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唐權臣》第48章 混淆
  宋寧的行程都是有安排的,昨天晚上洛陽新大營這邊就事先接到了消息,所以宋寧一進營門,就有等候在門口的太監在前面領路,帶著他去見李世民。

  營地裡乾淨整潔,到處都是用松柏木營造的箭塔和木屋,散發著濃烈的松脂清香,地面均勻的撒著細石或者河沙,避免下雨天產生泥濘。

  七拐八彎的,很快就來到大營左側靠近木柵欄圍牆的一處兩百多平的校場上,巨大的空地上熱火朝天,吆喝聲此起彼伏,李世民和一眾玄甲軍親衛正在習武和打熬力氣。

  李世民渾身隻穿著一條宋寧開發出來的麻布短褲,虎背熊腰的站在沙地上,一塊看起來很沉的石鎖在他的手上翻來覆去,渾身的肌肉也隨著石鎖蠕動著,炙熱的氣息撲面而來。宋寧知道李世民的力氣可以單手把他提起來,而自己的體重差不多有130斤,可想而知這個石鎖的重量不會低於兩百斤,尋常人怕是提起來都難,而這樣的重物在李世民手裡卻像小石子兒一樣,輕若無誤。

  汗水順著李世民墳起的胸肌上流過一道道溝壑,宋寧走過去的時候,李世民手上依然沒停,只是斜著眼睛看了宋寧一眼,喘著氣道:“你今天怎麽來大營了?之前叫你都不來。”

  “是杜先生催我來的,他讓我考察洛陽城牆的情況,提前為幾個月後的破城做準備。”宋寧雙手插在短褲的褲兜裡,眼珠子隨著石鎖上下浮動。

  “看樣子,杜如晦也知道你的破城之法了?我這個主將反而被蒙在了鼓裡!”李世民低吼一聲,將石鎖扔到了旁邊的沙地上,從站在旁邊的親兵手裡搶過手帕在臉上胡亂擦了一把。

  “這不是怕你忍不住麽!”宋寧看到李世民那鋼鐵一般遒勁的胳膊,後退了兩步才接著說道:“這關系到我大唐統一北方的大計,如果執行得好明年上半年我們就能結束戰爭,回長安修養了。所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尤其你這個主將若是知道了,一時沒忍住提前發動,導致竇建德龜縮在河北不敢來,到時候戰事可能就要綿延個三五年,每年大量的財稅消耗在戰事上,關中百姓恐要多受很多苦了!”

  “也不知道你哪來的雄心壯志,一定要一口吞下整個北方!我尚無此膽量,如果能三五年之內統一北方,那都算是老天恩賜我大唐了。”李世民擦著身上的汗,冷哼道。

  現在的李世民並不知道他將在幾個月之後同時殲滅王世充和竇建德,在他統一天下的大計中,五年之內攻略整個北方,已經是最快的速度了。

  “一口吞下北方算什麽!只要時機到了,高句(gou)麗就是我的下一個目標!”宋寧揮著手,大言不慚的說道。

  “高句麗控地萬裡,乃百城之國,有披甲之兵三十萬,至今已有七百年的國運。楊廣三征集結百萬大軍東征高麗,靡費糧草無數,皆無功而返。此等強國,可不是竇建德這種崛起才幾年的豪強能比的!”李世民笑著搖搖頭,他根本不信宋寧的吹牛。

  越過時空,國人很容易把高句麗和後世的高麗混為一談!

  三韓高麗是盤踞在半島上的小國,物資貧瘠,國力孱弱,即便是日本人都能漂洋過海來欺負它,再加上一直被中原王朝當成藩屬國對待,這個半島國家在國人眼裡始終都是個弱雞鄰邦。

  高句麗已經滅亡超過千年了,留下來的文字記載少之又少,專門研究史學的專家都無從得知高句麗是個什麽樣的國家,更何況普通的民眾了。

  反而因為“高句麗”在名字上隻比“高麗”多了一個字,所以大家直以為,高句麗就是和三韓高麗差不多的國家。

  這種認知可就差遠了!

  在隋唐時期,高句麗可是雄踞東北,勢力范圍甚至抵達了西伯利亞,是和中原王朝並立的超級大國,在國土面積上一點也不比中原王朝要小!

  誰也奴役不了一個這樣的強國,即便是佔據著草原的突厥人也不行,相反!在邊境上碰到高句麗的強兵,突厥人反而會退避三舍,避免產生衝突。

  而在李唐建國的頭十年時間裡,大唐在突厥人面前都跟孫子一樣,生怕人家十幾萬騎兵南下。

  通過史書上的隻言片語,根本感受不到高句麗的強大,而宋寧活在這個時代,所以他能夠充分感受到這個控制了遠東地區的國家是多麽的有存在感!

