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穿越三國之錘震九州》第31節 鬥鬥逗
“難道是靈帝晃點我?不應該啊,人家堂堂大漢朝的皇帝還能舍不得一個侯位?可是這個武安侯是真心的詭異啊。”

 不得不說,靈帝許諾給武安國的這個武安侯還真的是撓到了他心中的癢癢處。只要有了這個武安侯的侯位,那麽他就是朝廷認證,名正言順的白起後人,沒有任何人可以質疑。

 更為重要的是,武安這個名號無疑是對他的一種肯定和讚美,前面已經說過了,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譽名。朝廷如果給他這個稱號,那就代表著認可他具有這種能力。以武安冠名的他,那就可牛b了,比劉備那什麽大漢皇叔,曹操的治世能臣,亂世奸雄都要牛b。有了這個稱號,他就能招攬到更多的人才,讓更多的人信服。

 不過他現在也只是只能心裡想想,畢竟他也不能確定靈帝是真的會遵守承諾封他為武安侯,還是只是開個空頭支票給他,晃點他。不過這些目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想要拿到這個侯位,至少先要完成靈帝留給他的任務,然後才輪得到思考靈帝是否晃點他這個問題。否則靈帝就算真的打算給他這個侯位,他沒完成任務也是枉然。

 “董平,你從洛陽離開的時候,有沒有聽說另一隻援軍是由何人領軍,又由那些部隊組成的呢?”

 想要搞清楚靈帝為何會給他下達如此詭異的命令,也只有從這個命令的本身尋找答案了。這個命令中,涉及到的勢力只有三個,被圍困在長杜的皇甫嵩、朱儁部,武安國自己和洛陽的另一隻援軍。他和長杜的朝廷軍應該都沒什麽問題,那麽唯一的貓膩就很有可能出在這隻從洛陽出發的援軍身上。

 董平點點頭:“末將離開的時候,朝廷的旨意已經下達。這隻軍隊好像是仿效我們,由洛陽城中公卿大臣的護衛奴仆組成的,至於領軍的人,聽說好像主帥是四世三公袁家的袁紹,副帥是十常侍曹騰的孫子曹操。哦,對了,這曹騰曹大人在領我去覲見聖上的路上,曾經向末將透露說,聖上曾經和他抱怨我們的捷報為何不早點來。”

 “袁紹,曹操···。”

 聽了董平的話後,武安國的眉頭高高的皺起。曹操參與平繳黃巾軍他知道,好像正是這次朝廷從洛陽派出援軍的統帥。只不過命不太好,還沒等他趕到長杜,朱儁和皇甫嵩兩人就擊破了圍城的波才,他也只能跟著喝了口湯。至於袁紹,武安國不記得他曾經參與過圍剿黃巾軍啊?可是現在這家夥卻成為了這隻洛陽援軍的主帥。

 詭異的還不止這一點,曹操和袁紹的組合,本身就充滿了矛盾之處。袁紹不用說了,出身於四世三公的袁家,毋庸置疑的世家子。曹操卻是十常侍曹騰的孫子,應該是屬於宦黨,也就是靈帝的人。

 這tm的不就是弱化版的皇甫嵩和朱儁嗎?之前他就十分的奇怪,盧植、朱儁和皇甫嵩這三位中郎將,應該是冀州、兗州和荊州這三州黃巾軍鬧得最厲害且離司隸最近的地方一人一位才對啊。就算是兵力不足,需要有兩人在一起,應該也是有一人和盧植一塊才對啊。畢竟冀州才是黃巾軍和朝廷軍的主戰場,黃巾軍的賊首,張氏三兄弟都在此處。更何況朝廷也不是沒兵啊,荊州不是有刺史徐璆的軍隊嗎?為何不派一位中郎將去代替他統領荊州軍隊和哪裡的黃巾軍作戰,反而是將朱儁和皇甫嵩這兩位中郎將擠在一起,放在兗州對付區區的一個渠帥,這不是浪費嗎?

 後來好奇之下,武安國專門找書佐詢問了這幾人的身份,才有了一個大膽的推測,就是他和董平之前說的那番話,靈帝正在和士人黨劇烈的爭鬥中。

 大家來看,盧植和皇甫嵩這兩位。一位是范陽盧氏,在秦始皇時,其祖上就有大名鼎鼎的五經博士盧熬,天文博士盧生,繼之西漢初期有燕王盧綰。另一位也是出身於將門世家,是雁門太守皇甫節之子、度遼將軍皇甫規之侄。不管他們本人如何,一張世家子的標簽他們是怎麽也撕不掉的。

 再看朱儁,朱儁出身寒門,後被太守徐珪舉為孝廉。遷任蘭陵令,頗著政績,獲上表舉薦。不久拜交州刺史,僅率家兵五千人就大破叛軍,平定交州。戰後以功封都亭侯,入朝為諫議大夫。看看他的履歷,妥妥的草根有沒有,很有可能是靈帝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是那派的人就不用說了。

