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崇禎本科生》第325章:逼退張可望
如果說魯中軍最厲害的是拚刺,那麽川軍最厲害的其實不是燧發槍,而是大炮。在這個時代,川軍裝備的大炮人均佔有率達到了嚇人的程度。

 光是直屬炮師就裝備了大炮二百四十們,這還不算各軍自己裝備的大炮,幾乎每個團都有兩門大炮。

 如果放在後世,這完全不值一提,但是在這個時代是土豪的存在。如果不是技術革新,朱由檢真的裝備不起這種規模的炮兵。

 但是,因為開花彈技術不過關,大炮的威力發揮不出來,只是數量上嚇人。為此,大明軍工研發部門直接放棄了弗朗機,轉而重點鑄造拿破侖炮而散彈、鏈彈的研發。

 同時還在研究一種新型臼炮,朱由檢把它叫迫擊炮,就等著引信技術的突破了。

 現有的引信技術突破最大的是shǒu liú dàn,也是最簡單的拉火引信,副產品就是民用火柴技術。

 硝化棉的爆速比黑huǒ yào大,但是bào zhà威力比黑huǒ yào也沒強多少。如果把大量黑huǒ yào全部改成硝化棉,成本太高不劃算。

 結果,土豪朱由檢考慮到材料問題,讓大炮繼續使用黑huǒ yào,卻讓火槍改用硝化棉。此舉直接的後果是燧發槍的有效射程提高到了二百米,最遠射程達到了四百米。

 如果有膛線,朱由檢相信有效射程增加一倍不是問題。而且拉槍管膛線也不是什麽高深的學問,後世lùn tán裡的膛線機原理一堆的,朱由檢想要隨時可以弄出來。

 膛線對於前膛槍其實是一個雞肋得存在,不會發展後膛槍的時候拿出來用更合適。什麽米尼彈,朱由檢根本不想玩。

 那麽科技樹的難度在哪呢?

 還是基礎科學,材料技術和化工基礎。

 是鋼的種類,是化工合成新材料的出現,是加工精度的每一次突破。

 這些東西的每一樣創新,都是靠銀子去堆,靠人手去拚。造出燧發槍不代表你就無敵,拉出膛線,不代表你就天下第一。其中的槍管用鋼材,就不是隨便說練出鋼就解決的。

 就拿川軍的團用的燧發槍來說,槍管使用的鋼材還沒有超過老匠工手工鍛打的質量。因為有了高速鑽頭、鏜床技術等,才把技術逼平。又因為硝化棉發射藥,才實現超越。

 也就是說,現在後金也可以造出燧發槍,只是他們裝備速度會慢很多,全憑手工鍛打,裝備十萬人的燧發槍數量,需要好幾年。

 至於炮鋼,朱由檢估計還得百萬兩銀子砸進去看看能不能出點成績。

 ……

 張可望從收到張獻忠戰敗的消息那一刻起,心裡就開始發慌。他知道自己跟大明皇帝的要價太高了,之前自己就像一個小醜一樣在人家面前表演。

 釣魚城他根本就打不下來,只是平白地增加了對手的厭惡感。

 張可望失敗了,失敗的心不甘情不願。他不甘心啊!

 “平東王,咱們怎麽辦?”白文選指著遠處不斷增加的大明官兵,心裡有些緊張。

 不用說,川軍已經開始準備fǎn gōng了,那運兵的船隻正源源不斷地靠岸,岸上已經站著密密麻麻的士兵。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我們不能這樣後退,不然會被別人瞧不起的。”張可望不服,他要賭一把,打贏了才有話語權。

