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崇禎八年》第145章 養濟
新政一出,京師所有衙門的風氣為之一新,懶政怠政的惡習頃刻間幾乎全部消失。在廠衛的嚴格監督下,拖延推諉的政務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地方上報朝廷的大事急事都會迅速匯總到上官文案上,然後再上報內閣處理。
  不積極也不行啊,要有什麽錯漏被在衙內坐記的廠衛記錄下來,不光是年末的那三十兩巨額獎金沒了,甚至可能會危及到飯碗。好容易盼到高薪這一天,再把金飯碗丟了,那自己家人還不得罵死啊。廠衛坐記之所以容易監督這些吏員,是因為一切往來文書都要登記在案,廠衛們只需每日下值時驗看文檔就可。
  內閣諸人在此次加薪中得到的實惠更大。
  溫體仁作為首輔,按正一品lǐngqǔ俸祿。月薪定在兩百兩,養廉銀一千兩。
  王應熊、張至發等人按從一品待遇,月薪一百五十兩,養廉銀八百兩。
  溫體仁已是六十幾歲的人了,平時走路都是踱著官步,顯得穩重,也更有官威。
  以清廉自居的他,平日下值回家都是大門緊閉,基本不見外客,好做出一個拒不受賄的姿態。
  時間久了,清廉倒是清廉了,但日子也過的不如其他大臣寬裕。
  因為沒人送禮啊,你不是清廉孤臣嗎?那還要銀子幹嘛?
  為此老溫沒少挨家中妻兒的埋怨:你看看人家某閣老,起居八座,家中奴仆成群,隔三差五就在家宴請賓朋。家裡的小妾都帶著全套的金飾,出門身後跟著一群婢女。你再看看咱家,老爺你的官轎都用了好幾年了,也不舍得花錢換個新的,上下值路上多寒磣啊。
  老溫是有苦自知,只能甩下臉來罵一聲,然後溜到書房看書去了,因為他心虛了。
  這麽多年的首輔,為了在皇上眼裡落個孤直清廉的形象,自己忍痛拒收了多少人的重禮啊,為的不就是保住首輔的位子嗎?
  平時的年節之禮,也只有幾個他的鐵杆親信相送。而王應熊等人家中,一到過年過節,門口送禮的都排成長隊。
  溫體仁有時也後悔,自己這是圖的什麽?
  當官不就是為了讓家人以及親朋好友都沾上光嗎?現在倒好,一個首輔,日子過得也就比尋常富戶稍好一些而已,因為沒錢啊。
  沒想到聖上開恩,居然一下子給了這麽大的恩惠,雖然不是給他自己,但他卻是所有官員中薪資最高的一個。
  俸祿一年就能拿到兩千四百兩,外加一千兩養廉銀,不僅是家中陡然變得寬裕無比,更重要的是那份榮耀,整個大明就他的俸祿最高!誰能比得上?
  官轎陳舊,不好看?換!立馬換最新款,東有暖爐,夏有冰盆那種!
  人家小妾都帶金飾?買!全套的金飾,最流行那種款式,買兩套!這下該不會嘮叨了吧?
  老溫現在走路都是疾步帶風那種,整個人都變得精神抖擻,聲音也變得洪亮無比,平時不假辭色的冷臉也帶上了些許笑意。
  這次加薪帶來的效果立竿見影,並且會造成較深層次的影響,人心安定是最大的好處。
  位居深宮,京師便是自己的大本營,也是整個大明的大腦和中樞,不管是軍心民心還是官心,必須要穩,士氣必須要提振。
  算下來,這次不過是每年多支出二十幾萬兩銀子就是了,但卻基本消除了衙門中諸多陋習,這些行為產生的本身都是因為兩個字銀子。
  關鍵是如何讓現在這種好的風氣持續下去,而不是大家三分鍾的熱度,看來有效的監督和個人利益缺一不可。
  只要能花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區區二十萬兩銀子對於現今財大氣粗的崇禎來講,真不是什麽大錢。
  只要兩淮鹽場的問題得到解決,那就意味著白花花的銀子,黃澄澄的銅錢滾滾而來。
  要不要給戶部也分一些呢?侯恂那張苦瓜臉現今雖然略微改善一些,但還是整天皺巴巴的。每次看到他那張滿是階級仇恨的老臉,自己都恨不得上去用腳踹到他。
  算了,六十多歲的人了,還要每天應對各地要錢要糧的本子,也確實難為他了,到時適當允一些給他也罷,總不能眼看著老頭愁死吧?
  既然想到兩淮的事來,那就抓緊辦了吧,這一年多花出去二十幾萬兩,兩淮鹽提舉司說不得一下子搞回好幾個二十萬呢。
  可別小瞧級別不高的官員,要是在要緊的位置上坐久了,家產不見得比某些高官少,小官巨貪也不是什麽新鮮事。
  拿下兩淮鹽提舉司後,兩淮鹽場就成了囊中之物,單單淮北十幾個鹽場以及官倉裡儲存的食鹽就是一筆大財。
  可惜的是大鹽商們都聚集在揚州府居住,無法捎帶著以勾結匪盜,據朝廷之利為己的罪名查抄幾家,那可就發大財了。
  要是同樣拿出和范永鬥等人一樣的八家來比的話,鹽商們的家產能甩范永鬥們好幾條街。
  鹽商奢華到什麽程度呢?
