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崇禎本科生》第153章:花錢如流水(本章純技術文,不喜繞過)
  “這個倒是真有點麻煩。炸了好幾次了,死了十幾個。老宋的胳膊都燒掉了一層皮。”

  “啊!要不要緊?可不能讓宋應星出事。”旋即,朱由檢又替宋應星擔心了,這家夥要是出了事,想再找一個出來可不容易。

  “應該沒事,聽說他第二天就又重新開工了。抹了一大罐獾油。”

  技術進步的道路上難免會有損失,像諾貝爾那樣也是常識,可是一大罐獾油,著實把朱由檢嚇得夠嗆。

  “派南京的禦醫去給老宋看看,阿彌陀佛,老宋千萬不能出事。”

  “噗!”方以智被朱由檢的表情給逗樂了。

  “顆粒火藥做出來沒?”朱由檢使勁想一些穿越小說裡的情節,想找出裡面的所謂“神器”來難住方以智。

  “製火藥,每料用硝五斤,黃一斤,茄杆灰一斤。以上硝、黃、灰共七斤,分作三槽,定碾五千五百遭,出槽。每藥三斤,用好燒酒一斤,成泥,仍下槽內,再碾百遭,出槽。

  拌成粒,如黃米大,或綠豆大,須入人手心然之不覺熱,方可。——戚繼光。”

  “你直接說顆粒火藥早就有不就成了嗎?”朱由檢面子丟大了,本想拿出的所謂“神器”在方以智面前顯擺的,卻不想被反擊了。

  “顆粒不均勻,有的黃米大,有的綠豆大。需要機械組造出合適的生產機械,能均勻的生產出大小一樣的顆粒才行。”

  朱由檢打趣道:“咦!你變了,怎麽這麽嚴謹了?不是經常都是一些大約,約莫之類的詞嗎?”

  方以智塞完最後一塊包子皮,擦著手說:“咱們乾的是科學,就要有嚴謹的態度。”

  朱由檢看著方以智那得瑟的樣子,心裡不爽,今天一定要把面子找回來。

  “杜仲膠找到了嗎?能不能當車輪用?”橡膠這東西,這個時代的大明總沒有吧。網上到處都在說穿越之後用杜仲膠代替橡膠,說的有鼻子有眼的。

  “走,給你看看,那東西含量很低,幾大車杜仲才提出了一盆。”

  方以智帶著朱由檢來到一處實驗室,指著一坨黃褐色的東西說:“溫水裡就變軟,開水裡就軟化,稍微高溫就變硬。你確定要拿這東西當車輪子用?”

  “哈哈...”朱由檢沒有想象出輪胎,倒是想到了杜蕾斯,三四十度正好不軟不硬。

  “水車能鑽槍管嗎?”朱由檢已經沒有興趣找某些產品來挽回面子了,他要關心一下武器生產的事。

  “根本不行。要想達到槍管壁的光潔齊整,鑽頭轉動要穩定均勻,而且還必須是高速鑽頭。水車帶動的轉輪根本達不到勻速,而且轉動速度也不快。

  即使用了最新發明的軸承,也只是加強了穩定性。”

  朱由檢想起了某穿越小說中,幾十上百架水車鑽槍管的場景。估計生產出來的一大半都是廢品。

  指望在蒸汽機發明之前弄出栓動步槍是奢望了。以現有的動力帶動機械,能滿足一下燧發槍還是可以的,造米尼步槍都難。

  “你剛剛說軸承造出來了?”

  這是一個好詳細,任何一個機器,都是先從一顆小螺絲釘組裝開始。轉動就需要軸承,機械部件加上軸承,再加上螺母、螺栓這些東西,就會呈現出一點工業化的跡象。

  剩下的,就是加上一個合適的動力源,朱由檢腦海中已經能構想出一幅工業化的場景出來了。

  “是的,大家也沒想到軸承這麽好用。已經做過實驗了,

用上軸承的車輪,比沒有用軸承的經用好幾倍。而且修理起來也方便,只需要更換軸承,很快就能上路。”  古代馬車損耗最大的,就是車軸。一個人行走在官道,會經常看到車軸壞在路上的馬車。如果一輛馬車不帶上兩三個備用的車軸,都不敢走長途。

  相對於後金大量馬匹的優勢,朱由檢只能從車輛上面想辦法,來抵消後勤帶來的壓力。

  “機械組還造了哪些好東西?”朱由檢等不及了,這都半年了,總不會就弄了這點東西吧?