 第二天一亮,從釣魚城碼頭開始,一艘接著一艘小船就開始有序地橫在江面。上下遊江中各有十幾艘戰船在dǎ pào,負責掩護浮橋的架設。

 西軍毫無辦法,他們的士兵衝鋒到岸邊只能挨炮,僅有的一些小炮根本就夠不著川軍水師的戰船。

 僅僅一個時辰,當太陽升起一杆子高的時候,浮橋就已經完成了。合川城裡的西軍全都驚恐地看著橋頭,一場大戰就在眼前。

 “咚咚咚……”第一個團率先過橋,成散兵線控制住橋頭五百米的范圍。這個時候,戰船上的炮火始終沒有停止。

 緊接著,一個旅就過了浮橋,並且在橋頭開始以連隊列陣。隊列整整有三層,每一層呈品字形錯開。九個隊形練成一線,展開有五百步寬。

 很顯然,第十二軍排出了大明土地上的第一個排槍槍斃陣型。軍號控制軍退,哨子控制隊形。沒有歐洲的鼓點,川軍們的腳步隨著哨子聲整齊劃一。

 張可望也明白了,對方這是不屑於攻城,直接要求野戰。是最直白的挑釁,甚至帶著羞辱。

 張可望還以為就這樣就完了的,可是當上百門大炮整齊地出現在陣列的後方,露出黑洞洞的炮口的時候,他知道這事還沒了。

 果然,緊接著,第九軍以大明火器隊形出現在了陣型的右翼。

 “派五千人先過去衝一下。”張可望指著對方的戰陣說。

 從出城到對方戰陣八百米,五千西軍習慣性跑到五百米遠的位置結陣準備衝鋒。可是還沒等他們結陣完畢,川軍的大炮就響了。

 他們已經到了川軍大炮的有效射程了,屬於典型的送死動作。川軍可不講什麽風格,只要發現機會,就立即開炮。

 這些人還沒組隊成功,對面就飛過來一溜排的鐵彈子,呼嘯著從人群中犁過,帶走了一片的斷胳膊斷手。

 “哎呀媽呀……”西軍頓時大亂,陣型根本就組織不起來了。

 “蠢貨。再派一個千人隊去增援,一定要排成橫隊,散開一些,免得挨炮彈。”張可望罵道。

 西軍還沒攻擊,就被一陣炮火打死了上百人,真是有夠倒霉的。

 幾千人在五百米縱深拉出一個五百米寬的散兵陣,密度在這個時代來說不大不小。如果是遇上普通的火銃,恐怕西軍能一直衝劑到五十米的距離,然後依靠弓箭和盾牌還能給對方造成傷害。

 如果再強悍一點,拚死靠上前,就能破對手的火槍陣。起碼張可望是這樣想的。

 可惜的是川軍沒有遂他願,西軍跑到二百米距離開始,川軍就開槍了。槍聲密集又有序。最讓西軍不能理解的是,川軍的槍聲過後沒有什麽煙霧。

 這可要了老命的,沒有煙霧阻擋,槍手的視線好的要命。這二百米距離成了西軍的死亡之路,一層層的屍體就撲倒在衝鋒的路上。

 西軍好不容易衝到川軍的陣前,迎接他們的是寒光閃閃的刺刀。西軍們扭頭一看,身後稀稀拉拉的沒剩下多少人了。

 燧發槍是不能形成彈霧,但是它一樣稀釋了對手的散兵陣。在二百米的縱深內,除非西軍排出密集陣,否則就算步兵衝到陣前,威脅也不到。

 而只要對手排出了密集陣,又成了川軍炮兵的活靶子。這是一個兵種配合兵陣的問題,在裝備差異的非對稱戰爭中, 無解。

 如果川軍能把有效射程提高到五百米,西軍就攻不到陣前來。

 所以,後世中進攻一方需要火力密集掩護,壓製對手的火力輸出,從而讓進攻的士兵能快速靠近。

 張可望沒有火力壓製的手段,這仗從一開始就輸定了。

 “撤!”五千人一炷香時間折損了一半兒,張可望直接下令撤兵了。這種仗,他不想打。打光了手上的兵,他張可望就沒有實力謀得前程了。

 朱由檢就站在炮兵陣地上,全程注視著這場戰鬥。對於這樣的結果,他一點都不意外,而且也沒覺得有多高興。

 因為這種戰陣在這種地形條件和這樣的對手下,就純粹只是一場表演而已。

 如果換一種地形,對手換了裝備,勝負且不說,傷亡肯定是有的。

 真的別以為排槍槍斃就能天下第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