 最後再看這徐璆,別看他只是個刺史,但同樣出身名門,是度遼將軍徐淑之子。

 那麽情況就很明顯了,這冀州、兗州和荊州三地的剿賊負責人都是世家子弟,士人黨的人。靈帝大概是不想被士人黨佔了剿滅黃巾軍的全功,所以才特意任命了一個朱儁為右中郎將,想讓他主持一州的繳逆之事,分一部分士人黨的功績。不過士人黨明顯不肯妥協,所以最後靈帝才不得不讓朱儁和皇甫嵩這兩位中郎將一路,共同負責一州之地。

 搞清楚這個情況,再來看看這隻新鮮出爐的,由袁紹擔任主帥,曹操擔任副帥,從洛陽出發的援軍,這根本就是弱化版的朱儁和皇甫嵩。很明顯,這隻軍隊的士卒,補給都是由洛陽的公卿大臣自己出,其統帥,將校同樣也是出自世家子弟。同之前的三路繳逆軍一樣,靈帝不甘於被士人黨佔了全功,所以才特意塞了個曹操進去。

 這麽看來,董平所說的,曹騰和他說靈帝曾經和他抱怨武安國的報捷文書為什麽不早點來這件事就可以理解了。為何?如果早點知道武安國的平寇將軍部已然剿滅了東郡境內的所有黃巾逆賊。那麽靈帝就可以直接調其部進入潁川,支援並解救被圍困在長杜的朱儁、皇甫嵩部。不必再不得不從士人黨哪裡征集軍隊,無奈受其要挾,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的實力擴大了。

 不過武安國的捷報最終還是晚了一步,袁紹,曹操所部已成事實,靈帝也不好反悔。因此才私下裡命令武安國一定要趕在袁紹所部之前解長杜之圍,為的就是不讓袁紹等人借此事獲得功勳,阻止士人黨的勢力進一步擴大。為此,靈帝甚至不惜向武安國許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武安侯之位。

 “黃巾軍在外面都鬧翻天了,這皇帝和士人們還在宮內鬥,還真是符合東漢中後期的朝政特點。”經過這一連串的分析,武安國最終還是弄清了靈帝為何會發下這道詭異至極的詔令,以及當前複雜危險的政治局勢。

 不過在撥雲見月之後,他確實有點覺得東漢中後期的政局有些好玩。在他看來,總結之後就是,宦黨(皇帝)士人鬥,宦黨不行,外戚(皇帝)頂上接著和士人鬥。當然這其中也不乏皇帝與宦黨,外戚之間的爭鬥。但這大都是因為上一任皇帝為了壓製士人黨,而將這些宦黨,外戚扶到了高位。等到上一任的皇帝死後,新一任的皇帝為了奪回權利而導致的。與此相同的是,等到誅滅了上一任皇帝留下的殘留物之後,他們又會不約而同的再次從宦黨或者外戚這二者中選其一,扶植起來接著和士人黨爭鬥。

 由此可見,整個東漢中後期,士人黨的勢力膨脹到了何種的程度,逼得歷任掌權者都不得不不約而同的打壓。也從側面反映了,在這個時代,皇權與士人階級的矛盾激化到了何種地步。

 “將軍,您難道猜到了陛下這道旨意的意圖?”見武安國的嘴角微微露出笑意,董平就猜到了他大概理解了靈帝這道旨意的意圖。

 “額,我猜大概是這樣的···。”點點頭,都是自己人,所以武安國也就毫不掩飾的把他的猜測全部告訴了董平。

 “啊,如果是這樣,我們豈不是夾在了陛下和士人黨的中間?”聽了武安國的分析,董平有些驚恐的說道。皇權自是不必說,身為一個本地人,他是深刻體會過士人黨的實力的。夾在這兩者中間,恐怕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複。

 “所以我們就選擇其中一方嘍?”武安國笑了笑道。

 “那我們該選擇那一方呢?陛下嗎?”董平接著問道。

 “當然了,如果選擇士人黨的話,人家那麽多門人子弟,你覺得有什麽好處能輪得到我們?相比之下,聖上那面可就好多了。寧為雞頭,不為鳳尾,這句話難道你沒聽說嗎?”武安國點點頭,理所應當的答道。

 除了這個理由外,還有一個重要理由讓他不得不選擇靈帝。那就是士人黨對上靈帝,在身份上,就已經處於了下風。這一點,在這個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的時代,幾乎是致命的。這也是為何士人黨的實力都已經如此巨大了,卻只能逼著靈帝妥協,卻從未戰勝過對方的原因。

 沒見之後為了和靈帝對抗,這些士人黨都不得不去捧他們一向鄙視的何屠夫的臭腳了嗎?不過說來也好笑,這何進本是靈帝特意扶植起來,想要靠他來壓製士人黨的,沒想到最後反而給敵人招降了過去。這家夥也真夠蠢得,分不清裡外人,活該他堂堂大將軍之尊,最後死於閹宦之手。只是可憐了靈帝,將自己的希望寄托於這麽個蠢貨的身上,身死之後,整個大漢落的個威名盡喪,皇權受辱的下場。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