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季漢風雲錄》第29章 南巡
  六月十五日,魯肅從譙縣趕到郯城,劉備於是召集眾人議事。

  “諸君,四日之前,子弼從淮南發來戰報,壽春之戰,我軍擊斬袁術以下,包括將軍紀靈、長史楊弘以及橋蕤、李豐、樂就、梁綱、陳蘭、韓胤等數千人,生俘雷緒、閻象及袁術二女等萬余人,僅有袁術之子袁耀僥幸得以逃脫,不知所蹤。至此,九江各縣,已經初步平定。”劉備在會議上通報了淮南戰局的概要,與會的除了郯令陳群、豫州刺史魯肅、治中張昭、琅琊長史張紘、別駕糜竺等幾位大吏之外,還有簿曹孫乾、功曹程秉、兵曹掾陳端和秦松等州府屬吏,雖然名位並不顯赫,但職責卻十分重要。

  眾人聞言,紛紛大喜,齊聲道:“我等謹為王中郎賀,為明公賀,為朝廷賀!”

  劉備抬手向下壓了壓,示意眾人安靜下來,道:“此乃子弼和前方將士之功也,不過我等也與有榮焉。只是袁術雖然伏誅,九江平定,但袁術舊將孫策得到出身廬江大族的周瑜輔佐,又糾合孫文台舊將、宗族、親戚,擁兵萬余人,舉兵自立,抗拒大軍。孫策先是擊敗劉正禮,佔據歷陽一帶。在被元龍聯合劉正禮困住之後,又出乎意料地甩開元龍,率兵南下,欲渡大江而東。子弼數次上書,陳述孫策之患,建議選一員大將,率精兵三萬渡江,窮追孫策,借此機會,用一到兩年的時間,奪取江東,徹底解除我軍的後顧之憂。此舉關乎我軍大計,我本想等子弼歸來,再作商議,但子弼以為事不宜遲,夜長夢多,讓我等決策。故備請諸君前來,諸君以為子弼的方略是否可行?”

  眾人目光閃動,神情不一。王翊的上書透露了兩個個要點,一是孫策是長遠之患,不可以不考慮;二是自己身體不好,又不精通軍事,不適合領兵,希望劉備另派得力大將統率渡江作戰的軍隊。

  魯肅是在場眾人之中對戰略最為精通的人,當先道:“以肅愚見,子弼攻取江東的建議,從大略上來說,有三利、兩不利。”

  眾人把目光投向魯肅,劉備道:“子敬可細言之。”

  魯肅面無得色,沉著道:“江東雖然地廣民稀,但也有人口百萬,糧食豐足,我軍若能取得江東,可以憑此自強,此其利一也;淮南與江東隔江相望,淮南是徐豫之脊梁,若得江東,如子弼所言,後顧無憂,是其利二也;劉景升據荊襄七郡,兵多糧足,其心難測,若得江東,則與荊州共長江之險,拊荊襄之翼,劉表必不敢輕舉妄動,此其利三也。”

  眾人紛紛點頭,魯肅總結得還是很到位的。

  劉備追問道:“然則子敬言,取江東還有三不利,又作何解?”

  魯肅從容道:“江東舊為吳越之地,本朝以來,山越根深蒂固,日漸壯大,眾至百萬,州郡安撫不當,加之王化未及,山越屢叛,我軍取得江東,若處置不當,山越必定為亂,此其不利一也;我軍兵多將少,大敵在北,江東之重,不能當豫州之一郡,我軍縱然得江東,大軍必須北還,而劉表仗上遊之便,一旦進犯,我軍防守不易,一旦有變,則徐豫又不得安,是其不利二也。不過有三利而二不利,卻足以讓我們定下收取江東的決心了。”

  與大多數人固有的印象不同,劉表並非只知道飲酒會客、讀書注經的書生。在原本的歷史上,他曾插手益州的歸屬問題,也曾任命過賴恭為交州刺史,更曾數度北征曹操,只是因為曹操的手段太過高明,很好地發揮了荊南對劉表的牽製作用,

加之劉表本人才略不足,才沒有什麽大的成就。劉表本人最大的問題,不是什麽“胸無大志”,而是不會用人,但這並不影響劉表是個有威脅的人物這一事實。  張昭既不讚同,又不反對,而是陳述道:“子敬所言,乃取得江東之後的得失。然而以我軍目下形勢,取江東雖然不難,但與此同時,必然影響到我們在西面和北面的戰略。按征南所言,平定江東需三萬精兵,兩年之久。而我軍向來不在當地征糧,故而糧食輜重皆須從徐州、豫州輸轉,加之淮南農耕尚未恢復,亦須賑濟,更不能有所補益,兩相合計,耗用錢糧巨億,恐怕府庫將為之枯竭。一旦西、北有事,不加賦稅則無力出兵,加賦稅則百姓受損,橫豎不利。又曹操已收復各縣,在陳留,進圍雍丘,在山陽,正在集結兵力,準備攻擊呂布,呂布一敗,北面再無屏障。青州方向,袁譚數敗田楷,進迫北海,孔文舉一敗,徐州便直接與袁紹接壤。明公請恕昭直言,自征淮以來,我們北面形勢,不但沒有好轉,反而不斷惡化,對此征南不能說毫無責任。而朱驃騎自從西屯雒陽,數次要求明公率軍西進勤王,絲毫不顧我軍前後受敵之局勢。一旦我軍以精兵渡江,西北有變,退兵則前功盡棄,不退兵則徐豫受困,面對袁曹合力,四州之力,我們僅有徐豫二州,還有支持渡江之兵,殊為不易。這些要點,還請明公慎重考慮一下。”

