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1681海上升明》第48章 帝國的野心
  與西葡荷三國的較量中,明軍損失較大,但招募新兵卻相當順利,除了想要謀個出身的普通百姓,還有大批勳爵子弟爭相入伍,大明中興是個肉眼可見的事實,當兵雖然危險,卻也是上升最快的途徑。

  呂宋,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的群島地帶,土著眾多,還要預防歐洲列強勢力介入,是防衛重點。近衛軍陸軍第四鎮已經滿編,正在操練,未來將負責戍守香料群島,提督是毛興。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土人華人混編軍鎮——“東印度軍”。

  抗美援朝時,美軍步兵二十四團一支黑人連隊成建制投降,是美國獨立戰爭以來第一支向外國投降的整編連隊,令美軍高層震怒,二十四團解散,番號撤銷,從此,美國再也沒有黑人獨立建制。

  東印度軍下屬三個炮兵局士兵全為華人,後勤局全為華人,指揮局全為華人,高級軍官全為華人,戰兵中還安插了一部分華人,如此才能防止戰況不利時土人臨陣倒戈。

  水師主力戰艦升級為七十四門火炮的雙層甲板三級戰列艦,除了大量加農炮,還使用三十二磅的榴彈短炮。一百多門火炮的一級戰列艦,造價昂貴,速度慢,操作複雜,其實並不利於戰鬥。法國人在1719年便淘汰了巨型戰艦,使用“74型”戰列艦和二十六門火炮的“快艦”作為海軍標準,英國蕭規曹隨,也跟著淘汰了巨艦。

  74型戰列艦為營總兵和提督旗艦,配員七百五十人,設五個百總,由營總兵,營中軍,鎮參謀部直接指揮。

  人數增多,水師就進行了重新編制,兩營為一鎮,共六鎮,每鎮七千五百人。

  一支艦隊為一營,編制為74型戰列艦一艘,50型戰列艦三艘,老閘船六艘,開浪哨船三十二條。

  加上提督旗艦,一鎮編制為74型戰列艦三艘,50型戰列艦六艘,老閘船十二艘,開浪哨船六十九條。

  每鎮船數更少,傳遞消息更快,方便調度。

  建制完成後,明帝國水師將擁有主力戰艦五十四艘,四千五百門火炮,達到英國海軍一半實力,對於製霸亞洲海域來說,目前是夠用了。但17世紀末是各國海軍進行軍備競賽急劇擴張的時代,最後的十年間,英法海軍規模就擴大了一倍。

  帝國水師必須按照英法在亞洲的規模不斷擴編,才能維護自己的海洋權益。

  水師雖損失慘重,但因水密艙的關系,僅有三艘戰船沉沒,在接近一米的厚重船殼保護下,水兵傷亡遠沒有船隻受損數目驚人。

  倒是西班牙荷蘭戰艦在榴彈炮的打擊下船體破裂,毀損不少,這也是明軍以劣勢取勝的原因。呂宋爪哇有豐富的柚樹資源,木材足夠,三島船廠一起開工,半年即可完成十八艘74型主力戰列艦的建造。

  未來,水師一二三鎮將戍守香料群島和馬六甲海峽,四五鎮戍守廣東福建沿海,第六鎮則控制東海渤海。

  日本唯一通商的歐洲國家是荷蘭,現在荷蘭勢力已被逐出了南中國海,而日本經過數十年的和平,人口稠密,是首屈一指的大市場。

  明朝末年,鄭芝龍在日本每年可賺取三百多萬兩白銀。

  朱克臧看著萬國輿圖上的日本和朝鮮,看到的全是白花花的銀子。

  呂宋有金銅礦,日本有銀礦,全吃下來,大明便可發行自己的貨幣,對於爭奪經濟主導權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明末之所以不堪一擊,歸根結底還是歐洲三十年戰爭導致輸入中國的白銀銳減,

而明朝的銀銅本位製根本沒有自我調節能力,且明朝對銅的管理極其粗陋,最後引發嚴重的通貨緊縮,終於經濟崩潰。  打仗打的是錢和糧,錢沒了,糧沒了,帝國也就沒了。

  英國的金銀本位製卻不同,金銀之間有替代性,當一種貴金屬流通量變化時,民間套現行為會使得兌換比慢慢恢復到官方規定的水平,是信用貨幣之前最好的貨幣制度。

  但維持貨幣穩定需要強大軍隊作為後盾。

  戰爭,勝利的戰爭是殖民時代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

  而同時,戰爭勝利又需要強大的經濟作為支撐。

  戰爭和貿易是相伴相生的。

  呂宋島的金銅礦還給了原本的華人股東,但他們規模太小,采金量極低。等到大明發行自己的貨幣時,還需國家注入資金。

  沒有國家支持,商人無法遠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之前常年虧損,他們開拓殖民點,和土著鬥,和葡萄牙人鬥,和西班牙人鬥,耗費大量的金錢力氣,最後也是依靠國家注資才渡過難關。

  大明帝國的商人力量還很弱小,但相比西方列強,他們有一個優勢,帝國的中心離他們並不遙遠,可投放兵力遠高於西方諸國。有了武力護航,以華人的悟性,起步雖低,最後的成就卻不一定低於英法東印度公司。

  朱克臧在紙上寫下:金銀本位製,大明東印度公司,日本,朝鮮。

  明英法三國同盟協約商定:戰後,英法在中南半島,香料群島和東寧享有自由貿易權,作為交換,明帝國在印度和波斯也享有與英法同等的貿易地位。

  鑒於明朝在東南亞深耕多年的影響力,鏟除中南半島西荷葡殖民據點的任務留給了明軍。

  正月,朱克臧遣使照會各國華人商會,告知此事,鼓勵他們前往錫蘭(斯裡蘭卡),榜葛刺(孟加拉),柯枝,古裡(印度西南部重要港口)行商。之前向各國華人募集的資金可全部歸還,各島還有大批西方商船在折價拍賣。

  二月頭就有華商陸續前往東寧,一來是登記戶籍,領取身份文牒和國旗;二來是收取欠款,順便在東寧購買商船,再去各島采買貨物。

  在明帝國勢力范圍內交易,得先去稅務司購買印花稅票,小額的買賣契約,貼上相應面值的稅票,雙方在騎縫章畫押即可。大額的契約還要稅務司在稅票上蓋章,作為完稅憑證。繳納印花稅的,出了糾紛官府才會受理。逃稅的,被人舉報後罰款極重。

  印花稅並不高,一般是幾絲(萬分之幾),最多也就幾毫(千分之幾),出於降低交易風險的心理,商人們都購買了這種上面印著國姓爺肖像的小小稅票。

  沒有台風,也沒有紅毛夷打劫,生意做的十分舒心。

  有了首批吃螃蟹大賺一筆的人,散落在各地的華商終於相信,盤踞南中國海一兩百年的紅毛夷真的是敗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