  舉個例子。
  某姓鹽商在花園中建造了一座廳堂,用來宴請貴客時使用。整個廳堂全部用木頭打造,包括裡面的所有家具。
  木頭建造不是很平常嗎?這有什麽奢華的?
  是,木頭建造是平常,但人家全部用的是金絲楠木!
  在後世楠木被喻為一寸金絲一寸金,而在現下的大明,其價格比之後世毫不稍遜,寸木寸金的確名副其實。
  從雲貴大山深處找到楠木,砍伐後順水漂流下來,再用船拖著來到江南,然後解開木頭,徹底晾乾後再打製成家具,這中間的花費足以讓本就稀少的金絲楠更加昂貴。
  用金絲楠木打造一座廳堂,那得花多少銀子?
  這個就不知道具體數目了,但大體上十幾萬到數十萬兩是有的。
  能花幾十萬兩造一座廳堂,隻為了自己享樂,可想而知這家底有多豐厚吧。
  後世的福布斯富人榜上,恐怕也沒幾個舍得這樣做吧。有人算過,明朝時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一千元Rmb,花一兩億隻為建造一座廳堂,真是沒幾個人能做到。
  反正崇禎乾不出這樣的奢靡之事來,雖然貴為一國之君,名義上富有四海,可實際確是剛從苦日子裡熬出來。
  何況就算再有錢,崇禎也不會吧前花到這上面去,不值得。
  把巨額資金投入到改善民生上去,比如修橋鋪路,扶危濟困之類,不比搞成死物強嗎?都用錢來造昂貴的房子,那其他商品流通需要的銀子去哪找?
  現在至少京師一帶各方面都非常穩定了,從宮裡到軍隊再到民間都是人心思定,現在又加上了官員群體。各種舉措下,崇禎的威望已經悄然樹立,接下來就是讓人們慢慢消化吸收吃下的營養餐,潛移默化中改變一些痼疾重症。
  為了讓善政更多的惠及到普通百姓,在崇禎的有意蠱惑下,懿安皇后和周後以及田貴妃、李淑妃等人出資,在南城北城分別建立起了兩所規模頗大的養濟院。原先的養濟院早已荒廢坍塌,並且周圍的民居將其局限在小小的范圍內,所以並未在原址修建。
  養濟院古已有之,太祖建立大明之後,將這一制度發揚光大。
  “使各處鰥寡孤獨廢疾不能自存者有所養”便是養濟院的基本原則,大明鼎盛時期,幾乎每個州縣都建有養濟院,當地官府士紳出資捐輸,購買糧食等生活物資,以供其正常運轉。
  但隨著數年來局勢的動蕩不安,北地政紀廢弛,常人都難以得活,誰還顧得上他人。因而江北的養濟院逐漸荒廢,同時也伴隨著無數慘劇的發生。
  現下想大規模恢復各地的養濟院是不可能的,能讓平常人有口飯吃都很難做到。
  但總不能眼睜睜看著那些孤苦無依之人病餓而死吧?作為一個穿越者,從小便以人道主義是人類最基本的良心為準則的崇禎無法接受。
  現在手頭既然寬裕了,就不能讓人間慘劇在自己眼皮底下發生。
  在一次用膳時,崇禎無意中提及錦衣衛的一份報告,其中一處就專門描述了京師中這群無助之人的慘狀。
  人類之所以組建家庭,不光是為了傳宗接代,更重要的是尋找依靠。在自己遇到重大挫折需要幫助時,有親人可以陪伴左右,哪怕不能提供別的幫助,但心理上會有更多的安全感。
  這些因為各種原因從而無依無靠之人,生活如在地獄裡一般。
  平日缺衣少食是常態,尤其是生病之後,只能在神志清醒的狀態下,伴隨著巨大的恐懼感慢慢消亡。
  更難熬的是到了冬日,饑寒交迫之下,死亡便是最好的歸宿。順天府的差役每天都要用車將大批凍餓而死之人推出城外,找一處荒僻之所扔掉。
  這些並非逃難來的外地人,而是京師本地人,鰥寡孤獨廢疾者!
  周後聽到丈夫說到這些後,忍不住垂淚不已,連飯都不吃就起身回了臥房。
  第二日,周後便去了懿安皇后居所,將崇禎所言一一相告,張嫣也是不禁落淚,於是便有了個人出資修建養濟院的想法。
  周後將幾人的想法告訴了丈夫,崇禎立即表示堅決支持,並極力誇讚周後等人的善心善行。並大方的表示,名義上是周後等人出資,但實際所耗都由自己承擔便可,包括以後養濟院運轉所需,皆由內帑負擔。
  在朝野一致好評下,周後等人出資三萬兩銀子,由工部派員督建,順天府負責雇傭民夫的養濟院正式開建。
  由於有母儀天下的皇后帶頭,再加上皇帝剛剛給大家大幅提高了薪資,許多勳貴文臣府上的夫人也紛紛捐輸錢糧。
  樂安公主府、陽武侯府、宣城伯府等勳貴府上,以及溫體仁為首的朝官重臣府上,也你一千兩我兩幾百的爭相捐輸。這也讓崇禎不由暗自感歎,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古人誠不欺我啊!修建養濟院本是應有之意,沒想到卻讓本就各懷心思的君臣之間產生了難得的交集,這也算投桃報李的一種具體表現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