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風雨大宋》第一百一十五章 該裁軍了
太陽跳出了雲層,天地間一下子明亮了起來。陽光灑在身上,讓人覺得暖洋洋的。

   王凱騎在馬上,看著不遠處的大同府城門,面容嚴肅。今天是耶律宗願失應獻城的日子,王凱進城接收,和斌帶大軍在外,防止意外。如果今天大同府不開城門,宋軍就要全力進攻了。

   看看天上的太陽,王凱覺得有些不耐煩。已經到了巳時,契丹還不開城門,莫非不想獻城了?如果耶律宗願如此,等攻進城去,不殺就足以平民憤了。

   正在這時,前面的城門緩緩打開。幾個契丹將領騎在馬上,走了出來。

   軍中一陣歡呼,王凱輕輕出了一口氣。只要開城門,一切就都可以忽略過去。

   不多時,耶律宗願帶了手下將領,到了王凱面前,叉手道:“見過太尉。太尉大軍圍城,再打下去也沒大太意思。在下西京留守耶律宗願,願把城池獻與宋國。隻望太尉進城,不生殺戳,善待百姓。”

   王凱道:“大王深明大義,如此最好。你放心,我大軍入城,不會殺戳人命,也不會強搶財物,只是為朝廷奪城池而已。敢問大王,城中軍兵已經放下刀槍了麽?”

   耶律宗願道:“既然要獻城,軍兵自然放下刀槍。太尉隻管帶兵進城就是。”

   王凱點了點頭:“如此,我便入城了。還請大王與我隨行。”

   耶律宗願欣然同意,與王凱並騎,向城門走去。宋軍上了刺刀,明明晃扛著,跟在後面。進了城並沒有看見契丹軍隊的影子,城頭上的少量衛士,也已經放下兵器。

   王凱道:“大同府守軍不少,怎麽見不到影子?”

   耶律宗願道:“他們都在自己營房,沒有太尉吩咐,怎敢出來?這些人隨我多年,還請太尉以後善待。如若不然,我今日獻城,以後必然惹人閑話。”

   王凱笑道:“大王盡管放心,以後朝廷一統天下,哪個敢說大王?”

   一直到了留守府,耶律宗願才道:“太尉,獻城之後,不知如何處置我?”

   王凱道:“此事我不敢做主,要送大王到京城去。幽州一戰,最後投降的時候,有許多契丹官員都到了開封府。到了那裡,大王會見到許多熟人的。”

   耶律宗願點了點頭。他自然知道,王凱一直在河曲路,後來攻大同府,沒有到幽州,只怕不知道投降契丹官員的情況。耶律仙童三人從幽州來,只怕也不知道,還要自己到了京城才行。

   下了馬,兩人進了留守府。進了官廳,耶律宗願突然小聲道:“太尉,後衙裡是我私人財物,以後身家性命所系。還請太尉方便,能讓我平安運走才好。”

   王凱看著耶律宗願,笑了笑:“大王私人的東西,自然隻管運走。既已獻了城,我不會難為大王。”

   耶律宗願放了心,見王凱太度和善,突然問道:“太尉,冒昧問一句,若是我不獻城會如何?”

   王凱道:“還能如何?我率大軍攻城,城破之後,斬大王於城頭而已。此事樞密院早已有交待,我是奉命行事。獻了城,大王保住身家性命,我派人護你去開封府而已。”

   見王凱說得淡然,耶律宗願知道,不獻的結果看來就是一個死字。

   杜中宵進了官廳,隨手拿起桌上的公文,看完放下,笑了笑。耶律宗願果然最後還是獻城了,沒有頭鐵硬扛到底。獻城就要好處,契丹還有那麽多城池,那麽多高官顯貴,宋朝哪來的那麽多好處給他們。

   曾公亮進來,拱手道:“太尉,大同府留守耶律宗願已經獻城,王凱佔領了大同府。都堂裡文相公帶著中書官員,正等太尉帶我們去議事。”

   杜中宵點了點頭:“好。且等田太尉來。接下來,前線軍隊不可能全部閑下來,除了一些軍隊回京之外,其余軍隊要盡量搶佔易佔的地方。我們樞密院裡先商量過了,才好去跟中書商議。”

   曾公亮稱是。不多時,田況進來,三人落座,說起最近的局勢。

   田況道:“幽州之戰時,因為軍情緊急,本朝發傾國之兵。各處軍校皆解散,編成各軍。現在幽州打贏了,一些軍隊需要裁撤,重建軍校。太尉以為,該裁撤多少人馬合適?”

   杜中宵想了想,道:“現在全國禁軍,幽州參戰的五十五萬人,大同府十萬人,河東路五萬人,陝西路五萬人,一共七十萬大軍。契丹敗了,這麽多禁軍確實是過於多了。在我看來,以後河北路沒有了契丹強敵,可能需五萬人駐扎。河東路不再是邊疆,若包括大同府,與陝西路一起有五萬人夠了。河曲路總要五萬人,西域和河西需要五萬人,這就要二十萬大軍了。京城駐軍,以十萬到二十萬為宜。加上其余的林林總總,四十萬到五十萬禁軍就已經足夠。此次裁撤,除了各軍校之外,總還有十萬人以上要除役。”

   田況點了點頭:“太尉說的是。我原先想的,保持六十萬禁軍,十五萬人入軍校。沒想到,太尉想的人數更少。不過,沒有了契丹強敵,四五十萬禁軍也就夠了。”

   杜中宵道:“整訓過的禁軍與以前不同,是真正能夠野戰的軍團,人數不必過多。與此相對,廂軍的數量應該會比以前多,也是正常。裁撤下來的禁軍,可依其意願,妥善安排就是。”

   隨著經濟發展,宋朝需要的廂軍數量遠多了以前。未發展起來的時候,因為有了蒸汽拖船,拉纖廂軍裁掉,杜中宵依此開展了營田務。現在營田范圍擴展到了兩湖,需要的人數更多。再加上各種各樣的商業機構,還有運輸軍隊,加上維持地方秩序的,人數不少。

   廂軍除了內地維持秩序的,還有大量參與工商業生產的,不是越少越好。他們中的很多人,直接創造財富,算是官營工商業的一部分,是生產者。

   田況又道:“原來的軍校有三處, 重新建立起來,似乎不需要這麽多?”

   杜中宵想了想,道:“河北路的軍校可以裁掉,以後若有必要,條件充分了再建就好。京城的軍校為主,河曲路的軍校位於邊疆,以培養騎兵為主。兩座軍校,配合五十萬左右禁軍,應該就夠了。”

   其實除了這兩處軍校,杜中宵倒是想在南方或者沿海再設一所軍校,培養水軍為主。不過自己一直沒有發展過海軍,現在說起來太過突兀。還是等以後,條件合適了再提不遲。

   收復西域,滅亡黨項,大敗契丹之後,宋朝疆域大大向北拓展,需要大量騎兵。現在的宋朝也不缺馬,需要一所專長於培養騎兵的軍校。以前杜中宵在河曲路的時候,武都軍校培養各種軍官,以後會慢慢改變。有了京城軍校,大部分軍官還是由這裡培養得好。

   隨著禁軍整訓,增加了大量官員,指揮權被分割,實際上軍隊指揮官的權力受到限制,不可能再像從前一樣,可以帶軍隊造反。不過,皇帝怎麽考慮,可難說得很。軍隊的布置,必然會在京城有大規模的機動兵團。所謂內外相製,這一點只怕不會改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