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醫夫當關》一十六章【襄陽黑藥的誕生】(3)
  唐三貫按捺住自己的興奮勁,開始了自己製藥的第一步工序,碎藥。

  工序是把原體中藥材進行切片,打碎,碾磨成粉狀。

  唐三貫拿切藥刀開始切片,主要是把中藥材切成細條、短段等,以供宋百虛下一步粉碎。

  宋百虛分別使用藥碾子和搗筒,對藥材進行第二步粉碎。

  藥碾子主要用於粉碎質地松脆、不吸濕、不與鐵發生化學反應的藥材。銅製搗筒適宜粉碎富有揮發油或芳香性的果實、種子類藥材,也可用於乾燥脆性的藥材。

  大堂裡除了唐三貫的下刀切劃聲,就是宋百虛倒騰出來的聲音大,他左手扶住缽體,右手有節奏的上下移動杵棒。

  “吭哧吭哧”的杵棒滾動聲中,宋百虛忽然問,“東家,這散劑……能賣得出去嗎?”

  他是有點心疼買藥材的銀子,二十幾種藥材,花了十幾兩銀子。雖然店子裡開始有了生意,但大多是小病,抓幾藥,一個湯劑就能治愈。依然是入不敷出的狀態。

  再說,唐三貫搗鼓出來的這什麽跌打損傷黑藥,誰買啊,荊襄這一帶,大體開藥館和藥材店的,都會配有各種跌打金創膏藥,虎骨活絡膏,跌打酒售賣,這什麽黑藥……他還真不看好。

  唐三貫笑了笑,“宋叔,您別小看這種藥,它相比時下的跌打損傷藥可是提高了幾個層面,首先,這是二合一的散藥,方便服用,既可外敷又可內服,既能治刀傷、槍傷,還能治瘀血腫痛,吐血、咳血以及骨折……幾乎可以稱為萬能跌打藥。”

  宋百虛還是不信,但攝於最近東家的非凡表現,他還是善意的提醒,“好貨也得有人買呀。”

  唐三貫“哢嚓”下刀,切開一根藥材,又切為五六小截,遞給宋百虛,點點頭,“是的,任何一種新事物,無論功效再好,一開始也不容易被人們所接收。”

  “但我有法子。”唐三貫的語氣帶著強烈的自信。

  他當然有足夠的自信,首先是藥好,而且是時下出皇帝到流民最急需的藥物;然後是他超越時代的廣告策劃意識。

  他有不下十幾種推廣策略。

  他為什麽急於和王若愚拉關系,這段時間,他每隔三天都要去一趟王若莆府上,名義上是給王家二公子複診,實際上是想創造和王若莆接近的機會。

  無奈前後兩次,他都沒有遇到王若莆。

  但沒關系,他還有後續推廣方案。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法子,即使往後推五百年也不落後。

  那就是免費贈送試用。他若要在襄陽城各藥鋪購買代銷,人家肯定不會要,現在的黑藥,在他們眼中,無疑類似後世不知名的“三無產品”,但以贈品的形式送出去,十家店大抵有三四家是願意佔這小便宜的。

  還有街面上的各種店鋪,不管是賣番絲銀鋪、南北香料、羊皮、雜貨還是燭店,都可以以成本價入店賒銷,賣掉了再給錢。

  再然後是真正的免費贈送,送往守備軍營,過往碼頭,跑散幫的纖夫民夫,無錢購買藥品的貧窮人群,甚至流民群體。

  最後是真正的大殺器,滿街的廣告宣傳單。或貼或送。

  至於柳觀瀾的特殊位置,是可以直達上聽至太醫院的……當然,那是後一步推廣層面,黑藥在襄陽打出知名度不難,難的是快速推向南北直隸。

  在信息暢通度極低下的明代,要想成為全國性“爆款”,按部就班的話,怕是要等上五年十年。

  但留給唐三貫的時間不多,

他現在就是要和時間賽跑。  免費贈送的幅度,就得看藥材製成散劑後再分裝的個體成本多寡,定價後,才能決定。

  兩人忙碌了兩個多時辰,才堪堪完成了藥材五分之的粉碎量。為保證藥材衛生和清潔,兩人光是擦汗的漢巾就用了七八條。

  唐三貫看了看滿頭大汗的宋百虛,放下切藥刀,“宋叔,今天到此為止,開始篩藥。”

