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唐浩的話,朱勉心中一陣苦澀。此時此刻,他總算明白,為什麽徐氏可以放任自己處理高參,又為什麽參知政事卻不垂簾聽政,一切的一切,都因為大明國的兵權,根本就不在朱勉的手上,而是在她背後徐家的手中。
徐氏根本就不在乎什麽輔政大臣會不會欺負他這個少年天子,在乎的是徐家能不能獨攬朝綱!
事實上,朱勉之所以擔心徐氏及徐家對他的皇位造成危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裡,大明國的兵權不在他的手上,甚至是可以說,朱勉沒有任何的權力去調動任何一支軍隊。哪怕是當時定王朱洵發動宮變的時候,調動軍隊也是太皇太后發布命令的。
“皇祖母,徐國公一直生病,臥床在家;徐天然雖然身為兵部尚書,但前一陣子巡視薊州鄰城,尚未回歸!”
朱勉的臉色很難看,他此時此刻已然明白,兵權對於自己多麽重要。他就像是一具傀儡一般,任由徐家宰割。或者說,即便是他們沒有篡逆之心,也會讓朱勉如坐針氈。誰也無法保證,在太皇太后徐氏百年之後,徐家會不會廢掉自己。
歷史之上,外戚掌握兵權後,自由廢立皇帝的事情十分常見。哪怕是這個皇帝再賢明,都會遭遇這樣的事情。
“明日都集中到徐國公府,商議禦敵之策。值此國家危亡之際,國庫也要緊一緊了,公孫慶國,所有的賑銀暫時停止發放,全部用作軍餉!唐浩,以哀家孫兒的名義擬旨,昭告天下,開征戰爭稅!”
“行了,都別愣著了,趕緊辦差了,孫兒你也該回重陽宮中休息了!”
什麽叫傀儡的感覺,這就是!
徐氏說的這一番話過程中,完完全全就不把他這個皇帝當回事,朱勉也根本沒辦法插上一句嘴。一種無奈感,自朱勉的心中升起,這種日子何時是個頭!
此時此刻,朱勉已經恍然大悟,兩年之後自己的確可以親政,但這僅僅限於處理國家內政等大事方面上,而至於兵權上的問題,就算是自己老死,也不會碰到。
“皇祖母,兵部尚書徐天然明天真的會回來?”
“就算不回來,你那國舅姥爺,也會主持大局的!”
一陣無力感再次傳來,朱勉心中不由得歎息了一聲,便是緩緩道:“諸位臣工,明早前往徐國公府,朕要問計於徐國公!”
眾多大臣聽著朱勉這句話,臉上不由的出現了異樣的感覺,尤其是高參,神色更是詭異。幾乎每一個人都明白,大明國的實際最高掌權者,是太皇太后徐氏,而非朱勉。
“退朝吧!”
盡管心中又多麽的不滿,朱勉的表現,仍然是要迎合徐氏的。將徐氏送回慈寧宮後,朱勉方才回到重陽宮睡下。一夜之間,輾轉反側,朱勉仿佛老上了許多,這一夜,他的心中可以用五味雜陳這個成語來形容。
“兵權的問題不解決,就算擁有了親政處理國家大事的權力,朕也會受製於人。”
如同昨晚說的那樣,來自於盛京府的軍情呈文,果真是在清晨時刻遞到了兵部。但朱勉並沒有見到,而是由兵部直接轉到了徐國公府。
薊州城西門處,一座兩進兩出的四合院,便是傳說中的徐國公府。此時此刻,朱勉帶著眾多大臣,進入了這裡。
司禮完畢,朱勉在大堂中,見著了傳說中的徐國公,枯瘦的身軀,蒼老的容顏,很明顯是上了年紀。盡管只有五十多歲,但看上去卻像七十多歲的人。
徐國公的名字叫徐長恭。
“自登基以來,朕忙於政務,還不曾來看過國舅姥爺啊!”
朱勉欠了欠身,客氣了一句,便是坐在了上首的座位。
“諸位大臣,也都各自坐下吧!今日,朕問計於朕的舅老爺,諸位也一起參謀參謀!值此大明國遭受外敵侵略之際,希望諸位大臣能夠勠力同心!”
朱勉很不情願的說出了這番違心的言語,但他又不得不這麽說。好在,情緒之上隱藏的很好,並未被眾人發覺
徐長恭聞言,便是咳嗽了一聲,待得眾人坐下後,拄著拐杖走到堂中央道:“皇上,清晨傳來的軍情呈文,已經表明了金國來敵足有二十萬大軍,多數為高機動的騎兵,而步兵則是配備著極為厲害的攻城器械,如此看來,金國賊寇,對於盛京府勢在必得!”
“往常大明與大金相戰的時候, 大明兵力必須數倍於大金方才能戰勝,而現在大明與大金一比一的兵力,恐怕必敗無疑。再者,這大明防守的二十萬大軍,還分散的駐扎在松江、錦州等地。若是不及時調兵,盛京府必失無疑!”
唐浩一改昨日夜裡的言辭,神色之上也沒有了樂觀的情緒,反而是更加擔憂起來。朱勉聞言,又是見到唐浩此時神情,心中不由的冷哼一聲,他已經明白,這朝堂上的諸多大臣,最終都還是要向徐家看齊的。
“皇上,老臣對此,已經有了辦法。薊州的衛戍大營有官軍十萬,可以派往盛京府,另有神機營可以調動。此外,遼東省各處隘口的散兵衛所,總計五萬大軍,也可以調動!”
“調兵需要多少時間,耗費多少軍餉?”朱勉心中不由的慘笑一聲,“朕聽聞國庫已經沒多少銀子了,就在昨晚,皇祖母還借著朕的名義,去開征戰爭稅呢!”
“從京城,到遼東省,軍文呈遞一天的時間,而遼東省調兵距離盛京最近,只需要三天時間。”
徐長恭像是一個幹練的老頭一般,仔細的計算著時間。
“薊州調兵需要十五天的時間,現在只能希望盛京府提督魏大亮能夠堅持十五天的時間!老臣也還會發函知會松江等地的提督,讓他們速速救援盛京!”
“甚好!”
聽著徐長恭的這一番安排,朱勉也沒有什麽理由反對,只能聽從。
“皇上,戰爭稅一旦開啟,恐怕免不了民變啊!還請皇上,以及諸位輔政大臣示下,若是民變發生了,又該如何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