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華陽縣城後,楊素三人也離開了唐寧的故事。
三人離開華陽縣接著往西南方向行進,等他們來到天漢府時,已經是三月份了。
這時距離楊素離開鳳鳴山,已經過了整整一年。
這一年裡,楊素見過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貪生怕死、有的忘恩負義、有的義薄雲天、也有的舍生取義。
一行三人來到天漢府城裡,聽著城裡百姓有別於秦腔的純正蜀音,小青有些疑惑道:“真想不明白,這天漢府無論所處位置、還是風土民情,按道理都更應該劃歸巴蜀省,怎麽就偏偏屬於三秦承宣布政司管轄?”
“就是的!”翠花也疑惑了。
聽到兩二人的話,楊素微笑道:“這就是我華夏歷代統治階級的高明之處了。天漢無論地理還是風土人情都應該屬於巴蜀盆地,在古代也確實如此。可一個擁有的天漢的巴蜀,四面皆有山川大河阻隔,很容易易滋生割據政權。”
楊素道:“歷史上巴蜀的幾次割據政權,無一不是佔據天漢、阻塞蜀道,使得外部勢力對這塊土地頭疼不已。就是最後打進來,也要付出血淋淋的代價。”
“可自從把天漢劃歸三秦之後,巴蜀境內就再也沒有形成有氣候的叛亂。”楊素道:“與之同理的還有把我的家鄉彭城府劃歸南直隸而不是風土更近的齊魯省、把相陽府劃歸荊楚而非民俗相同的中原省,這些都是出於同一考量。”
“原來還有這麽多彎彎腸子……”聽到楊素的話,小青撇了撇嘴。
三人進城後找了一家酒館坐了下來。
正好酒館裡有位說書人正準備開講。於是小青三人點了幾個小菜,要了一壺酒,準備就著下酒菜聽上一段。
就見那說書老人一拍“醒目”,酒館裡頓時安靜下來。
“樊老頭,這回又說雁門關上那位姓楊的書生?”有吃客起哄道。
“哎,這位看官說的好,不過這回俺老樊頭不說雁門關上的白衣書生,俺這回要說一說咱們隔壁天府的一位女俠——聞蟬閣的女閣主夏語冰!”
“好!”在座的雖然不歸巴蜀省管轄,卻也算半個巴蜀人了。他們與天府離的不遠,當然聽說過這位巾幗不讓須眉的天府女俠客。
據說,這位女俠長得還很有韻味呢!
“啪!”只聽醒木落下,滿堂無聲。姓樊的說書人朝堂下唱了個喏,聲音沙啞:
“話說咱們巴蜀四面都有高山峻嶺、大河大澤阻隔,所以那是一個山高皇帝遠。
皇帝老兒管不著,也就成了遊俠兒的樂土。說起巴蜀,見過世面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個幫派橫行、遊俠遍地的地方……”
“嗨!樊老頭兒,你怎麽盡扯些咱們都知道的,快說咱們那位美麗的夏女俠!”
“對啊!”堂下又開始起哄。
“諸位看看官莫急啊!”說書人微微一笑,接著道:“說起咱們這位夏女俠,那是生在武林世家,自幼接觸到的,也都是些江湖裡廝混的人物。可不知為何,咱們夏閣主卻天生一副諸事都不放在心上的恬淡性子,據說,有時候她一天也不說一句話。”
“有點意思……”小青端起碗來抿了一口酒,笑著對楊素道:“我在天南也聽說過這名奇女子,據說喜歡穿藍衣,長相極美、功夫極好,就是性子寡淡了些……”
“聽你這麽一說,我怎麽覺得咱們見過了那位女閣主似的。”楊素望著小青,突然笑了。
“在哪裡?”翠花與小青同時問他道。
“你倆不記得驪都城裡的那位藍衣女子了?”楊素搖頭笑道。
聽楊素這麽一說,小青與翠花互相瞧著對方,神情古怪。
這時那位說書人仍在娓娓道來:“咱們夏女俠所創的聞蟬閣在天府一帶懲惡揚善,那是一個威名赫赫,當地百姓都稱那些女子是‘女判官’,暗讚她們可以代替閻王、斷善惡生死之事。”
說書人喝了一口水,接著道:“說起咱們這位夏閣主,那可是一個諸事不管。可年前她卻出了蜀道,做了一件大事。”
“什麽大事?”堂下見樊老頭又開始吊胃口,忍不住問他道。
姓樊的老頭嘿嘿一笑,身邊有個扎著衝天辮的小姑娘端著一個托盤走了下來。
“得!”台下的人紛紛掏了幾枚銅錢扔上去,滿臉的不情願。
這時,小青掏出一錠五兩的銀錠放到托盤上,對那說書人笑道:“老先生,賞錢先給你了,還望你老人家能好好與我們說說這位女仙子, 莫要俺們的吊胃口了。”
“好嘞!”姓樊的老頭看到那錠銀子,聲音越發慷慨激昂:“咱們這位夏女俠年前聽說北方雁門有難,竟然孤身一人出了蜀地,前往那雁門關上殺了一回天狼人……”
“得,就是她了……”小青聽到這位奇女子還去過雁門關,歎了一口氣,苦笑道。
想起那天他又是“大屁股”又是“騎馬娘們不能娶”的,小青想死的心都有了。
——都說娘們最是記仇,惹上這麽一頭“母老虎”,他青公子以後還如何去天府“放飛自我”?
小青滿腹心事地想著那天的過節,完全沒有心情去聽說書人說故事了。
那位說書人滔滔不絕,一件件地說起了這位女中豪傑做過的事,惹來台下掌聲連連。
“啪!”那名姓樊的老書生一拍醒木,聲音沙啞道:“雁門城頭,咱們的夏閣主一身藍衣,長袖飛舞。她與一眾江湖兒女站在關上,與身旁的離陽袍澤一道,將號稱百萬的天狼鐵騎橫拒在關外,並最終使得天狼鐵騎不得踏入關內半步!”
“好!”案下眾人人響起了哄堂的喝彩聲。
樊姓老頭望著台下,喃喃道:“我想,咱們夏閣主一定是見過那位‘願與雁門將士一同赴死’的白衣書生的……”
說到這裡,那位姓樊的說書人整了一下衣冠,突然朝著西北方向一揖到地,用嘶啞的聲音蕩氣回腸道:“國難當頭,幸有楊先生這等風流子與國共存,天漢老儒樊大龍,替我天漢讀書人,拜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