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奇幻人生》第359章:張羨與恆階
安城兵敗,大勢已去,李嚴被逼到角落,面前是比他武藝gāo qiáng的孫策,就連孫策麾下士卒都比他的多,突圍不成,這可如何是好?

 “荊南已然大亂,將軍何不速降!”

 聽了孫策的招降之語,李嚴也不是不惜命之人,心裡也沒為劉表死戰之心,命令部下放下兵器投降,他自己嘴上卻是嘴硬。

 “哼!降也不是降於你,等你家主公來了再說!”

 管他李嚴是投降給誰,只要不反抗了就是好事,將李嚴關押下去,好酒好肉招待,再留下副將領五百兵馬駐扎此地,出榜安民,一面給後方林凡發信,讓林凡派遣屬吏來收。

 一切典當完了之後,孫策卻一刻都不想耽擱了,繼續帶兵前行,目的明確,那便是長沙郡最後的一處大城,也是治所所在,臨湘城。

 一路行來,只見長沙郡布防嚴謹,營寨之內旌旗飄揚,喊殺之聲震動天地。

 孫策一路行來,卻越來越謹慎,臉色越來越沉重。

 鄧當不明所以,看了孫策愈發沉重的臉色,也是心中一緊,不由地出言急問孫策道:“將軍,可是出了什麽問題?”

 孫策回過神來,也不知該怎麽向鄧當解釋,指了指周圍所見,道:“據斥候來報,長沙郡中防備妥當,各處關隘一絲不差,我等馬上就要到臨湘了,我感覺怪異,心有不安。”

 “這...”

 鄧當不明其中道理,也聽不出來孫策是何意思,怎麽對方布防嚴密點就怪異了?只能無奈說道:“布防妥當,說明長沙郡守也有些本事,僅此而已,又怎會有差?”

 孫策搖搖頭:“鄧副將,你不明白長沙郡中形勢,故而不懂,這長沙郡中防備太過了,因此才顯得怪異。”

 鄧當急問孫策何因。

 “荊州也絕非鐵板一塊,劉表據荊州不到五年時間,雖從者無數,然不從者也不在少數。就說這長沙郡之中,長沙太守張羨,素來便與劉表為惡,其性情倔強,政見與劉表不和。如今荊南少兵,料想張羨也絕無為劉表拚死之心,故而有此詫異。”

 孫策頓了頓,給他人思考時間,接著又說道:“再者說了,家父經營長沙多年,也有恩德布下,郡中屬官當識我孫家之名,正會如此如臨大敵,實在不該.....思前想後也想不出他因,故而覺得詭異。”

 原來是這麽個道理,眾人明白是明白了,但也沒法替孫策分憂。孫策都想不明白,他們能懂什麽?

 .............

 臨湘城中,張羨本來就是個儀表堂堂之人,乃是個詩書傳家的文人,如今也是身穿白袍戰甲,不見了昔日的文人模樣,改為將軍打扮。

 不得不說,張羨這幅賣相也是極好,只是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麽會收攏兵馬,依險布防。

 他張羨年歲不小,自然認識孫堅,甚至受過孫堅恩惠,只是與孫家少將軍孫策不熟罷了,在他的心目中,刀兵相向是他的本意?還是他的害怕?不得而知。

 又或是下意識的反應罷了,有病嗎來攻,張羨自然也不會眼睜睜看著,這路打著孫家旗hào的揚州軍,殺向極度空虛的長沙郡來。

 前方幾個縣都戰沒了,消息早就傳來,張羨也在思考著自己的身後之路,何去何從。

 突然醒悟過來,向身旁一個將校問道:“可曾探聽到孫策動向?”

 那個將校答道:“孫策正在率軍趕來臨湘,恐怕明日....或者不到明日就能趕到。”

 情形越來越差,好似都沒有給自己留思考的時間了。張羨不由心中一沉,暗暗想到:“自己到底該不該與揚州軍為敵?自己素來與劉表不和,再與揚州軍為敵,豈不是無立錐之地。”

 想到這,張羨也是一陣煩躁,劉表也沒什麽值得自己效忠的,難道自己非要死在這長沙郡中才算完嗎?

 只為了那可憐的忠義之名......

 正想著,外邊有仆人來報,說桓階求見。

 桓階乃是有賢名之人,聞名於鄉裡,張羨不敢大意,急忙令人請桓階進府一敘。

 也可介紹桓階一番,他本就是長沙臨湘人士。先為郡zhōng gōng曹,太守孫堅舉為孝廉,兩人可謂有一段香火之情,後來朝廷任命他做尚書郎,也算不錯。

 後來桓階因父親去世返鄉奔喪,正趕上孫堅在攻打劉表時戰死。桓階為人忠義,想著報恩,於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求見劉表,請求為孫堅送喪,這才索回孫堅屍體。

 後來天下大亂,恆階無處可去,就返回了臨湘老家,一方面避亂,一方面精修學問,這也是張羨不敢怠慢的原因了。

 說起張羨與恆階兩人,還有一段故事。

 建安五年,曹操與表紹正在官渡相持不下,劉表帶領荊州的人馬全力接應袁紹。桓階見到這種情況,就勸說太守張羨歸降曹操,張羨本就與劉表不合,聽了恆階的話,也決定就這麽幹了,並且張羨在荊南四郡中都做過太守,留有威嚴在,直接率荊南四郡歸曹,把長沙和周圍三郡的人馬都動員起來對抗劉表,又派出使者前去謁見曹操,算是徹底與劉表鬧翻, 成為劉表後方的製約。

 至於曹操?曹操當時忙著官渡,還真沒心思管張羨,雖然心裡高興,但也沒辦法出兵接管荊南四郡,兩人就此錯過了。

 張羨與劉表殺伐了一段時間,曹軍一直未能南下,而劉表卻加緊攻擊張羨,張羨最終病死,荊南歸於劉表手中,再輾轉歸於劉備手中。

 張羨沒得善終,恆階卻有。再之後的時間段,曹操平定荊州,感念桓階曾遊說張羨投曹,起命恆階當丞相主薄、趙郡太守。

 最後一發不可收拾,曹操封公建國時期,桓階任虎賁中郎將、侍中。曹丕繼位後,桓階任尚書令、侍中,封高鄉亭侯,被曹丕視為寄命之臣。

 兩人都不是正兒八經的劉表屬下,甚至劉表征召恆階做從事祭酒,還打算把他妻子的妹妹蔡氏嫁給恆階。桓階也推說自己已有了老婆,拒不接受。

 荊南將亂,張羨左右不定,心中沒個注意,聽了恆階到來,既有前文說的尊敬之意,也有舉棋不定,想要詢問之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