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季漢風雲錄》第8章 文明的“熵”
  八月九日,漢帝禦駕至澠池。

  熵增是一個在各種學科當中被廣泛使用的概念,在熱力學中,熵增是指封閉系統中總能量不變,能量不可用部分的比重增加的過程。如果將宇宙看做一個封閉系統,那麽如果熵增一直持續下去,宇宙就將走到盡頭。。

  按照王翊對文明和社會發展的理解,“熵理論”一樣可以用來解釋文明的發展和毀滅。當然文明的系統並非是封閉的,更非是靜態的,有時候增減並非看上去那麽簡單。

  假設一個文明是封閉的系統,那麽這個系統中的能量就是財富、土地、資源、人口、上升渠道等等可供普通人使用的部分。而不幸的是,人類的各個文明,始終在重複著社會學上的“熵增”現象,也就是這些文明系統內的資源在這些文明系統不發生大變動的情況下,會因為各種原因持續向文明社會中的少數人手中聚集,成為不能被普通人——或者大部分人——所使用的“熵”量。當熵增到了極致,就是文明的崩潰或者毀滅,至少也會發生朝代的滅亡。

  與“熵增”相對的,自然也就存在“熵減”的現象。在文明社會之中,“熵減”的發生,無非由於以下幾個原因——戰爭導致的人口減少、技術進步或制度改革促進的生產力提高、疆域擴大帶來的資源總量增加、革命導致的統治階級變動。以上四種現象,都會導致文明內部可用資源的比重增加,也就是“熵減”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文明的主體政權往往又能維持好長一段時間。

  文明社會是由複數個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個體組成的系統,當這個系統中的熵增達到一定階段,其中的個體就會出於理性或者非理性的原因啟動“熵減”的過程,有的時候,他們自己或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多大的意義。

  而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階段,人們尚未掌握主動探索科技的能力,亦無此普遍意識,更無豐富的政治改革的經驗,也無有效將新的領土在短時間之內完成開發的技術手段,所以除了日積月累而發生的文明階段的根本轉變——譬如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青銅時代向鐵器時代的大變革——“熵減”主要來自殘酷的戰爭。戰爭讓耗用大量資源的人口部分消失,讓原本控制資源的階級大量減少,自然就造成了“熵減”。

  不過,單純地人口減少並不只是帶來“熵減”,畢竟自然界的資源再豐富,不經過人的勞動進行開采和加工,就無法成為人類文明可以使用的資源。人口的減少,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熵減”,但一旦人口過度減少,影響了基本的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那就是“熵增”了。

  當然,文明和社會的發展、變動是個極為複雜的過程,並不僅僅受到自身資源因素的影響,故而“熵理論”不可能解釋所有文明的興衰,但即便如此,也堪堪可作為統治者的借鑒。

  對應到具體的地域和時間,古代中國無疑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遠的不說,秦朝刑法峻急,聚斂極重,加上六國余黨未清,所以短短十四年便覆亡。之後秦末大亂,不但秦朝的貴族被打倒,倒秦最賣力的六國舊貴族也先後倒下,社會資源有了一次大規模的再分配,所以前漢得以延續二百年。而隨著前漢軍功貴族、外戚、勳貴的聚斂,社會資源的“熵增”達到一定階段,文明系統再次啟動了“熵減”的程序,這就是前漢之末的戰亂。

  天命之子世祖光武皇帝在世家大族的幫助之下,

以席卷之勢平定天下,自然減少了短期內的戰亂,但同時又伴隨著其他問題——這次的“熵減”過程比較短暫,社會資源的再分配和釋放沒有完成,所以盡管東漢在禮樂教化上傾盡全力,國祚還是不如前漢。  桓靈之際,華夏文明的“熵增”又一次到了文明本身無法承受的階段,所以新一輪的“熵減”再次啟動了,而且由於東漢末年,華夏文明的主體地域正處於氣候轉冷的階段,遊牧民族紛紛南遷,華夏文明的固有地域被壓縮,生產力受到影響,這一輪“熵減”無疑進行得很不順利。

  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這一輪“熵減”要等到三十年之後,才基本能夠緩和,九十年之後,才能大體結束。按照這一規律,西晉只要不自己作死,大一統王朝國祚綿延百年簡直是輕輕松松的事,可惜司馬氏太會作死,加上曹魏和司馬氏都是一邊做減法,一邊變本加厲地做加法,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如果歷史的軌跡沒有發生變化,漢末之亂將會再過三十年才能基本結束——這是一個文明拋去歷史的累贅不斷前行所不得不經歷的過程。

