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漢臣》第82章 宮中進言(3)
  司馬玉認為,既然大將軍何進和張讓等宦官之間矛盾不可調和,不死不休,那為了穩定朝局,不給董卓可乘之機,漢室要盡快在兩者之中有所取舍。

  如若是繼續放任兩者矛盾加深,恐將來亦是會重蹈覆轍,後世大將軍何進招董卓入京,也是為了逼迫何太后就范,而這最終的結果也是導致何進自己本人被張讓等人殺害。

  於是司馬玉再次勸道:“大將軍和諸位中常侍不能勠力同心,相互鬥爭不止,若人身體之毒瘤,若任其不管,終為其所害,為漢室千秋基業著想,陛下應當機立斷,在大將軍和諸位中常侍中間有所取舍。”

  “汝這是何意?”天子劉辯沉思了片刻問道。

  “助其中一方鏟除另一方,若割肉能去疾,再痛亦是在所不惜。”

  當初天子劉辯能夠順利登基,大將軍何進出力甚多,居功至偉,如今何太后掌控朝政,亦是需要大將軍何進相助,如今漢室穩定局勢,大將軍何進的力量是最為重要的。

  而張讓等宦官之流,乃是先帝漢靈帝之近臣,其雖惡行昭昭,然其所行之事,終是先帝默許,如今先帝屍骨未寒,這時候就對張讓等人動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對先帝不尊。

  再者說,宦官之流,終是漢宮內臣,天子之奴,就像是天子的“馬仔”一樣,若是“馬仔”被別人針對,天子這做“大哥”不管,反而打殺“馬仔”而討好別人,這做“大哥”的天子顏面何存?這漢室的顏面何存?

  這宦官之勢,亦是天子之勢,誅殺張讓等人,亦是如同削弱漢室之勢。

  這些道理,天子劉辯心知肚明,然而又如司馬玉所說的那樣,漢室的統治如今在傾覆之間,急需朝局穩定,若是任由大將軍何進和張讓等人爭鬥不斷,消耗不止,對漢室的統治始終是有害無益。

  然而不管是大將軍何進的外戚勢力,還是張讓等人的宦官勢力,都是目前漢室統治天下所需要的力量。

  對於漢室來說,最好的局面是便是雙方暗鬥的同時,表面上能維持和平,不要那麽明目張膽,正如漢靈帝時期那樣,互相製約的同時保持平衡。

  然對於天子劉辯來說,他初登大典可沒有漢靈帝當時的威望。

  再者說,天子劉辯即使想幫助其中一方鏟除另一方,然他雖名義上為天子,然而無權無勢,根本就沒有能力,如何能左右局勢?

  天子劉辯猶豫不絕,難以取舍,他將目光再次看向司馬玉,想聽聽司馬玉接下來的看法。

  在天子劉辯的心裡已經開始重視起司馬玉的話來。

  “宦官之流,天子之奴也,雖與漢室相親近,但又如何能與天子至親相比,大將軍和殿下可是血肉親情,再者說,大將軍手握天下兵馬,位高而權重,乃國之柱石,為漢室立下汗馬功勞,而宦官之流,貪贓枉法,為天下士人所惡,若殿下能助大將軍除天下所惡,定能讓四海歸心。”

  司馬玉這話說得明白,就是希望天子能助大將軍何進鏟除張讓等宦官。因為當今之局勢,便是大將軍何進勢大,手握雒陽十數萬兵馬,漢室的安穩必須仰仗大將軍的力量。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便是宦官之流,為天下士人所惡,更為世家豪族所惡。

  因為黨錮之禍,世家豪族對張讓等宦官之流痛心疾首。

  如今的世家豪族,乃天下最不可忽視的力量,許多士族黨人投靠大將軍,在其帳下效力,便是為了借助大將軍之力鏟除宦官之流。

  而大將軍何進其實和張讓等宦官並沒有深仇大恨,甚至有些宦官還是大將軍何進的恩人,然而大將軍為何欲除之而後快?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便是想以此拉攏世家豪族效力。

  司馬玉將這些看得明白,世家豪族對宦官之流之恨深入骨髓,若漢室依舊重用宦官之流,最終的結果恐讓會那些世家豪族對漢室更加失望,背心離德。

  如今若想維持漢室統治,拉攏世家豪族最為必要,這個時候覺得不能如漢靈帝時期那樣忽視甚至打壓世家豪族。

  漢室若示好世家豪族,很容易取得世家豪族的好感和信任,畢竟漢室養士四百年,心存漢室者多矣。

  而漢室示好世家豪族的方法也很簡單,便是鏟除宦官之流,多任命士人黨人做官為吏。

  雖說現在誅殺先帝之近臣,有損漢室之顏面,若能讓漢室天下長治久安,些許顏面又算得了什麽?

  再者說,當初漢武帝勤兵黷武,以致於天下皆苦,天下民怨沸騰,然漢武帝亦是不顧自己顏面,下了罪己詔,便立刻讓天下轉危為安。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若天子劉辯助大將軍誅殺宦官之流,就如同兒子糾正父親當年留下的錯誤,亦能讓天下士人看到漢室改心換面的決心。

  而且這世家豪族之中,有忠心有能力的人多矣,若能選取其中賢臣良將,讓其各展所能,治理國家,如何不能複興?

  這總比貪婪無能的宦官之流要好得多吧。

  “陛下為大漢天子,只需下道密旨給大將軍,令其誅殺宦官之流,此事便可大成。”

  司馬玉又勸說道,雖說天子劉辯還未親政,並沒有多大權勢,然他畢竟是大漢實際的統治者。

  大將軍何進如今的勢力誅殺張讓等人易如反掌,然而大將軍遲遲沒有動手,便想想征得何太后的同意,征得漢室的同意。

  即使後來何進以書信招董卓入京,亦是想迫得漢室的同意。

  然漢天子即使無權,然亦是代表漢室,若是大將軍何進手握天子密詔,便能不用得到何太后的同意,亦能誅殺張讓之流。

  助大將軍誅殺宦官,能得天下士人之心,甚至能讓大將軍心存感激,為漢室而盡忠,將來投桃報李,天子劉辯成年之後,很容易便奪回權力。

  天子劉辯不是愚笨之人,這中間的利弊關系,他想一想亦是想得明白,這其中的好處,天子劉辯亦是心動,然而其中的弊端,亦是讓天子劉辯苦惱而猶豫不決。

  “若朕助大將軍剪除奸宦,如若這樣,大將軍將來恐怕再無掣肘,如果將來大將軍行王莽之事,朕又該如何才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