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最後的藩王》第23章 招標
  大明歷史上第一次由官府召開的拍賣會於今日在望江樓正式舉行,鹽商們將會采取投標的方式獲取鹽引,這也是第一次。

  雖然通過投標獲取鹽引的想法早已有人提出,正德十三年和嘉靖五年鹽商們向朝廷提出希望以一個朝廷能接受的價格獲得鹽引,甚至通過內監獲得了皇帝的同意,但是這個想法最終還是被戶部給否決掉了。

  所以當鹽運司貼出布告申明將會采取投標的形式出售鹽引時,許多中小鹽商還是非常高興的,但運司隨後的緝私行動以及湖廣鹽價的快速上漲又讓這些鹽商心生退意,生怕運司將投標價定的過高,一旦鹽價降下來這些鹽引就砸在手裡了。

  今日的招標會將會分成兩場,分別在上午和下午舉行。為了防止無關人員進入望江樓,鹽運司規定凡是參加投標的鹽商皆需繳納十兩銀子作為投標費用。

  上午的招標會是關於食鹽銷售執照的,這種由鹽運司頒發的執照規定了鹽商可以在某一個府縣銷售食鹽,每一個府縣根據人口多少規定了最多容納多少鹽商。

  投標將會采取暗標的形式,由運司提出一個起拍價,鹽商們將自己能接受的價格登記在一張表格上,登記好之後裝入信封中密封起來交給運司的文吏即可。

  每個商人可以投多個府縣的執照,只要資金實力雄厚每個府縣全部拿下都可以,但相應的付出的代價也會相當高。

  因此許多鹽商都隻選擇了周邊的幾個府縣,只有少數的大鹽商才每個府縣都投了,雖然未必每個府縣的執照都能拿下。

  望江樓為每一個府劃出一個包間,對於像武昌、長沙、襄陽、荊州這種大的府單獨劃出了一個樓層,但仍被熱情的鹽商們擠滿了,一些偏遠的府反而很少有鹽商去投,只有本地的鹽商才會選擇。

  武昌府作為湖廣布政使所在地,再加上人口眾多又富庶成為了上午鹽商們爭奪的重點,許多人相互打聽著別人標出的價格,當得知自己出的價格最低時無不焦急萬分,找到運司的文吏想要將信封抽出來,重新填寫價格,但都被文吏嚴辭拒絕了。

  宋一鶴早已對文吏下過嚴令,所有人不得像商人泄露價格,也不許私自更改價格。

  “二叔,怎麽辦?侄兒報的武昌的底價好像太低了!”莊文彬焦急的向莊則棟詢問道。

  “不用太在意武昌,即使花大價錢拿下武昌,以我們家目前的實力也競爭不過當地的鹽商,我們現在要確保的是必須拿下德安府、黃州府以及荊州府這三個府的執照。”莊則棟剛剛去頂樓看過了,頂樓投標的是武昌府,他在人群中發現了好幾個熟人,有幾個是楚王宗室的親屬,肯定競爭不過他們,索性放棄。

  熙熙攘攘了兩個時辰,上午的投標才結束,商人們陸續走出望江樓就近找家飯館填飽肚子,接下來還要參加下午的投標,下午鹽引的拍賣才是重點,將會采取明標的形式,競爭肯定會更激烈。

  此時,望江樓已被封鎖起來,由運司的衙役在門口守著,所有人不得進入。

  樓內運司的官員正在緊張的統計著每個府縣的執照由哪些商人獲得,由於限定了人數,只需將出價最高的鹽商選出即可,所以統計起來也很簡單,例如荊州府根據運司估算可容納二十名鹽商(相當於一級渠道商),那麽只需將出價最高的二十名鹽商選出即可。

  經過近一個時辰的統計,每個府縣都選出了相應的鹽商,鹽運司的文吏很快就將獲得執照的鹽商姓氏,

籍貫登記好張貼到望江樓門前的布告欄上。  此時布告欄前早已圍滿了人,許多人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上面興奮不已,而沒有出現名字的則失魂落魄。

  很快所有的府縣名單都已貼出,下午的招標會也要正式開始了。

  下午的招標會開始前湖廣巡鹽禦史兼鹽運使宋一鶴就首先向鹽商們公布了一個好消息,運司已經從揚州鹽商手上收購了共五萬引鹽引,有了鹽引就可以直接從兩淮鹽場購買食鹽。這些鹽會陸續運到湖廣的各個碼頭,鹽商們憑借手上購買的鹽票直接領取即可。

  手上已經沒有庫存的鹽商皆喜形於色,而囤積了大量鹽的鹽商則如喪考批。明朝一引鹽為五百斤,五萬引就是兩千五百萬斤,至少可以保證湖廣老百姓一年的食用。

  有了這些食鹽早前大漲的鹽價就會很快被降下來,如果是之前購買的還好,如果是趁著鹽價上漲從其他鹽商那高價收購的肯定會砸在手上。

  陳良弼這些日子總算舒了一口氣,揚州的十幾個鹽商已被查實勾結黃玉林走私集團,向其提供錢糧已被應天巡撫張國維派人抄家,抄出來許多積壓的鹽引,這些鹽引會已相對較低的價格出售給湖廣鹽運司。

  其他鹽商見黃玉林已被剿滅,與之相關的鹽商皆被法辦,無不爭先恐後的將手上的鹽引出售給鹽運司。

  總之運司這次獲得的鹽引是以相對較低的價格獲取的,即使算上運費、人工,以及運司抽取的厘金之後的價格也比鹽商直接從兩淮或四川購買要便宜的多。

  所以在聽到這個消息後那些囤積居奇的鹽商才心急如焚, 恨不得馬上趕回去處理掉手上的鹽。

  下午的招標還是會采取每個府單獨拍賣的方式,每個府根據人口確定總共需求多少鹽引,由獲得這個府銷售執照的鹽商來投標。

  一切進行的相當順利,由於運司提出的厘金很低,僅相當於每斤食鹽3文錢,折合每引鹽不到一兩銀子。

  而運司從揚州鹽商收購的價格則為每引鹽一兩銀子,加上運費、人工、厘金鹽運司定的起拍價為每引四兩銀子,這個價格相對於湖廣平時的銷售價格每引八兩左右已經留出了足夠的利潤空間,目前湖廣境內的鹽價已經上漲到了每引接近二十兩,已經遠遠超出了老百姓所能接受的價格。

  (注:關於鹽價的價格作者采取的是黃仁宇先生在其著作中記載的價格,這個價格大約是萬歷年間的價格,到了明末價格還要高,例如內地地區每引在八兩左右,但湖廣在1610年食鹽危機時價格漲了三四倍。)

  如此算來鹽運司每年的厘金收入也僅僅為五萬兩左右,這個數字距離朱桓向崇禎保證的每年至少五十萬兩相差甚大,但朱桓與宋一鶴經過研究認為運司的收入可以提高,那就是從運費上可以節約出來。

  商人的運費之所以高是因為沿途要被官府層層關卡收取厘金及賄賂,如果由運司的船來運,顯然這一部分的支出就免掉了。

  總之紛紛擾擾了兩個月的新鹽法終於走上了正軌,相信通過改革之後不僅湖廣的鹽價會將下來,朝廷的收入會增加,朱桓也可以借運司的手將勢力滲透到湖廣的各個角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