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最後的藩王》第46章 上海開埠
  朱桓手上這封關於“上海開埠”的書信洋洋灑灑近萬言,詳細敘述了自隆慶以來朝廷在開海禁一事上的爭論,由此可見寫信之人對於開海禁一事已是相當了解。

  信中言道自嘉靖以來由於倭寇不斷襲擾沿海一帶,而私商又多與倭寇有勾連,因此朝廷嚴禁私自出海。隆慶之後倭患已除,朝廷上下要求解除海禁的呼聲也就漸漸多了起來,隆慶帝順應形勢,福建也成為朝廷唯一允許可對外貿易的地區。

  然而寫信之人也點出當時朝廷開放海禁並不是出於對外貿易,而是迫於沿海海商的強烈反抗,開海禁只是為了平息禍端。

  萬歷皇帝在位期間海禁政策並無多大改變,甚至在朝鮮戰爭之後朝廷上下出於對倭國的警惕,反對開海的人逐漸佔了上風。但寫信之人也承認盡管朝廷嚴格限制與倭國之間的貿易,但民間與倭國通商卻日益頻繁起來。

  天啟之後朝廷逐漸將重心放在抵禦遼東之上,對東南沿海無暇顧及,尤其是崇禎帝自上任以來將全部精力放在了處理反賊與遼東之上,對海外貿易之事不甚關心。然而朝中關於開放海禁的呼聲一直沒有停過。

  例如崇禎三年時兵部尚書梁廷棟就提出開放海禁,此次議論卻遭到朝中眾多大臣的反對,反對之人認為朝廷“若開海禁,利未得而害先至,當俟海不揚波之日,再為酌量舉行。”當時沿海一帶有大海盜李魁奇和鍾斌屢次侵擾內地,因此朝廷不但未放松管制反而實行了更加嚴厲的海禁政策。

  等到李魁奇和鍾斌等海盜被消滅之後,經福建巡撫熊文燦請求才重新開放了福建沿海一帶的海禁,不料這次開海禁隻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因大海盜劉香的崛起朝廷重新嚴禁沿海商民出海。

  由此可見朝廷政策的變動主要受製於內地反賊聲勢的變動以及海盜實力的強大與否,一旦反賊勢大朝廷就無暇顧及沿海一帶,而海盜實力如果大增朝廷只能采取被動防禦,嚴禁商民出海。

  因此寫信之人指出如果朝廷不能取得對反賊的勝利,就無從談及開禁一事。而上海縣又離日本太近,朝廷中仍有不少人對日本抱有警惕,要想朝廷允許上海開埠首先要讓朝廷上下相信日本無侵犯之心。

  上海所在的松江府是東南大府,與朝中江南出身的官員有切身利害關系,所以還要取得這些人的首肯,否則仍要面臨強大的反對之聲。

  朱桓看到這不由的嘴角一撇,自語道:“這才是你的真實目的吧,溫首輔!”

  這封信正是內閣首輔溫體仁所寫,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溫體仁找人代寫,自從崇禎四年與溫體仁相識以來,朱桓與溫體仁通過不少不少書信,對他的字跡最是熟悉不過了。不過自從朱桓封往荊州之後,這位首輔大人是越來越小心了,每次與朱桓聯系都不留下任何把柄,即使是書信也從不親自書寫,而是讓下人代筆。

  而且上次錢謙益一案時,趙文龍曾私下聯系過溫體仁,不料溫體仁並沒有出面而是派了心腹之人面談,看來這位首輔大人做事越來越小心了。他也知道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一旦被人知悉他私通藩王,那些被他逐出朝廷之人立馬就會撲上去將他撕成碎片。

  溫體仁出自湖州,嘉湖一帶歷來就有出海貿易的傳統,溫家自然也免不了,可以說開海禁也關系到溫家自身的利益。但為何溫體仁始終不願支持開海禁呢?原因就在於一旦開放海禁受益最大的是江南一帶的商人,而這些商人又與東林黨關系密切,

溫體仁自然不願意便宜這些人。  況且不久前他才指使張漢儒告發東林黨領袖錢謙益,其中一條大罪就是私自出海,裡通外國。如今要他支持開放海禁,這不是打臉嗎?

  不過溫體仁的一番話還是讓朱桓對開海禁一事有了更多的把握,關鍵還是在於形勢。當朝廷面臨內憂外患的巨大壓力時,哪怕開放海禁對朝廷有再大的益處,朝廷也不會關心,而一旦憂患解除,朝廷上下就會有人重新提出開放海禁。

  朱桓印象中明年也就是崇禎十一年就有人提出了開放海禁,當時李自成、張獻忠等反賊陸續被剿滅、招降,朝廷壓力大減,也有心思處理這件事了。

  “再等等吧,距離張獻忠投降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了,正好趁這段時間聯系一下江南一帶的官員!”朱桓輕聲說道。

  湖廣鹽商會館內,莊則敬手上也拿著一封信認真的讀著,信是莊文彬托人今日送過來的,信中提到他對於當前澳門形勢的看法,以及如何從中謀利。

  對於莊文彬提到的聯合湖廣鹽商共同出資成立商行一事,其實莊則敬早就在考慮了,只是一直在猶豫之中, 令他猶豫不定的原因在於商行成立之後如何出資以及誰來管理的問題。

  上個月漢陽、武昌、荊州、嶽州等地最大的米商曾經聯袂到鹽商會館拜訪,這些米商來找鹽商行會的目的就一個——借款。

  米商們提及由於這些年北方連年大旱,米價大漲,作為大明最大的稻米出產地湖廣,本地的米商反而並沒有從中得利,利潤都讓晉商和徽商賺走了,這些大商幫仗著財大勢粗提前一年就下定金買下來年的稻米,令本地的米商無米可收。

  更令人惱火的是本地米商將米運到北方之後受到晉商的打壓,令他們損失慘重。因此米商們希望聯合起來向鹽商借款,籌集資金將今年產的稻米份額全部吃下來。

  而要全部買下今年新產的稻米所需要的資金是海量的,本地米商這些年被晉商、徽商打壓,實力大減,光靠米商聯合起來仍不足以對抗這些大商幫。湖廣鹽商行會成立之後實力大增,因此米商們才會想起來向鹽商行會借款。

  茲事體大,莊則敬待米商走後立即召集理事會商議此事,結果連續商討數日仍未達成共識,理事們大多對如何籌集借款、利息如何計算、米商們拿什麽來抵押分歧嚴重。

  盡管理事會成員一致認同鹽商行會的影響力不應隻存在於食鹽行業,應盡可能的擴張,食鹽乃是暴利行業,許多鹽商都身家數十萬,有充足的資金涉足其他行業。

  莊則敬始終拿不定注意,直到他聽說米商從鹽商會館離開之後去了荊州當地最大的錢莊,終於想到了如何擴大鹽商行會的影響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