  孫乾眉頭一皺,道:“子布先生所言,乾大都以為在理,唯獨子布先生將我軍目下大局之不利歸咎於王征南,乾實不敢讚同。征南籌謀劃策,平西征南,若非征南運作,我等恐無此等氣象。我軍目下之不利,乃是因為袁、曹之強,縱然我軍一開始便定下先北後南的方略,難道子布先生便真的有辦法用豫州和徐州抗衡袁曹嗎?兼弱攻昧才是爭雄之道,子布先生若想摧折霸主的鋒芒,何妨效仿魏惠王、宋康王!?”

  陳群看不下去了,於是出言道:“此時當以籌策為重,豈是爭論是非之時?以群之淺見,後方不寧,前方也難以安心用兵。征南建議先平江南,是考慮到長遠之患,加上江東諸郡不相屬,機會難得。征南一向謹慎,他上書說平定江東需要三萬精兵,耗時兩年,必定是出於料敵從寬而得出的估測,未必準確。何況我們並不一定要一鼓作氣平定江東,可以選一員大將,率兵兩萬渡江,輔以善治民事的文官,先在江東取得立足之地,一面蠶食,一面治理,安撫當地的百姓,寬待山越,籠絡大姓。孫策兵不過萬余,我軍派兵在江東,只需要牢牢牽製孫策發展,而聯合江東的其他勢力,限制孫策的擴張,這樣也能達到目的。這樣我們既能較好地應對孫策這個大患,又能保留在北面和西面用兵的余裕,雖然尚且算不得有利,但也有回旋的余地。一段時間之後,江東的駐軍可以自給,不須徐豫供給輜重。那時局勢勢必又有變化。我們再根據時局調整方略,豈不比現在在這裡爭論要好上許多?”

  陳群說完,眾人眼前俱是一亮。他說得沒錯,孫策是個大隱患,但也要有時間和空間發展才行。用不多的軍隊,在江東扎下一顆釘子,這樣的話,既能阻擋孫策擴張,又不至於限制自己行動的自由度,如果情況實在不對,也可以抽身而退,損失自然也會小上許多。

  劉備想了想,道:“長文之策甚善,不過尚容商議。今日之議後,諸君可各將心中策略寫出,送來與我看看。此外,我仍覺得應當與子弼商議此事,畢竟長文也說過,子弼他們在前線,對孫策的了解和對江東的認知,都比我們更為清晰而直觀。”

  張紘道:“既然明公念茲在茲,不如出巡淮南。淮南吏民在袁術部下數年,民不知所歸,吏不知所屬。明公車騎南行,宣揚朝廷的恩信,撫勸惶恐的吏民,考察郡縣官吏的才能,紘認為,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事情。眼下秋收之前,我軍不可能向北方用兵,袁紹和曹操也幾乎沒有可能攻擊我們,這是最好的機會。”

  劉備拍掌道:“子綱之言善,諸君以為如何?”

  眾皆稱是。

  劉備又問道:“既然如此,諸位以為渡江之軍,誰為主帥為宜?”

  陳群道:“或是陳國相,或是關將軍,其余眾人或難以勝任,或資歷尚淺,不能服眾。”

  魯肅道:“現在關將軍和陳國相皆在淮南,明公既然南巡,可以去和他二位談談,聽聽他們的意見。”

  劉備點頭道:“子敬所言不差。既是如此,備出巡淮南期間,便請子布、子綱二位先生暫時負責府中諸事,子仲回彭城,子敬回豫州坐鎮,長文隨我南下。待我離開郯城之後,子布先生即行文淮南各縣。”

  眾皆遵命。

  須臾,眾人皆各自離去。劉備想了想,對長文道:“袁曹二人皆非易與之輩。我想,與其坐等他們平定青兗,不如讓國讓、文嚮、宣高各自與張邈、呂布、孔融接洽,主動援助他們,如有必要,直接出兵為形勢,以分袁、曹之兵。長文覺得如何?”

  陳群略作思忖,道:“還是等明公巡視淮南回來再行此事為妥。”

  劉備點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