便決然難以盡心盡力。但是太史慈更知道,當世諸侯,能夠救難扶危的,除了劉備,更無一人,所以他並不因此而看低了劉備。

  他忖度良久,方道:“慈智術短淺,本當不得將軍重待。且慈曾聞,人臣事君,君以眾人遇我,我以眾人報之。劉揚州既然以凡才待慈,待此番將軍解了劉揚州之圍,那麽我也算報答了劉揚州恩義,那時我必辭了劉揚州來投將軍,絕不食言。”

  劉備大喜,道:“有子義相助,備真如添一臂也!”

  眾人於是皆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