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醫夫當關》一十五章【襄陽黑藥的誕生】(2)
  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它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谷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

  “谷雨”的到來,富水河畔的的景色顯得更為明媚、濃鬱,河畔兩側的田野裡,已經有許多農戶開始搶著栽插紅薯秧苗。

  但再美的春色也掩不住越來越多的饑民,唐三貫在家中每天也能遇到兩三撥討要水和食物的災民。

  唐母好心腸,每天和甘嬤嬤多蒸一鍋紅薯,多燒一桶白開水,隻要有饑民上門,就崔著唐三貫和宋百虛送水和紅薯。有一次一個年輕女子跪地磕頭懇請,要把六歲的女兒賣給唐家當家奴,唐母心軟,幾乎都要答應了。

  唐三貫暫時接受不了這種封疆時代賣兒賣女的陋習,特別是那婦女提出十兩銀子的價格,但晚上他就後悔了,既然來到了“地獄”,就得有做鬼的心態。況且他必須適應這個時代,而不是這個時代去適應迎合他。

  這些天,除了晾曬藥材,看書,晨跑,每天黃昏,唐三貫都強迫母親跟他一起外出散步消食。

  唐母是小腳,走不得遠路,河邊也不平整,唐三貫第一次挽著母親的胳膊,把唐母驚得走不得路,連連道:“貫兒,娘能走,還不用你攙扶,讓人看到笑話……”

  唐三貫一聽,反而貼得更近,坦然道:“兒子攙扶娘親,天經地義,誰會笑話。再說,以後孩兒會很忙很忙,不會有太多時間這樣陪著您。”

  “不……娘還是回去……你在忙,也在娘身邊,還能跑哪兒去。”唐母不想走。

  唐三貫不想太勉強母親,稍稍松開距離,隻是把著母親的胳膊,找話題轉移母親的注意力,“母親!如果讓您離開襄陽,換個地方生活,您願意嗎?”

  唐母歎了口氣,“能去哪兒?這裡是娘的家鄉,娘的祖上和你唐家幾輩,都在襄陽生根落地,娘這輩子走得最遠的地方,就是去東邊的東山禪寺燒香還願……”

  “比如江南蘇杭府,或者應天府。”唐三貫蠱惑道:“風景好,江南舊曾諳……您試著想象下,白牆黑瓦,小橋流水,垂柳飛燕,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輕搖,太美哉!而且特別適合您養生休閑。”

  “江南……應天府……”唐母低聲嘮叨了幾句,情緒陡然低落。

  唐三貫還未察覺,繼續勸說,“母親,您看這襄陽城,西接川陝,北接宛洛,現在這陝西河南遭遇大災荒,幾百萬流民流離失所,逃離家園,襄陽不開門接受,城外的災民聚集得多了,遲早是要出大事的。”

  唐母忽地抓緊他的手臂,難得嚴厲遣詞道:“貫兒,你可是招惹了什麽麻煩?”

  “母親!沒有,孩兒沒有惹麻煩。”

  “那你今天一再提離家?”

  “我是擔心……”

  唐母拍了拍他的手臂,溫聲道:“娘知道貫兒心腸好,不用擔心,娘這輩子見過好多回災民潮。朝廷會放糧賑災,大戶也會幫忙施粥施飯……要不咱們家每天再多蒸幾斤紅薯?”

  唐三貫苦笑,他能告訴母親,以前的洪澇災和這次完全沒得比嗎?級數相差十倍百倍,遭災地域的廣度和時間跨度之長,幾百年,甚至千年難遇。

  “小冰河期”的到來將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蕩,人口銳減。歷史上的明晚期,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

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  “傻貫兒……”唐母憐愛的仰視兒子的臉頰,看著看著,眼眶忽然紅了,突然帶著哭腔囁囁道:“娘沒用,對不起唐家列祖……”

  “母親,您這是……”唐三貫惶恐不堪,連聲道:“咱們不離開家鄉,不離開……”

  唐母站住腳,微微喘息幾口,看著河畔上的晚霞,幽幽道:“你父親在的時候,曾給你許了門親事……”

  唐三貫挑起眉頭,“怎麽孩兒從沒聽說過?”