  高句麗就是個龐然大物,盤踞在中原王朝的腦袋上,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稍微懂得歷史的人都知道,只要控制了遠東,而中原又處在衰弱時期,只需用騎兵幾個月之內就能衝到黃河岸邊,攻陷整個北方。

  歷史上遼國,金國,大清都這樣做過,甚至連日本人都照著這個辦法做到了,1937年7月7日鬼子全面入侵,一路摧枯拉朽,到1938年6月9日國軍掘開黃河花園口,隻用了不到一年時間而已。

  高句麗存在的時期,恰好是中原文明騎兵戰鬥力最強盛的時候,即便是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北方五胡十六國雖然都是短命王朝,但個個都彪悍的很,論戰鬥力高句麗人還真打不過這些胡人國家。這是歷史沒給高句麗人機會,如果是在宋以後,以高句麗人的實力,說不定真的可以入主中原。

  所以高句麗絕不是那些歷史小說中描述的那樣,隨便用點計謀,派個幾萬兵拖著,一兩年就能乾趴的國家,那都是鍵盤俠之語,信不得的。

  為了解決這個心腹大患,從隋煬帝三征高麗開始,到後來李世民也同樣三次出兵,最後到唐高宗李治結束。中原王朝用了整整七十年的時間,前前後後出兵十二次,甚至直接導致了隋朝滅亡,才真正的摧毀了這個國家!

  要知道,在唐朝初年,唐軍中戰將如雲,兵強馬壯,正處在戰鬥力最強盛的時期,就這樣都打不下高句麗。

  這麽多的例子,已經足夠表達高句麗的強大了!

  這也是為何棒子的史學家堅持要把高句麗人認作祖宗的關鍵所在了,因為這樣就能把朝韓的歷史延長一千年!高句麗就變成了朝鮮民族在亞洲最鼎盛的時期。

  雖然高句麗滅亡250年之後,高麗三韓才建立,兩者之間半毛錢關系都沒有。但是國家名字上這麽相近,所以棒子史學家們認定高句麗和高麗一定是有關系的!

  從地理上,傻子都能看出來高句麗族是古代中國境內的一個分裂政權,而三韓高麗只是朝鮮半島的一個小國,兩者從國土面積到民族成分都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高句麗數次抵禦中原王朝百萬大軍的進攻,堅持了七十年才滅亡,雖然國內的史學家將隋朝前三次東征高麗失敗的原因,歸結到了隋煬帝頭上,但如果站在高句麗的角度上看,如果這個國家不強,又如何能面對百萬大軍而不倒呢?

  而後來的滿清皇太極隻用了幾萬人,一個月不到,就打的朝鮮背叛大明,降清稱臣,這戰鬥力完全是兩個極端。

  但即便是這樣,也並不妨礙半島的歷史學家們通過名字來認祖歸宗。

  宋寧來到這個時期也有幾個月了,從身邊人的口口相傳中,基本能理解高句麗並不是架空歷史小說中描述的那樣是個弱雞。

  相反,高句麗和後世的遼、金、蒙古一樣,都是讓中原民族心生懼意的強國。

  腦袋上盤踞著這麽一條地頭蛇, 是個人都受不了,所以無論是楊廣還是李世民,只要國力達到了期許,就會立即發兵向北,攻打高句麗。

  但是打歸打,李世民從來都沒有輕視過高句麗,每次出兵都相當的謹慎。楊廣倒是瞧不起高句麗,他這麽高傲的一個人,也知道要帶著百萬大軍當靠山,才敢去打,關鍵最後還失敗了,。

  所以當宋寧輕描淡寫的說他要滅了高句麗的時候,李世民給了他一個非常鄙視的眼神。

  “我去考察城牆,不打擾你練力氣了。”宋寧也知道自己牛皮吹大了,咳嗽了一聲,便轉身就走。

  “傳令程咬金派五百護衛沿途保護,小心鄭軍的動作!”李世民看著宋寧的背影,回頭給身後的親兵下了一道命令。

  現在的宋寧可是李世民麾下的寶貝,不僅醫術出眾,在攻打千金堡和硤石堡上小露一手,驚豔了唐軍上下,讓人們明白這個臘肉條一樣瘦的年輕人,不僅會治病救人,在攻城略地上也有諸葛之智。

  雖然李世民看不懂宋寧為何要遠離東征大軍,放著封侯拜相的戰事不管,一個人躲在邙山上搞自己的小事業。但是李世民相信,宋寧所做的一切都自有理由,等時候一到,他就會拿出本事來,再一次驚豔大家。

  別看唐軍現在已經把洛陽城圍得水泄不通,但若是城內的鄭軍集結幾千上萬人馬從城門裡殺出來,唐軍也得退避三舍,集結布陣之後才敢應敵。

  前線危險,李世民不敢在安全上大意,派出五百兵馬護衛宋寧,即便是打不過,碰到危險全身而退還是沒問題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