  “螺母、螺栓、軸承。就這些。”

  “什麽?就這點啊?”朱由檢很不滿意,這速度也太慢了吧?

  方以智白了朱由檢一眼,說道:“這幾樣出來之後,原來所有的生產器械全都要重新製造。機械組就那麽點人,已經忙得天昏地暗了。”

  好吧,朱由檢想想也對。標準件出來了,自然要對原有的一些器具做標準化改良。

  就拿一個磨刀石來講,後金的後勤是用馬馱的,自然不會帶著磨刀石行軍。一場戰爭下來,刀開了口子,需要修理,就找一塊石頭上蹭一蹭。每個人都隻磨自己的刀。

  現在大明的將士,使用的是安裝了軸承的磨刀石,雖然不是後世的砂輪磨刀石,可是手搖動力照樣帶動了圓盤形的磨刀石快速轉動,修複兵器的速度就能快幾倍。

  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不是吼一嗓子就變得強大起來。它就是需要從一點一滴中慢慢增強,最後完整的超越對手。

  “要打仗了,兵器局的生產不能停,否則連前線基本裝備都湊不齊。”

  朱由檢當然想一下子都給手下的軍隊更新換代,可惜這只是一種奢望。面對即將到來的戰爭,南京武庫裡存貨早就空空如也。

  要是再不生產一批武器,是要吃大虧的。

  “新的生產已經在恢復了,機械組正大規模的改良生產工藝。比如頭盔,按照以前的做法,一個鐵匠打造一定頭盔要好幾天。現在用了水車帶動磨具,直接鍛壓出來。

  目前水車能帶動的最大鍛壓機,也就夠造頭盔的。不過,產量很高。一天幾千個。箭頭,刀劍,長槍都是這樣大批量造出來的。”

  “這樣造出來的武器,比不上手工鍛打的吧?”朱由檢能想得到,這種生產方式,以目前的技術肯定比不過千錘百煉鍛打的。

  “是差一點,但是產量高啊。又不是每一個士兵都要拿著寶刀殺敵。幾十萬軍隊的裝備,要都讓鐵匠打,估計五年都造不出來。

  就是精鐵不夠用, 兵部積攢的那點精鐵,還不夠我們一個月用的。老宋就是太著急煉鐵的事,才忙中出亂的。”

  以這個時代的煉鐵速度,哪跟得上這種需求。工業化的威力不是吹出來的,蒸汽機還沒弄出來就已經很誇張了。

  “花了多少錢了?”朱由檢心跳加速,小心翼翼的問道。

  方以智伸出了一個手指,晃了晃。

  “十萬兩?”朱由檢想,總不會真的才用了十萬兩吧。

  “想得美呢。整整一百萬兩。”

  “那不多,我還以為是一千萬兩呢。”朱由檢長長的松了一口氣。

  “發明東西很便宜,只花了一百萬兩。可是大規模的把這些發明用到生產中去,需要十倍的成本。我估計,得一千萬兩。”

  “啥?我沒聽錯吧?”朱由檢真以為自己聽錯了,東西都已經發明出來了,為什麽花的錢比之前還多?這是什麽邏輯。

  “造一個軸承出來才幾個錢?你以為造一個軸承出來,所有的事情就此完結了?大規模的用上軸承,才是根本。不用上軸承,發明它有何意義?”

  弄出技術來,就是為了提升戰力的。朱由檢是把技術弄出來了,可惜這些技術首先受益的是大明的軍隊,而兵部根本就沒有掏錢買這裡的技術,也根本沒錢買。

  所以,這些技術就轉嫁到了朱由檢私人財政上,別說一千萬兩銀子,就是一百萬兩,要是都這樣花,他也花不起。

  說到一個根本的問題上,那就是大明的財政能不能支撐大規模的技術改造。

  花錢如流水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