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最後的藩王》第51章 謀劃(2)
  朱桓在另一張紙上寫的是“貿易”、“鹽”“鐵”幾個大字。這些是他設想中將要發展的產業。湖廣布政使位於大明腹中之地,長江貫穿而過,尤其是湖北更是九省通衢,處於交通要道上,北接陝西,河南,東臨南京、江西,南面接兩廣,西面與貴州、四川相接,發展貿易最為適合。

  貿易離不開交通,古代貿易一般只有陸路貿易與水路貿易兩種,尤其是水路貿易,不僅更加方便,而且成本更加低廉。

  朱桓現在已經有一隻從江南直達京師的船隊,如果再將長江沿線貫通,同時掌握兩條交通大動脈,那麽它能帶來的財富絕對是不可限量的。如果日後再擴大到海上貿易,利潤更是可是可觀。

  接下來是“鹽”“鐵”,鹽鐵自古以來都是實行專賣制度。春秋時期齊國管仲率先提出“官山海”政策,即鹽鐵專賣制度。秦國商鞅變法,控制山澤之利,也實行鹽鐵專賣。當時的山海之產主要是鹽與鐵,官府壟斷經營,寓稅於價,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稅,又感覺不到征稅。西漢初年,鹽鐵放開民營,迅速催生了一批富商,堪比王侯。到了漢武帝時期,數次征伐匈奴,迫於財政壓力,以及對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籠鹽鐵”,將鹽鐵經營權收歸官府,實行專賣。

  以後雖然偶爾放開專賣,實行征稅制,但不久之後又迫於財政壓力重新收回。從唐代以後歷朝歷代均實行食鹽專賣,對鐵基本上放開,不在實行專賣制度。

  明代成立之初,采礦由官府嚴格壟斷控制,到了洪武二十八年,朝廷取消了專營制度,允許民間開礦、煉鐵,甚至連銀礦都放開允許民間在官府的監督之下開采,雖然明後期發生葉宗留起義之後,逐漸關閉了銀礦,不再允許民間開采,這也僅僅是為了防止發生暴亂。

  經營鐵礦是需要大量資本支撐的否則就會引起暴動,葉宗留起義就是因為缺乏開礦資金而沒有生產能力,才導致最後發生暴動。

  想到這裡朱桓突然有了一個主意來籌集開鐵礦的資金,只要有充足的資金,擴大鐵礦規模,同時提高生產力,冶煉技術。後期無論是將冶煉出的鐵出售給官府,或者打造農具、武器等,都是一種暴利行業。

  而湖廣正好有大型鐵礦,只要學過初中地理的都知道,湖北省有大冶鐵礦,此時的大冶還是個縣,隸屬於武昌府興國州。不過楚王朱華奎的封國就在武昌府,楚王宗室有郡王受封在大冶縣,到時恐怕避免不了衝突,不過這是後話了。

  另外朱桓想要經營鐵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明史上曾經有一支特殊的軍隊,這支軍隊以紀律嚴明、作戰勇猛而出名,同時這支軍隊的兵源也十分特殊。大明自朱元璋創立衛所制度以來,軍隊來源一般是軍戶,軍戶是世代世襲的,只是到了中後期衛所制度腐爛,軍戶大都逃離,兵員素質下降,朝廷才迫不得已實行募兵製。而這支軍隊就是通過募兵組建的,這些招募來的兵大都來自同一個地方,義烏,而這些兵都有相同的身份,那就是都是礦工,這支特殊的軍隊就是戚家軍。

  礦工大多吃苦耐勞,而且分工合作,聽從指揮,只要稍加訓練就能迅速組建起一支大軍。

  至於食鹽大明實行專賣制度,這一點誰也無法改變,所以朱桓不打算在政策上進行改變,而是選擇從方式上進行改良。

  選擇插手食鹽買賣,朱桓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湖廣布政使並不產鹽,

整個大明的產鹽區包括兩淮、山東、浙江、陝西、四川、廣東等地,湖廣因不產鹽,朝廷也未在湖廣設置任何食鹽管理機構,銷往湖廣的鹽來自兩淮及四川,因此朝廷在湖廣並無一文錢的食鹽收入。  但是,湖廣不產鹽並不意味著無法獲得食鹽收入,朱桓記得後世看過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的一些資料,張之洞是晚清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他擔任湖廣總督長達十八年,在這十八年中他修建鐵路,以創辦鋼鐵廠為中心,主要以官辦的形式,主持興辦了一系列近代型工業企業,內容涉及交通、采礦、鋼鐵、機械、兵器、紡織、繅絲、製麻、製呢、製革、造紙、鑄幣、製釘、建材及工藝製作等,幾乎涵蓋了當時中國的所有工業門類,其投資規模之大,遠遠超過了此前政府投資的總和。

  任職後期,張之洞又把重心轉向組訓新式軍隊和創辦新式學堂,成績表率全國,領先各省。湖北在張之洞治理下的這18年,也是湖北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內陸一隅,成為中外囑目的新亮點。

  朱桓選擇的產業也都是借鑒了張之洞的做法,而張之洞之所以能夠在湖北興建如此多的企業,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這資金的來源就是食鹽。

  張之洞通過梳理湖廣的鹽務,獲得了大量的資金,得以實現湖北的近現代進程,所以朱桓打算借鑒張之洞梳理鹽務的做法,來獲取開采鐵礦的資金。

  但食鹽專賣畢竟屬於政務,朱桓作為分封一方的親王是無權插手政務的,所以要想順利接管湖廣的鹽務,朱桓必須先取得崇禎的信任,而眼下正有個好機會。

  剿滅了高迎祥之後,崇禎意氣風發的想要將大明境內的反賊一股腦全部剿滅,而要順利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大量的軍隊和錢糧, 這也正是明年兵部尚書楊嗣昌提出“十面張網、增兵增餉”的主要原因。

  根據楊嗣昌提出的方案,朝廷將會增兵十二萬,共需要銀兩二百八十萬兩,這些錢國庫是出不了的,崇禎想出的辦法是讓各地的藩王、勳貴、外戚、豪紳來捐助朝廷,顯然這個方法是不現實的,沒有人願意拿出銀子捐給朝廷。

  楊嗣昌提出的籌集軍餉的方案則是按田畝加派,本來反賊能夠迅速擴張就是因為農民受不了剝削,過不下去了才加入起義軍,如此再加派豈不是更增加農民負擔?

  而如果朱桓能夠向崇禎提出一條能夠增加朝廷收入的方案,而不用加派或者是少加派,對於崇禎來說是有足夠吸引力的。

  朱桓願意通過梳理鹽務增加朝廷收入不僅僅是滿足他經商所需的資金,還要能夠充分獲取崇禎的信任,只有如此他在湖廣才能有所作為,否則像其他親王一樣只能守在封地坐等張獻忠來剿殺。

  朱桓有信心能夠順利讓崇禎允許他管理湖廣鹽務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今年二月二十五日朝廷讓禮部議選宗才,崇禎為此專門下旨選拔賢能的宗室成員為官。實際歷史上明末確實任命過一些宗室成員擔任稅課司大使。

  朱桓信心十足的想要接管湖廣鹽務,至於如何梳理他需要全盤思考如何去做,他必須做到滴水不漏,如此才能獲得崇禎的信任。

  朱桓從桌上抽出幾張紙想要將如何梳理鹽務整理出個方案,不料剛剛拿起筆,頓時感覺一陣頭暈目眩,隨即一頭磕倒在書桌上不省人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