  “那還是萬歷年的事,萬歷多少年來著,47年還是48年的夏天,你父親在碼頭救了一個從南直隸過來的絲商,中了大暑,晚一步就沒了命呀!這絲商姓顧,在襄陽城開了個絲綢店,一家人都和氣,他家娘子長得挺俊的,那會他家大妞才一歲多,你6歲……”

  唐母又小走幾步,“顧家主動提出來,要和咱家結為親家。顧家財大,你父親怕人閑言他高攀,這事誰也沒提過。”

  唐三貫輕嗯一聲,挽著母親,“您歇會兒!這裡有塊大石頭,待兒擦拭乾淨,孩兒先松開,您小心點,別摔著……”

  扶著母親站穩,他拿出汗巾,仔細擦拭大石頭,並把汗巾的反面鋪墊在石頭上,然後再扶著母親坐下。

  唐母坐下,伸了伸腿,在小腿骨上輕揉了幾下,接著歎了口長氣,“不曾想,那顧家長子吃了官司,流三千裡,家中來人接他這個當弟弟的回家主事。”

  “也是你和顧家小姐沒緣啊!如果你父親還在……”唐母又開始流淚。

  唐三貫安慰道:“沒有顧家的,還有張家的,劉家的,您別擔心,孩兒當會給您娶一個孝順兒媳,保準比顧家的好。”

  唐母破涕為笑,“你呀,就知道哄娘!”

  “我幫您揉腿。”唐三貫蹲在母親身前,雙手在母親小腿上輕柔的捏拿。

  “後來啊!顧家搬到了應天府,襄陽府這邊的營生開始還有安排人操持,五六年前,顧家忽然轉讓了襄陽城的店鋪,顧家老爺倒還每年給你父親寫幾封信,直到你父親離開的前一年,信忽然停了,那邊再無音訊……”

  “母親,是孩兒的,誰都搶不走,不是孩兒的,又何必掛記。”

  “哎喲!貫兒你按揉得好……好舒服……”唐母雙手撐在石頭上,大呼小叫。

  唐三貫有意使用了按摩技巧,為的就是讓唐母分心,無需為一個虛無縹緲的約定而憂慮掛記。

  …………

  …………

  回到家中,把母親交給甘嬤嬤,唐三貫找來宋百虛, 關閉店鋪大門和後門。

  店鋪上上下下都提前打掃得乾乾淨淨,寸塵不染,櫃台桌子也擦拭得光鮮,點上了五隻燈籠。

  準備開始製作襄陽黑藥。

  各種藥材經過這些天的充分晾曬和清潔,已經可以粉碎入藥了。

  唐三貫打算打響頭炮的黑藥是內外用藥,屬於散劑。

  所謂散劑,就是把藥材粉碎成末而混合成的一種藥。

  內外用藥,意思是即可內服又可外用。

  外用:可止血愈傷,活血散瘀,消炎消腫,排膿去毒……

  內服:粗末加水煮服;細末用白湯、茶、米湯或酒調服。功能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支氣管甚至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瘡瘍腫毒及軟組織挫傷,閉合性骨折,以及皮膚感染性疾病。

  可以說,除了號稱“千年第一方”的藿香正氣水,雲南白藥的實用價值和快速普及率,堪稱第一。

  當然,唐三貫的上個世界裡,有外傷大多會選擇內服消炎藥,外用雲南白藥。

  但在這個時代,內服黑藥也許是唯一的希望。

  特別是在戰場上,雖然有金創膏等外傷跌打藥,還有內服湯劑藥酒等,但戰場上戰機瞬機千變,食宿隻是個名詞,別說熬湯藥,就是想吃口熱飯都是奢侈。

  當然,軍隊都配有戰時醫官,但數量有限,醫術不能恭維,猶然如此,低級別兵卒基本享受不到醫官服務。

  如果更方便攜帶,服用快捷的襄陽黑藥問世……

  唐三貫想想就有乾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