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武天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亂了
蕭維禎久在都察院,沒有外放經驗,宋誠很擔心此人只會空談,不會政務,好在交談之後印象不錯,起碼為人謙遜,至於政務能力如何,只能以後再看了。 更新最快
井源為駙馬,是禦史們重點關注的對象,帶兵出征被彈劾,在京時同樣彈劾不斷,對禦史實是敬而遠之。見朝廷派禦史治理倭國,不禁連連搖頭,對宋誠道:“不知朝中諸公是怎麽想的。”
哪怕派一個知縣,也比派一個禦史強啊,現在的倭國,男的都被押去挖礦,女的都被運去威海衛,除了明軍,連人鬼影也沒有,派個禦史來幹什麽?
但凡勳貴外戚沒有一人對禦史有好感的,宋誠完全理解井源的心情,安慰道:“聖旨上不是說了嘛,要遷民過來,想必再過段時間就有百姓了。”
聖旨上說要遷百姓過來沒錯,但沒說遷什麽樣的百姓,是遷富戶還是罪囚?這個差別可就大了。
朝中為這事早亂成一鍋粥了。朱祁鎮堅持要遷富戶到倭國,落實任務,每府遷幾百戶,凡家有良田一百畝以上的富戶,必須撥一戶旁支遷到倭國。此議一出,上早朝的文武百官就炸鍋了。特別是文官,反應更為激烈。
讀書費錢,書本貴得要命不說,筆墨紙硯,都是快速消費品,哪一樣不要錢?家境不殷實的,哪裡供應得起?而只要中舉,不說家族,就是四鄉八裡的鄉親,都把良田靠掛在他們名下,以求避稅。
這麽一來,從中秀才起,哪個名下沒有很多良田?秀才、舉人、進士,隨著學士們一步步高中,名下的田產會越來越多,何止百畝?
朱祁鎮這句話一出,豈不是說他們首當其衝,必須遷家族的旁支到倭國那種不毛之地?他們身居高位,還得做出表率,率先讓族人搬遷。
要真是這樣,他們有何面目回家見父老鄉親?等他們老了榮休,好意思回老家休養嗎?這是要斷他們的後路哪。
再想深一層,家族供他們讀書,為的是光宗耀祖,可不是要骨肉分離,把族人遷到不毛之地。只怕消息一出,他們族中的長輩會趕到京城,拿起拐杖,暴打他們一頓,然後開宗祠逐他們出門牆。
事情就是這麽嚴重。如果遷到別的地方,比如京城這樣的繁華之地,那還另說,就算沒有遷到繁華之地,也別遷到倭國那種鬼地方啊。
倭寇多年騷擾邊境,燒殺搶掠,大明百姓實是深惡痛絕。倭國使者從福州上船朝貢,一路奸掠良家婦女,不知有多少人家受害,告到官府,官府因其是使者,不敢接狀紙。
倭人種種行為,讓明人對這個國家本能的抗拒。現在一聽要遷百姓過去,遷的還是良民、富戶,這怎麽能忍?
朱祁鎮最近很煩惱,宋誠出征在外,本就少了傾訴的對象,加上伯顏貼木兒勸他以安撫為主,不要遷百姓,繼續讓倭人安居樂業好了。
話不投機半句多,他無比思念好兄弟宋誠,於是聖旨到後第三天,他寫給宋誠的信跟著就到了,滿滿三大張紙,盡是牢騷。
宋誠沒有想到打下倭國給朱祁鎮帶來這麽大的困擾,更沒有想到文官們強烈反對擄倭人去島根,說什麽大明應該行仁政,善待化外之民。
你們有這份善心怎麽不善待大明百姓?宋誠心頭火起,提筆給朱祁鎮覆信,既然要善待倭人,那就讓朝臣們的家眷到島根挖礦好了。誰提出來,把誰的家眷送到島根好了。看誰還敢對倭人深表同情。
宋誠建議釋放罪囚,除了死囚不能釋放之外,那些犯了小罪,罪不致死的囚犯可以遣來倭國,讓他們當開荒者。富戶搬遷政策不變,如果富戶不想遷離原地,可以銀子代替,具體繳納多少銀子,才能得以不搬遷,自然由朝中諸公商議拿出章程了。
這些罰來的銀子,可以拿出一部分鼓勵百姓自發搬遷,只要肯搬遷,必定給地建造房屋,每戶給銀若乾,再按人丁數給良田,種子,農具。這麽一來,在大明無恆產者,舉家搬遷的可能性大增。
寫完這些,宋誠又將朱祁鎮的來信看了一遍,信中沒有提到張益,但是宋誠掌管錦衣衛,通過特殊渠道了解京中動態,自然清楚此時的張益如被放在火上烤,文官們怪他心狠手辣,沒有說服皇帝以安撫倭人為主,皇帝怪他沒有起到好的帶頭作用,沒能說服文官。
總之,自從張益上了治倭的奏折之後,日子就非常難過。
他沒有給宋誠寫信,宋誠自是不會多事, 給他出主意擺脫困境。他治倭的奏折也是以安撫倭人為主。其實不僅是他,滿朝文武,都不知道宋誠和朱祁鎮君臣為何突然對倭國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短短半年裡拿下倭國,更不明白為何拿下倭國後,會強行押倭人去島根,島根有什麽?不知道。只知道男的押去挖地,女的運來大明。
朝臣們不明所以,因而對宋誠大加彈劾,對朱祁鎮大加指責,也就不足為怪了。難怪朱祁鎮鬱悶,他被指責為窮兵黷武,甚至有朝臣要他學漢武帝下罪已詔,差點沒把他氣吐血。要不是快被朝臣們氣瘋,他也不會寫信對宋誠發牢騷。
把信封好,交由信使帶回去,宋誠走出大帳,蕭維禎剛從城外回來。來到京都後,他天天往外跑,足跡遍及京都以及郊外。
“良田不少。”他和宋誠見禮後坐下,道:“田裡還有些農作物,可惜多日沒有人澆水,全都枯死了。可惜啊。”
話裡不無埋怨宋誠的意思,你就算要擄人去島根,也等田裡的農作物熟了,收割了再說啊,不管田裡的莊稼,粗暴簡單地就把人擄走,真真是紈絝子弟的行徑。你就不想想那一片良田上的稻谷能養活多少人嗎?
宋誠一怔,足利義政投降,井源忙著接收俘虜,派軍士搜查城中躲藏的倭人,誰都沒去想城外還有大片的莊稼,倭人或是反抗,或是為了活命接受去島根的命運。已方忙著殺人,倭人忙著活命,誰都沒想到莊稼,確實可惜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