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帽子王崛起》第165章孔明回歸
表面上看,揚州局勢非常凶險,轉眼間雲消霧散,揚州局勢歸於平靜。

 曹操無奈,只能歎息秦宜運氣逆天,還能說什麽?包括揚州官員在內,誰都說不清楚,只有秦宜心中明鏡似得,料定這場戰爭打不起來,所以他才放心對付荊州劉表。

 曹操大軍突然撤離,也再一次驗證揚州牧秦宜英明,揚州文武百官對秦宜的膜拜無以複加。

 鳳雛龐統與臥龍諸葛回壽春,揚州牧秦宜率領文武官員在城外迎接。

 在揚州官場,這是絕無僅有的待遇,讓秦宜如此隆重迎接下屬官員,絕對屬於第一次,從禮遇上可見秦宜對他們二人的重視程度。

 其實,秦宜這樣做也有另外的目的,無論是龐統還是諸葛,他二人加入陣營時間太短,需要揚州牧秦宜為他們造勢,為下一步重用創造條件。

 龐統、諸葛孔明等沒想到揚州牧秦宜擺出這麽大場面,萬分感動,慌不迭一拜到底。

 禮畢,秦宜、高順、袁煥、陳群、魯肅等與龐統、諸葛孔明、趙雲、紀靈、黃忠、魏延、甘寧等一一相見。

 秦宜拉著諸葛孔明的手臂,親熱地說:“本州對先生仰慕已久,能得先生相助,真如虎添翼,從今往後揚州事業必將大放光彩。”

 終於見到這位傳說中的人物,看著眼前的揚州牧秦宜,風采照人、陽光,諸葛孔明感覺如沐春風。盡管諸葛孔明心中有太多的疑問,限於場合不便開口。

 “亮,出自山野,有何德何能讓州牧大人如此對待,慚愧!”

 客套話而已,諸葛孔明總不能說,呃,我的確有大才,能助你一統天下。

 秦宜微微一笑,對眾人說:“諸位這一次連克江夏、長沙,功勳卓著,可喜可賀啊。士元設計,七戰江夏,引誘黃祖傾巢出動,精妙絕倫啊。”

 受主公當眾讚揚,龐統心中竊喜,卻也不會忘乎所以:“慚愧,屬下只是複製主公廬江水戰,更何況,若不是主公與荊州達成協議,料那黃祖也不會輕易上當。”

 秦宜笑而不語,而後秦宜與黃忠、魏延相見,並給他們介紹隨行官員。

 黃忠倒沒有想太多,他關心的是揚州牧能否給小兒解除病痛。

 而魏延則不同,這一路他聽到有關揚州牧秦宜太多的事跡,簡直把秦宜當成崇拜的偶像,驚為天人。初次見到秦宜本人,竟然如此年輕,如此風采,心情格外激動。

 秦宜的小妻子大喬和小喬也跟著來到壽春,有專人將她們姐妹倆送進皇宮。

 回到城裡,由於眾人鞍馬勞頓,秦宜先安撫黃忠、魏延、甘寧等,並安排一人與黃忠見面:“黃將軍,這位是張神醫,你且安頓下來,由張神醫負責診治你家小兒疾病。”

 黃忠大喜,謝過州牧秦宜,與張神醫下去。

 張仲景為何在揚州牧秦宜這裡?

 其實,在揚州牧秦宜戰罷孫策,回到壽春之後,便命令揚州境內各郡縣設立招賢館,所謂招賢不僅僅局限在文官武將,也包括醫學達人,各類能工巧匠,只要你有本事必然受到重視。

 而且在招收醫學達人中提到兩個人的名字,一個是張仲景,另一個是華佗,各地發現此二人需盡快送至壽春。

 由此可見,揚州牧秦宜非常重視此二人。

 不重視也不行啊,在漢末亂世這個時期,人的死亡率非常高,其中有戰爭的因素,有饑餓的因素,當然少不了疾病這個因素,這三大因素幾乎滅絕華夏民族。

 戰爭無法避免,你不打別人,恐怕別人也不會放過你,暫且不說。

 解決饑餓唯一的辦法是提高糧食產量,與天災作鬥爭,這件事秦宜早已經開始行動。

 剩下的便是疾病,作為一州之牧,秦宜必然重視。

 而在東漢末期的數十年間,大瘟疫更是連綿不斷,其死亡人數之多,簡直無從統計。東漢末年短短三十年間,有明確記載的全國性大瘟疫共有十二次。在瘟疫流行期間,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後果十分悲慘。

 在曾經繁華,人口茂密的中原地區,一度出現了這樣的慘狀:“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瘟疫持續不斷,公元204年至219年這段時間達到頂峰,大瘟疫給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中原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東漢人口六千萬,經歷戰爭、瘟疫、饑餓,人口急劇下降,到三國末期只剩下一千四百多萬。其中,在中原人口密集地區最慘烈,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人口。

 當瘟疫流行期間,一些醫家紛紛行動起來,通過不斷的探索、總結,得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這些方法都成為了醫學史上寶貴的財富。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他在總結治療疫病經驗的基礎上,寫成了千年名著傷寒論。

 張仲景、華佗等行醫之人行走天下,茫茫人海根本無法找,秦宜只能出此下策,大撒等他們進入揚州境內。

 張仲景祖籍南陽人,距離揚州不遠,秦宜料定他肯定會出現,果然不久之後,廬江將人送到壽春。一個多月之後,最近秦宜有收到消息,有人發現了華佗的蹤跡。

 張仲景本人並不願意受約束,他更願意在民間行醫,為百姓解除病魔。

 這難不倒秦宜,這時候傷寒論還沒有問世,行武之人與醫學屬於天然近親,後世秦宜在閑暇時多有涉獵,大名鼎鼎的傷寒論也讀過,甚至還知道一些藥方。

 秦宜對張仲景說:“一人之力畢竟有限,先生終其一生能救治多少人?天下百姓受疾病折磨的人多如牛毛, 哪怕先生不睡覺,也不過接觸萬分之一。本州牧之所以招募如先生這些醫者,其目的是設立醫館。所謂醫館,不僅僅治病救人,而是要醫、學兼顧,編撰教材,廣收門徒,培養百人、千人、萬人專才,那樣才會救治更多受苦受難百姓,比起先生個人之力,不知勝過多少倍。“

 按照張仲景的醫德,聽到此話,猶如仙音,焉有不從之意?

 張仲景當即拜倒在秦宜面前,聲音哽咽:“大人之舉,乃天下萬民之福,張機慚愧,必會傾注此生,完成大人偉業,造福天下!”

 想要說服一個人,首先要投其所好,擊中要害,秦宜早預料到張仲景必然臣服。

 這時候張仲景已經研究多年傷寒病,搜索後世那些殘存記憶,秦宜有針對性給他一些提示,並與之討論一些藥方。張仲景如獲至寶,閉門潛修若乾時間,差不多勾勒出傷寒論構架。

 感謝打工仔的黃哥!感謝書友13534,謝謝支持!弱弱地問一聲,書友們,手裡有月票嗎?月底了,能給撐點門面嗎?你的每一次支持,如同暗夜中的光明,帶給我一絲希望,繼續向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