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鹹陽之後,吳廣發現自己要管的事情其實非常多。這裡面主要涉及到人事、保衛、軍事等。
而以前的打仗相對來說倒是很簡單,反正流動性很強,糧草、兵器(盔甲)、情報、警衛、安營、醫藥等都專門有人管,各司其責。對於吳廣來說,他更多的是考慮如何能夠打贏。
如今則不同,進入到鹹陽之後,所有的軍政要事他都要過問。原因很簡單,現在大秦王朝的中央管理機構已經癱瘓,必須得他帶人啟動起來,這也算是為全國人民負責。
吳廣現在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皇宮的管理,這就讓他很煩心!
原來的警衛肯定靠不住,他已經全部換成了自己的護衛,這倒非常好辦。並讓呂德全權負責,他本就是郎中令,正好也管著此事。
不過,這閹割的宦官,總不能都換掉吧?這些人是否忠心,也都需要足夠甄別,淘汰掉一部分。
還有,這些秦二世的女人也多得嚇人。那些年老色衰的,肯定要妥善安置。畢竟吳廣也是個兩千多年以後去的文明人,不好叫他們隨便處置。
至於少府裡面專門管自己衣食住行的官員,肯定大部分也要更換,以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
就新政府裡面,大的人事構架,主要由陳平負責。不過凡是涉及到重要職位,肯定要吳廣同意,而且所有的名單必須他吳廣簽字認可。
吳廣看罷九卿的名單,突然想起一個人來,只見他對陳平說道:
“陳公,汝速將昭平都尉找來,我要任命其為廷尉兼大理寺卿,此人還算忠心!原廷尉先對其甄別勘察,如果沒有問題,讓其擔任其他職位。
另外,任命河內郡裨將鄧壅擔任郡尉,先假郡守事,讓方盎回鹹陽擔任禦史大夫兼少府、中書令!
任命都尉龍元假河內郡守,調蕭何回鹹陽擔任治粟內史兼戶部尚書、工部尚書。
原少府是趙高的人,免職待審。將叔孫通的那幾名學生全部任命為少府下面各三百石官員……”
他那些所謂的尚書,當然是仿造隋唐來的,相當於九卿。由於陳平和呂德事先已經知道了大致情況,倒是並不吃驚。
既然進入鹹陽的時間比自己預料的提前了,吳廣自然便要開始著手變更官員機構。
當然,從機構設置到今後順利運轉,肯定沒有兩三年是不行的,因為單單是那些偏遠縣,沒有幾個月時間連消息都送不到。
只見吳廣命陳銀拿過來幾張“紙”,這紙是陳銀等人剛剛研製出來,勉強可用。然後他在上面簡單把自己關於新機構的設置寫了幾條原則。
將那紙遞給陳平後,吳廣說了一下自己的設想:
“二位,此乃是幾條機構設置之綱目。關於機構變革之事,以前我也曾講過,陳公也做了些準備。
我擬今後設立議政堂議事制度、軍事參謀處制度。這國家之大事,一人說了算總不好,還是要眾人在一起議議為佳。
這的議政堂成員,由我根據需要安排,主要是在尚書令、尚書左右仆射、中書令、各部尚書、侍郎、軍事三衙司長官以及其它各司長官、次官當中選擇。
議政堂之成員數目不限,大致在五至十人左右為宜。我要說明一下,這議政堂只是一個議事機構,並非衙司。
首屆議政大臣,就由二公加方將軍三人,今後根據情況再酌情增加。首席議政大臣每月由一名議政大臣輪流擔任。
尚書六部和各寺監,
相當於九卿,今後要逐步制定官員的品級,所有俸祿按照品級發放,這品級按照九品十八級。 另外,各吏職也分為九等,以便於記祿。根據資歷和能力大小確定等級。吏職當中達到一定年限的、能力突出的,可以由朝廷認命為官員。
另外,軍事管理體制也要調整,我擬設立三衙司指揮全國軍隊。這是三衙司為左右殿前指揮司,左右侍衛馬兵司,左右侍衛步兵司。
各司長官由軍人擔任,每司設立監軍禦史一名。各司隻管軍隊訓練,兵部負責人員和物資管理。
成立軍事參謀處,成員由三司六位長官、兵部尚書、首席議政大臣等人組成,當然也可根據需要增加。這些人可簡稱軍參大臣。”
吳廣這個方案,主要是按照唐朝和宋朝並參考清代制度結合而來。
在軍隊的設置和管理上,照搬了部分宋代的軍事指揮體制, 設立了三衙司。不過並沒有設立樞密院,而是由兵部和軍參處進行管理。
不過也沒有隋唐時期的門下省,實際上門下省覆核尚書、中書的文件,看似很好,實際上根本是流於形式。
盡管有的時候的確是起到了作用,但是那肯定百分之一不到。
中唐以後,不就是直接設置了“中書門下”這一奇怪的專門機構,還有“中書門下之印”,實際上這機構相當於總理衙門。
至於那個什麽尚書令,他決定讓自己的大兒子吳雄擔任,一般人也做不了。
至於級別,各部尚書按照從二品,尚書左右仆射正二品,尚書令從一品。至於正一品,那是親王、太師、太傅、太保。
……
昭平一聽,吳廣要任命他擔任廷尉,非常驚訝,趕緊謝恩道:“臣多謝大王!”
吳廣點點頭,道:“嗯!君現在的主要任務,是要對原有的官員進行甄別,凡是貪贓枉法和奸佞之輩,一律要對其革職嚴辦,法外無情。”
“諾!”
“君原有之友人,確有才能者,可向我推薦!”
“多謝大王信任!不過,如今天下未定,幾人稱王,楚國人怕是未必肯順利的來到此地!怕是還要多任秦人為官。”
吳廣一聽,此人倒也是識得大體,很是難得,於是又說道:
“如今恢復鹹陽治安是頭等大事,公與張都尉一起,要用三天時間,全面恢復原有秩序!
所謂治亂世用重典,凡是不遵法令者,五百石以下官員百姓,一律當街杖斃!”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