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您以後出門身邊還是要多帶些護衛才是。”陳其猷進了書房之後還未落座就勸道。
“今天是大意了,本想去找先生,因路上人多馬車不好走,才從胡同裡走的,哪知這些人膽子這麽大,光天化日之下就敢擄人。我以後會注意的。”朱桓暗呼僥幸,幸好有徐忠在,要不然就陰溝裡翻船了。
“公子可知道這些人什麽來路?”
“這件案子已經交由錦衣衛去查了,總會水落石出的。不過我在審問抓到的那個活口時,意外得知竟然牽扯到了禮部侍郎劉養喬。劉養喬是此次會試的主考官,我聽聞有考生向主考官行賄,卻未被選中,不知先生可知道詳情?”
“公子是說那天與潤升德起糾紛的劉丙軒?他確實出錢了,不過卻不是向劉養喬,而是向負責監考的太監。他是被蒙騙了,有人找到他說可以疏通關系,賄賂幾個監考的太監將他的考卷做上標記,讓閱卷的考官能夠選中。但自從皇上登基以來,大力整治閹黨勢力,那幾個監考的太監又怎敢擅自在考卷上做手腳,再說他那點銀子劉大人還看不上。”陳其猷不知朱桓為何突然提起劉養喬,不過還是將他所知道的都說了出來。
“這麽說這次會試並沒有弊案?”朱桓手指輕輕的敲著桌子問道。
“未必!公子可曾聽說過複社?”
複社?朱桓看了一眼陳其猷,他當然知道複社,這個被稱為“小東林”的團體在明末之後的幾十年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直到二十一世紀關於複社的爭論也沒有停息。
不過朱桓還是搖了搖頭問道:“複社?這是個什麽團體?”
“是近些年才在江南成立的書社。江南一向繁榮,讀書人甚多,自我大明建立以來,歷屆科舉江南的士子中進士的最多,而其中又以南直隸為最。這些讀書人為交流考試心得,相繼自發成立了書社,崇禎二年太倉士子張溥、張采等人聯合各地十幾家書社成立了複社,研習五經課議,結交各地考官。政治上他們已小東林自居,譏彈時事,臧否人物,人數多達上千人,江南士子都已不入複社為恥。”陳其猷此時一掃之前的頹廢,恢復往日的神采侃侃而談。
“這麽說複社已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了?”
“正是。之前與我一起在春風樓的馬士奇公子可有印象?”陳其猷並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提起了馬士奇。
朱桓對馬士奇印象不深,只知道他是無錫人,此次會試進士及第,“馬士奇?我記得他是無錫人,難道他也是複社的?”
陳其猷看了一眼朱桓,心想果然朱桓對他們都已做過調查,“正是,馬士奇原本是江南應社的,合並成立複社之後,前期一直十分活躍。據他所言,複社成立之初本是為了複興古學,為各地士子提供一個共同研習經學的平台。但漸漸的複社中有些人開始結交各地考官,為社內士子考試提供方便,他們從童試、鄉試就開始準備,疏通考官,考中一個鄉試竟然需要繳納一百二十兩銀子。馬士奇以此為恥,不願與這些人同流合汙,所以退出了。”
“區區一個鄉試竟然需要一百二十兩?”朱桓有些怎舌,明末的物價水平他不了解,不過據後世之人計算一兩銀子折合人民幣近700元,也就是說需要八萬元。
“江南一帶向來富庶……”
“就算是再富庶,普通人家恐怕也出不起這一百二十兩銀子。”朱桓打斷他說道,如此一來普通人想通過科舉改變命運的途徑已經被堵死了。
“普通人當然出不起,可是南直隸一次鄉試參加人數要多達六七千人,想要脫穎而出,除了學問確實出眾,另外就看考官如何選擇了,這也就是為何有如此多的人選擇加入複社,複社中許多人確實學問出眾,而且久負盛名,與江南各地的考官都有交往。去年的鄉試中複社內考中舉人的就多達一百人。”
“沒想到複社影響力竟然如此強大。”
“不止如此,此次會試三甲中榜眼吳偉業、探花夏曰瑚皆是出自複社,另外還有複社的創始人張溥等五十七人皆考中進士,可以說複社通過此次科舉一戰成名,天下皆知。”
“照這麽下去複社的影響力將會遠超東林黨。”陳其猷說到激動處站起身斷言道。
朱桓沉默不語,陳其猷的判斷並沒有錯,照此下去複社的影響力肯定會超過東林黨,但是明朝的滅亡也就十幾年的事情了,複社遠沒有發揮他的影響力就被戛然而止了,歷史上的複社在明朝滅亡之後,開始分化,有的加入了李自成,有的投降了滿清,有的則堅持反清複明,還有的則遁跡山林,著書立說。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朱桓沒有說,複社並沒有東林黨那麽清晰的政治主張,它更像是一個松散的聯盟,一旦它掌握政治勢力,結成一黨,他的破壞力將遠遠超過影響力。或許它日後將成為自己最大的威脅,朱桓總是不由自主的想到,哪怕他現在並沒有後來的野心。
“朝廷難道對此一點都沒有察覺嗎?”朱桓沉吟了一會才問道。
“怎麽沒有察覺?聽說內閣次輔溫體仁溫大人對此頗有意見,但溫體仁一向沒有主張,一切以皇上的意思為準,此次會試三甲皆是陛下親自選中,所以即使溫大人對此介懷也不會表現出來。”
“禮部作為此次會試的主要參與者, 劉養喬又是主考官,他與複社有沒有牽連?”
“這在下就不清楚了,公子為何一直提起劉大人?”
朱桓站起身在書房裡來回踱步,心中卻在想著如何措辭,想了一會突然停下說道:“先生可知朝廷不日將為我封王?”
“回公子,在下雖然沒有聽說,不過這也在意料之中。”陳其猷不明白朱桓封王和劉養喬有何關系。
“朝廷下個月初十將會正式為我舉行封王典禮,而朝中的大臣們卻為了我是否應該立即離京前往封地起了爭執。這位禮部侍郎劉大人正是主張要我封王之後立即前往封地的首要人物。”朱桓終於還是說了出來。
“爭執?皇子議封歷來是由禮部主持,既然禮部侍郎主張立刻就藩,那支持者肯定眾多。不知是何人反對?”
朱桓看著陳其猷吐出了一個名字,“溫體仁!”
“溫體仁?內閣次輔?他為何反對?”陳其猷聽到反對的竟然是溫體仁愣了一下,隨即明白過來。
“溫體仁卻也不是為了公子,他只是為了反對劉養喬而已。”
“正是如此。我並不想因自己而引起朝中大臣們的爭吵。”
“那麽公子的意思呢?”陳其猷看著朱桓問道。
朱桓走到書房的窗戶前,推開窗戶,望著天上的明月,自己無意中回到明朝,卻並不想留在這裡,他隻想等到五年之後時光隧道打開回到他的世界中去,一旦封為親王離開京師,按照大明的規矩,有生之年他將永遠回不到京師。
“我想等到成年之後再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