  藥篩是絹絲所製的80目篩,也就是有八十個孔。主要是除去藥材中的泥土雜質、砂石以及藥物粉末的分等,以求得粗細均勻的粉末和藥材的純淨的一種工具。

  二十多種磨碎的藥材一一過篩,兩張拚湊在一起的大長桌上,五六十張草紙上是分量不一的黑色藥粉。

  最後一道工序最為關鍵,可以說是成藥的基礎。那就是配藥,每種藥材的分量配比,入藥後,要把二十多種藥材混合,攪拌均勻,再進行分裝分瓶。

  每種藥材的配比風量多寡,決定黑藥的最終效果。

  後世的白藥秘方,之所以成為國家級保密配方,就是因為其珍貴。哪怕白藥真的公開的28種配方,但你不知道各種藥材的配比分量,也是做不出真正的雲南白藥的,甚至畫虎不成反成犬也是有可能的。

  唐三貫很認真的拿著藥匙,藥匙旁邊放著備用的一打白色小絹布,在分裝每一種藥材再換另一種藥材時,都要用乾淨的絹布擦拭藥匙,以防止藥物粉末互相混雜,影響藥效甚至危及生命。

  稱重裝備了兩種調劑工具,一是戥稱,二是天平。

  戥稱由秤杆、秤砣、秤盤組成。宋百虛右手提稱系繩,攏秤砣,唐三貫用藥匙取拿藥材稱重……

  最後這道工序不僅耗費時間,而且極需要保持注意力,絲毫不得分神。

  等完成了藥材配比混拌分裝後,桌上出現了三百個草紙小包裝,以及五十瓶鼻煙壺大小的散劑瓶裝黑藥。

  唐三貫和宋百虛齊齊出了口長氣,在密封的室內,兩人的前胸後背早已濕透,手和臉上也一直用漢巾擦拭,才堪堪保持乾燥和清潔。

  這應該是人類史上第一款堪稱“萬能”的藥劑。

  強烈的興奮甚至降低了唐三貫的疲勞感,他呆坐在桌子前,盯著桌子上的幾百封包裝散劑,一種自豪感由然而生。

  這種藥物的出現到底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黑藥若成功了,算不算他的第一道防護牆?

  他這算不算盜版雲南白藥?未來是不是因為黑藥的出現,導致雲南白藥這個名字再也不會出現。

  不、不、不。黑藥畢竟不是白藥,上個世界裡,就算有了強大的雲南白藥,不也有沈陽紅藥嗎,所謂的南白北紅。

  宋百虛打開大門,一股清涼的夜風灌入,兩人都舒爽的連呼幾口氣。

  “宋叔,今天累著您了,您去休息,剩下的事情我來完成。”

  “東家,我還好……”

  “去罷。”唐三貫一揮手,現在店裡一個藥童和學徒都沒有,就剩下忠心耿耿的宋百虛,他可不能把宋百虛累倒。

  宋百虛推辭不從,直到唐三貫說,基本完工,他剩下就是核算成本,給黑藥定價。

  目送宋百虛離開,唐三貫起身來到店鋪外,活動活動身體。

  夜空清淨無塵,月亮高懸。唐三貫一邊漫步一邊在腦子裡做計算。

  已經切磨入藥的藥材大概用了五分之一的量,也就是三兩銀子的成本。

  小瓷瓶分裝的散劑量是草紙包分量的五倍,也就等於二百五十包,加上三百草紙小包裝,就是五百五十包的分量。

  這意味著每包藥的成本是一文錢。 這麽低的成本?

  一文錢相當於21世紀的七八毛錢,在明朝也許能買半斤大米。

  那麽該怎麽定價呢?

  唐三貫陷入沉思。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社會,從來就沒有什麽“一分錢一分貨”,價格從來都是商品成本和消費者心理價位之間的博弈。

  或者說是供需雙方之間的博弈。

  需求量大,供應少,價格自然堅挺。反之則價弱。

  制定價格的關鍵,是關注消費者的買點,而不是產品的賣點。先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隻要大家認可這種需求,你的定價就會被接受。

  低價推廣策略,定價三五文一小份?二道販子轉手一道,大概會漲至十文錢一包。

  或者是高價品牌定價策略,定個二十三十文錢,然後推出黑藥的組合產品系列,貼上黑藥的標簽,創建黑藥品牌,唱響大江南北。

  作為現代人,唐三貫有強烈的品牌觀念。但這個時代不一樣……

  不、不,還是應該采取低價推廣策略。

  至於創建黑藥品牌,應該是知名度打響之後,隨便采取一種現代社會常見的,比如“饑餓營銷”,“口碑營銷”,“事件營銷”等等模式,就能炸響大明朝商場上的浪花。

  他和這個時代最大的區別是什麽,是知識,是“生而知之”,但最關鍵的是“思維”和“思維方式”。

  驀地,唐三貫從遐思中驚醒過來。

  遠處的黑夜中傳來悉悉索索的腳步聲,他甚至聽到了一道急促的喘息聲。

  “什麽人?”他輕喊一聲,身體緩緩後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