  就算王翊想方設法地結束了戰亂,如果不在其他地方進行變革,那麽新的統一王朝至多也就是又一個東漢——或許與同一時期的其他文明相比已經足夠偉大,但是在王翊的認知裡,這樣的偉大還配不上這個古老民族所應得的地位。

  雖然王翊早有辭官歸隱之心,但一旦走馬中原,遍觀山河壯闊,這種心思頓時又煙消雲散。

  王翊相信,按照簡雍對劉協的描述,如果劉備全心全意輔佐劉協,劉協也與劉備推誠相信,加上自己的殫精竭慮,重新一統天下不是不可能。但就算做到了那一步,又能如何?

  要進行一場改變整個文明走向的改革,不掌握政權是不可能的。可是在劉協的統治之下,即便劉備可以成為權臣,王翊這個劉備的嫡系還能接劉備的班?即便劉協死了王翊就有機會,可王翊再怎麽能活,能活得過小他十歲的劉協?就算王翊養生有道,劉協死後,新的皇帝就是好對付的主?即使是劉備與王翊之相知相信,尚不能做到言聽計從,劉協和劉協之後的新帝?

  這些,都是王翊需要考慮的問題,漸漸地,他的心中開始有了一個不甚清晰的路線。

  自己奪取天下稱帝是不可能的,正統可能需要幾代人的時間來確立,王翊沒有那個時間。只有當一個如諸葛亮那樣的權臣,才是王翊眼下可行的唯一的出路。

  王翊以超時邁世的見識,有足夠的可能推動史無前例的“熵減”,絕不會依賴戰爭這種殘酷的手段。一旦這個願景得以實現,世界的歷史將徹底改寫。

  “子弼在想些什麽?”劉備忽然笑問道。

  王翊陡然醒轉,道:“連日疾行,有些困倦,適才走神,還請明公勿怪。”要是讓劉備知道,王翊在捉摸著做劉備的繼承人的權臣,不知劉備會作何感想。

  劉備笑了笑,道:“子弼哪裡話?本來如此疾行,十分辛苦,不應讓子弼受此勞頓,只是子弼一向智謀過人,見識長遠,此次覲見陛下,不能沒有子弼,所以才讓子弼勞苦。說起來,倒是備應該感到歉疚,哪裡是子弼的過錯呢?”

  王翊道:“我聽說此次陛下東遷,百官、宮人多數失散,圖書、典籍、儀器盡數丟失。估計多半已經落入李傕和郭汜之手。這些都是陛下決不能舍棄的,所以我想陛下一定會下令討伐李傕和郭汜,明公覺得如何?”

  劉備道:“自董卓以來, 臣下狼子野心,犯上作亂,沒有比李傕、郭汜等人更嚴重的。如果陛下下詔征討李、郭,那麽我們自然應該奉詔,否則何以震懾不臣之人?如果陛下下詔,我寧可退出兗州,也會出兵討伐逆賊。只是李傕、郭汜必然會把百官當做人質,以求陛下赦免他們的罪責,這卻是我們需要權衡的。”對於李傕、郭汜而言,他們手中掌握的人質可以說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了,他們只是目光短淺,並不是傻,自然會牢牢抓住。

  實際上,劉協不要這批官員,也可以征召足夠的官僚組成新的朝廷,但是這樣無疑會令那些對劉協寄予厚望的人失望——劉協今天能不顧這些臣下的性命,那明天是不是也會為了王室的顏面舍棄另一些無辜之人呢?

  所以無論如何,劉協都必須要妥善處理這件事情。最好的結果,自然就是擊敗李郭,然後一番神操作救回百官,但那樣的難度不言而喻。當然,難以做到,並不代表著不能做到,這其間分別,全看臨時應變如何。

  “陛下有詔,令征東將軍劉備及隨從吏員入見!”劉備和王翊正在商議之間,一個小黃門出來宣諭。

  劉備遙遙一拜,道:“臣奉命。”說是隨員,其實也就是王翊、朱尚二人而已,其余人員,都在後軍未至。

  雖是方脫大難,儀禮一時難以完備,但數百羽林持斧鉞、槍戟、旗幟等儀仗兵器擺列開來的時候,氣派程度還是超出了王翊的預想。難怪那麽多人一門心思想稱王稱帝,不說帝王富有一國,單是這儀仗之弘大,就足以令人向往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